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与防护策略
2020-02-14田晓红张敏
田晓红 张敏
【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与防护策略。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析常见的安全隐患,并实施针对性防护策略,然后比较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质量得分为(81.41±7.62)分,观察组为(94.73±9.0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8.52%(10/54),观察组为5.56%(3/5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2.96%(7/54),观察组为1.85%(1/5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容易发生安全隐患,为此需采取针对性防护策略,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护;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
手术室是医院治疗危急重症患者的场所,容易发生各种意外情况。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被陆续引入手术治疗中,手术的危险因素也相应增加。当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而我国公民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一旦手术室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就极易引发医患纠纷,严重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院的社会声誉[1]。为此,本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和相应的防护策略,并观察其对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手术室收治的10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4例。对照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为18岁~74岁,平均(43.18±4.06)岁。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为19岁~75岁,平均(43.21±4.0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呈均衡分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研究的价值。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对患者进行常规指导,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预防并发症,做好切口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统计历年来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并从中选取了多起经典案例,分析了引发风险事件的因素:①环境因素。手术室环境不够清洁引发手术感染,术中低体温会引发各种并发症。②护士因素。护士安全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未能预见和处理各种安全隐患。技术水平不够,操作不熟练,责任心不强,容易忙中出错。③患者因素。患者对病情和手术存有担忧、恐惧的心理,对手术治疗造成不利影响。④管理因素。护理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相关体制建设滞后,技能培训没有落到实处,导致护士经验匮乏,手术操作缺乏规范性,交接班不够规范严谨,容易发生意外事件[2]。
有鉴于此,观察组采取了针对性防护策略:①营造舒适手术环境。护理人员预先调节好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线,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做好无菌防护措施,减小空气浮尘量,降低感染发生率。并且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全面检查仪器设备,确保术中能够正常使用,做好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②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观察组及时查漏补缺,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器械管理,規范手术护理方法和流程,并且针对常见的安全隐患制定护理风险预案,一旦发生意外事件,护理人员就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流程和措施,力争将损伤降到最低[3]。③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分析以往发生的不良事件,探讨原因,查找漏洞,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积极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认真掌握仪器设备操作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让护理人员明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随时保持风险防范意识,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了解当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情况时的注意事项、处理方法,培养观察、判断、处置各种意外状况和突发问题的能力[4]。④加强护患沟通交流。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状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介绍手术治疗方案、优势、预后等,并且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以打消患者的顾忌和疑虑心理,减少对手术的应激反应,提高配合依从性。⑤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术中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用保温毯覆盖裸露部位,以免患者出现低体温。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消除现存或潜在的安全隐患,做好对危急情况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做完手术回病房时轻搬轻放,注意转运安全,防止发生碰伤,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以防跌倒坠床,待患者清醒后及时告知手术结果及相关注意事项。若患者面临明显的疼痛症状,可给予冰敷、冷敷、按摩、音乐等,也可让患者全身放松,行深而慢的呼吸,以便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症状[5]。若患者恢复情况良好,鼓励患者适度下床活动。护理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戒心,在日常工作中主动观察,善于发现护理风险隐患,并且把事件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⑥建立不断改进的机制。护理人员每日检查护理工作内容,记录仍然存在的风险隐患,并且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可能造成的结果等,向主治医生详细报告。观察组成员定时召开碰头会,分析手术室护理存在的不足,然后进一步制定改进措施,不断完善防护策略,以消除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采取百分制,包括麻醉消毒、器械准备、设备管理、配合程度、操作水平等方面,由手术医师在术后打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护理风险事件包括损伤、压疮、切口感染、仪器失灵、给药错误、器械操作失误等项目。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
对照组的护理质量得分为(81.41±7.62)分,观察组为(94.73±9.05)分。对比可知,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416,P<0.05)。
2.2 比较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见表1,对照组共发生10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8.52%(10/54);观察组共发生3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56%(3/54),对比可得,X2=4.285,P<0.05,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2.3 比较两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
对照组共发生7例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2.96%(7/54);观察组共发生1例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85%(1/54)。经过对比,X2=4.860,P<0.05,观察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手术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原则上不能够出现丝毫纰漏,可是手术本身涉及到临床医学的众多学科和多个领域,具有技术性、配合性、时间性强,复杂性、风险性、危险性高的特点,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件[6]。常规护理只是遵照医嘱进行配合操作,对于手术安全隐患的关注度不够,因此容易出现各种风险事件。
面对医疗纠纷增加、医患关系恶化的现状,本研究强调防患于未然,针对常见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防护策略,形成一种不断改进的机制,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发现手术室护理风险存在于环境、护士、患者、管理等方面,因此采取了针对性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规范应急处置流程;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护患沟通交流,避免发生应激反应;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善于发现风险隐患;定时分析交流反馈,不断完善防护策略。通过采取这一系列防范措施,护理人员把风险防范思想渗透到日常每一个护理环节,有效识别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风险,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把安全风险扼杀于无形之中。
护理结果表明,采取护理风险防范策略之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更高,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以患者为核心,构建风险防范机制,有效消灭各种风险隐患,这样才能显著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香婷.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 中国卫生产业,2016,13(8):54-56.
[2] 沈丹.手术室护理服务中的危险因素与防范对 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3):60-61.
[3] 孫海林.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分析和对策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3):243+245.
[4] 刘丹.手术室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0): 70+78.
[5] 张少凤,谢珠红,高江美,等.探究前馈控制对手 术室护理风险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 32(10):947-950.
[6] 康传华,陈艳华.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 素与管理对策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 志,2018,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