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模式路径
2020-02-14向斌
向斌
摘 要:普通院校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从院校特点和市场职业导向出发,变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教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建立起與社会生产和职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引言:
普通院校在新时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中也迎来了研究的考验和发展机遇,而社会对综合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促使普通院校做出改变,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变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校企合作
目前普通院校的教学方式大多数还为依靠教师教学的封闭式教学方法,更多是依靠教师经验进行设计和技术技能的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学成为千篇一律,没有根据市场需求而进行创新,这也就难以带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培养。因此,学校需要变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企业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加强校企合作来锻炼学生的施加能力和创新精神。无论是设计还是技术技能专业的学生,通常都是工作在行业第一线中,主要任务就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实现技术的生产力转化和实践创新。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在实践中的创新精神就成为支持学生职业发展的动力。因此,普通院校需要选择规范、有发展活力的企业签订“学生走进企业”的实践合作计划,并且共同探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策略并且有效落实[1]。
企业中的能工巧匠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强有力的专业技能,而这些能力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来自于学校教育,而是实践中的积累。因此,学校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大师”的引导作用,聘请企业中的优秀人才进行辅助教学,使能工巧匠进校园,采用大师带领徒弟的模式,在教学中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不符合社会生产实际的知识和操作,并且补充更加实用的技能,使学生接收到更加全面的专业技能教育。一方面,高职学校与能工巧匠一起进行教学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需求,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是为了实践和创新。另一方面就是实行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大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指导,并且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对工作的热爱,使学生真正投入在工作中,更加深入的进行技能创新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完善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
普通院校的课程调整有两方面重点,一是专业课程中整合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另外一方面是重视文化素质的教育。在教学中,传统的普通院校更加注重的是专业理论的教学,而将理论变为实践的操作课程以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文化课程的开设则仍然严重缺乏。因此,普通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首先就需要从课程体系的调整开始,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活动的课程比重,使学生在学习了理论课程之后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技能,而只有掌握了实际技能之后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普通院校的职业的导向性不代表文化课程就不重要。相反,人文素养的培养对高素质设计和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文化素养的培养,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灵感。另外,对文化课程的重视也是为了学生更高层次发展的需求。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不断进步,可能是在就业中不断提高技能水平,也可能是更高层次的教育。但无论是哪一方面,都需要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人文素质。目前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这不仅仅要求的是专业方向的能力,更是综合文化素质方向[2]。
三、明确市场要求,以就业为导向
普通院校的学生培养方向是为社会培养直接就业的专业性人才,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在市场要求的环境下,以就业为导向,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活动中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因此高职学校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需要以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导向,对未来长时间的职场生涯进行规划,以此对院校培养和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导向性依据。
普通院校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更需要将目光放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上。首先,将教学与教育相结合。教学指的是学生的专业素质,而教育指的是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形成高素质的人生观、发展观和职业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其次,就需要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问题的训练深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常规的课程教学外,还要根据市场和就业的需求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对教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以兴趣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加入自己的创新想法,使专业基础知识与创新意识相互融合,为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支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普通院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普通院校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的方向,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蔡琳琳.企业能工巧匠、技能大师进校园项目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7(23).
[2] 李军.浅谈如何培养普通院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教育现代化,2017(2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