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20-02-14张亚富

课外语文·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创造美语文教学

【摘要】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中蕴含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素材,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些资源,把美的元素浸入学生的成长血脉,在美育中滋养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语文教学;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1-0041-01

【本文著录格式】张亚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外语文,2020,19(01):41,43.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语言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会人学会在美的世界中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这句话揭示了校园美育的重要意义,审美教育能帮助学生感受幸福和美好的力量,提高精神境界,有助于他们心中充满阳光地生活。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不仅是工具学科,还具有鲜明的人文属性, 是充分展示人的精神世界的窗口。 语文中活跃着“人气”,其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美的语言、美的结构、美的意境,这些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素材,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些资源,把美的元素浸入学生的成长血脉,滋养其心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会对美的鉴赏,在美育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语文教学大纲,到如今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与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任务。课本上所收录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作者展开审美创作的结果,自然会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或是无意地收获审美体验。此种审美体验体现出的是读者在接受文字、音律和语言组合时,所产生的身心愉悦之感。童庆炳先生曾说过:“一部作品最为首先的、紧要的,是审美功能。人们必须首先感受到美,并被美深深地吸引,在愉悦地享受美以后,才能接受教导和认识社会。”这句话中充分说明了语文教学中渗入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伴随素质教育的不断提倡,语文这门课程中,不仅加大了阅读量、思考量,还将阅读能力测试板块命名为“阅读与欣赏”,这些说明我国教育领域更为重视培养阅读审美力。

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一)在美读中充分感受美

美读是获得作者美感的基本途径,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与作品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美读的前提是读通读懂,读出文本蕴含的感情,并因此而感动,才能读出美与震撼。不是拿来一篇课文就能美读,教师要放开眼光来挑选,选取课文中恰当的语段,为文本中的人物和景色所感动所陶醉,做好范读。若教师动情,语言就会有感情的冲击波,这种感情的冲击波能叩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受到感染,反之,若是教师缺乏情感,语言中就无法带给学生感情上的冲击,不能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不能带给学生良好感染,从而影响学生的良好成才。语文教材里编选了大量的名家名篇,作者用激情和文采织锦的美诗佳作,语言凝练、生动、形象、有张力,文字里蕴含着浓厚的情意,丰富、深邃、有意境,为我们呈现了徐徐打开的美的画卷,例如《荷塘月色》的清新淡雅之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恢弘豪放之美,《致橡树》的柔婉含蓄朦胧之美,《忏悔录》的浪漫之美,《将进酒》的狂放、宁静、激扬、消沉等交织的艺术情感之美……在抑扬顿挫、饱含真情的反复吟诵中启发学生边读边感悟,感受文本中的音韵美、语言美和感情美,接受课文的美的熏陶,引发学生情绪愉快的心理活动,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二)在课文分析中正确鉴赏美

教师在美育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师对语言文字浇灌而成的作品充满热爱之情,就会进入作品深处了解精髓,深入作者内心触摸,感悟其深邃的思想、缜密的思维,也只有对作品心醉神迷,才能真正懂得作品的价值所在,教时真心坦露,真情流露,给学生以感染,才能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审美鉴赏。文学佳作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这就赋予了作品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或俊伟、或瑰丽、或壮阔、或温润,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地剖析、比照、概括、提炼,去领略和鉴赏文章的精妙绚烂。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替他买橘子在站台爬上攀下时所传递出的人性美、人情美是经久不变的“善与美”;茅盾的《白杨礼赞》在构思上独具匠心,结构疏密有致,线条清晰,层次分明,骨架与血肉搭配得当,思想与灵魂萦绕其中,呈现出的结构美使得文章立体而鲜活;舒婷的《致橡树》中,借助“木棉”对“橡树”的诚挚表白,直抒作者的心灵世界,其丰美动人的意象美征服了读者;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优美的旋律,清澈美妙的诗句,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语言的华彩给人以百读不厌的美感。有的文章粗看起来平平淡淡,深入咀嚼、仔细揣摩、用心体味,方能参透其中奥妙,所以教师的引导、点拨很重要,但教师的鉴赏代替不了学生的见解,不能越俎代疱,用教师的鉴赏代替学生的鉴赏,弊端极大,遏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思想的驰骋,要让学生成为鉴赏的主体,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去联想和想像,挖掘、分析作品的思想、神韵和美,表达自己的独特体会,渐渐地使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力得到塑造和升华。

(三)在说写训练中学会创造美

说话是口头语言表达活动,是语言交际最重要最普遍的一种表现形式,说话的畅达和生动本身就是美, 所以在创造美、表现美的活动中,说话训练占有重要的地位。

语言中叠音字的恰當运用有如歌的音乐美;灵活的句式、长句短句、整句散句,与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结合起来运用有韵律美。在教学中,针对有的学生腼腆怕羞、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特点,还要积极创设条件,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帮助他们提高讲话的能力和勇气,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一种自由、舒畅、快乐的情感状态中表达思想,感受到创造美的喜悦。当然,培养学生在口头表达中创造美的能力,光靠语文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外比如晨读时段开展一分钟演讲、班会中的主题辩论、兴趣班中的读书心得分享等,这些是让学生在“说”中感受美创造美的有效途径。

作文是用笔来说话,是综合性的创造性智力训练,用书面语言描述自然和社会生活美,是一种难度更大的创造美,因此,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以读促写,只有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才能脱口而出,才能招之即来奔涌到自己的笔下;还可从模仿入手,在讲读课文之后,安排同类型的题材进行作文训练,比如对于故乡的描写,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蕴含着色彩感和韵律美,有独特的个性和美学价值,学完后,可布置《我可爱的家乡》《老地方》等作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切身感受、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和赞美家乡,教师要适时将学生的作文与名家名篇进行对比讲评,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述、结构安排、主题表达等方面由模仿到独立成篇,进而写出有声有色有美感的原创作文。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审美教育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使学生在美的环境和气氛中提高个人品位和审美情趣,成为一个爱美懂美的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

参考文献

[1]刘叔成.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于漪.弘扬人文,改革弊端[J].语文学习,1995(6).

[3]张东旭.文本细读、情感分析与语文审美教育[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2).

[4]于漪.教育魅力[M].上海:华东师法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创造美语文教学
音乐,让语文课堂更“美”
浅议军校学员审美能力的培养
如何让“美”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