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2020-02-14寇炼徐砺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失独家庭社会工作

寇炼 徐砺

摘  要:近年来失独家庭问题的不断出现使得大批的研究者关注到该领域,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也成了一个重中之重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基本的失独家庭概念入手,对A社区内的三个失独家庭进行了全面的深度访谈,并从失独家庭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现状着手,分析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个案研究出发,进而讨论失独家庭存在的共性困境,并从国家、家庭和多元社会主体等多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在我们的探讨与研究之下,失独家庭能走出养老困境。

关键词:失独家庭;养老困境;社会工作;

一、研究背景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30多年前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中国的人口数量问题得以有效控制,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隐藏在制度背后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作为一个简单的家庭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型,其本质上就是风险家庭。截止目前,我国失独家庭数量超百万个,平均每年新增失独家庭约7.6万个,有专家估计到2050年失独家庭数量将突破千万[1]。当前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已到适婚年龄,具备了独立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义务,正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回报社会的大好时机,而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受到许多非可控因素的影响,如遭遇意外事件而导致的伤残或者死亡,使得高风险的家庭结构更难以承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压力。失独家庭数量之大令人咋舌,同时不得不思考其未来养老问题。我国深受“养儿防老”家庭观念的影响,家庭养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养老最主要的形式,而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不仅要面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由谁来养老,如何养老也成为一个日益重视的问题。研究失独家庭养老困境,有利于探索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从而有力地推进国家养老保障体系改革。

二、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

1.失独家庭经济窘迫问题

家庭费心费力将独子抚养成才,当孩子成年之日父母也都年近过半百,当灾难降临到这个本就脆弱的家庭时,自己奉献的青春、金钱和时间都付之一炬,到头来一无所有。一般的家庭养老一部分依靠子女赡养,另一部分依靠年轻时的储蓄积累和国家的养老金或其他补助等,而失独家庭缺失子女赡养部分,只能依靠养老金及救济金,同时物价飞涨使得生活成本明显提高,其最低生活水平将难以保障。

2.失独父母的心理和精神抚慰无法满足

老来丧子为人生三悲之一,丧的又是独子更是悲上加悲。独生子女家庭在失去唯一孩子后对父母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很多父母在意外发生后都变得意志消沉、自闲,与外界也失去了联系与交流。同时,子女的去世也使得父母的精神失去了寄托。尤其在逢年过节,看到别人家的子女都热热闹闹欢聚一堂时,难免产生孤独感,严重打击了其自尊心,严重时会导致精神崩溃。而我国当前的一些社区帮扶活动很多都是注重经济扶助,而忽视了对失独父母心理上的帮扶。

3.日常照料状况差

中国人讲究养儿防老,赡养老人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家庭赡养仍然是社会的主流,是中国几千年的古老传统,在中国人的意识中,老年生活缺乏子女是孤苦的。但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各种意外事故和疾病频发,一旦独生子女死亡,失独父母的养老需求就凸显出来。首先,失独父母由谁来养,《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其中第二十七条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2] 。“必要的帮助”一词太过笼统,缺乏具体操作化解释,“帮助”与“责任义务”有所差距。在法律上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且不说执行起来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同时也反映出政府和法律的模棱两可的态度。其次,没有一个部门明确规定失独父母应如何抚养,家庭赡养的缺失,使得失独家庭的养老重担放在社区和机构身上,但是如何构建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还不够规范,缺乏制度的支持,不能满足失独老年人生活的需要。以上的深度访谈资料显示,失独老人的日常照料状况不太乐观,失去精神支持的老年人多年来都有负面情绪,加之年龄渐增,对他们来说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将来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问题。

三、失独家庭养老困境的解决路径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仍然处于中年阶段,大多数人介于50~60 岁之间,属于“准老人”组[3] ,随着他们逐渐进入年长阶层甚至老年阶层,独生子女家庭受到资源的限制,缺乏充足的物质和人力资源,由此产生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在这个时候,照顾家庭中老年人将成为这些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大问题。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尽快制定计划,建立更完整的养老体系,完善社会养老金制度。

1.进一步完善失独家庭社会化保障

(1)完善失独家庭养老保障体系,明确政府责任

独生子女家庭响应政府的号召,为我国人口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段时间来看,其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独生子女家庭失去了唯一的子女后,政府应该有所行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制定专门针对失独群体的养老保障制度,解决他们老无所依的困境。在市场化的养老院中适当的引入公益性失独家庭养老院,使得失去孩子的父母能够相互依偎,抱团取暖。

(2)充分发挥社区职能,推进社区养老助老

家庭养老是我国主流的养老价值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在养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社区发展态势良好,构建社区正式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动员亲戚、朋友,邻里等对失独家庭给予人文关怀,链接社区内的资源为其提供服务,能够较好地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因此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完善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为社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定期举办一些活動,可以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更好的满足失独者情感的需要。

(3)加大社会工作投入,建立失独家庭服务体系

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不仅能够使失独者从创伤中恢复过来,还具有维护社会和谐的功能,对各社区的失独家庭建档立卡,形成有效联动机制,加大社会工作的投入力度,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扎根到失独家庭中,通过与失独者沟通交流和组织团体活动,及时发现问题,链接社会资源帮助其解决问题。有必要依据年龄、经济状况等提供个性化服务,尤其是心理咨询和精神慰藉层面,这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失独父母对延续生命的信心,而且能帮助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心理痛苦。

2.加大对失独家庭的财政投入力度

倡导成立失独慈善基金会,成立失独慈善金会可向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学习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在救助贫困群众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此外香港公益金也是值得关注并学习的基金会,香港公益金的费用来源于赛马会的慷慨捐助,以及各项基金的投资收益,还包括社会人士的捐赠,为老人、残疾人,儿童等提供全面的服务。在大陆可由我国的中华慈善总会、中华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牵头,号召个人、企业、各种基金会捐款,成立救助包括失独家庭在内的失独群体的失独慈善基金会,为他们提供养老、医疗、心理辅导等一体化服务。

3.加大失独家庭医疗资源投入力度

失独的老年人由于生活遭遇重大变故,长期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导致身体出现各种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主要包括日常体检和疾病筛查,减少失独者患病的几率,关注其身体的变化,定期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对于行动不便的失独者我们可采取“结对帮扶”,使其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日常的食欲不振、头疼发热、消化不良等小病,如遇到需要住院的大病时,我们将为其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一方面护工能够提供专业的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失独家庭的经济负担。

4.构建并完善失独家庭救助体系

(1)构建失独者网络交流和线下活动平台

失独者的网络交流平台是将整个市区具有相同遭遇的失独者聚集起来,建立微信群或QQ群,并加入一些心理医生、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在平台上可以交流自己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情绪,在讲述自己故事的同时也倾听别人的倾诉,激发情感上的共鸣。线下活动指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交流的平台,目前并不多见,线下交流更为直接,情感体验也更为丰富,通过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可以消除失独者内心的孤独感和排斥心理,更好的融入社会。

(2)倡导时间银行的互助智慧养老新模式

时间银行的倡导者是美国人卡恩,目前已遍布34个国家,我国上海、武汉、南京等地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适合我国实际的智慧互助养老模式。该模式倡导“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理念,这种养老模式是有偿的,是非老年人把自己为他人服务的时间储存起来,等到自己年老时可以把自己提供服务的时间提取出来,换取其他非老年人的服务,这就像银行,但是存储的不是钱,而是时间。这样对于一部分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的失独者可以在业余时间为他人提供计时服务,等到自己有需要时再进行支取,代代相传,互帮互助。

参考文献

[1]  王广州.独生子女死亡总量及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3(64).

[2]  李怡心. “倒三角坍塌”下的失独之痛及出路研究[J].社會科学论坛.2014(10).

[3]  徐俊,风笑天.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1(05).

猜你喜欢

失独家庭社会工作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试论系统理论在失独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中的运用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失独家庭基本诉求及政府帮扶服务研究
失独家庭困境如何破解
我国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
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