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在医院流程中的实现及应用
2020-02-14周超恩
周超恩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推进,我国的目前医疗社区的支付方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方式的推进,国家很多的医疗单位都推出了移动支付方式,该方式能够帮助患者进行报告单查询、智能候诊、院内导航、医院以及专家介绍等功能,同时未来逐步会向互联网医院方面发展。等一系列的智能服务模式,该方式很方便的为患者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支付方式,同时医院也缓解了支付排长队的状况,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值得在全国范围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移动支付;安全保障;医院流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推进,我国来到了新型的互联网模式,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迅速崛起,将移动支付应用于医疗机构中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在新医改的政策下,我国的新政策将病人放到中心,将业务人员放为主体,对医疗单位的管理和诊疗进行全面的提升[1]。通过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降低医院的医疗费用来解决患者的根本问题,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降低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现将移动支付和互联网联合起来进行,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有效的提高医院的空间利用率,本文研究的是移动支付在医院流程中的实现及应用。
1 实行方案
医疗单位可以配备一组性能较高的服务器,同时将服务器与各个业务接口想连接,使用云服务和数据库,将患者信息和药品名称、剂量等信息进行存放。相应的防火墙可以使用白名单IP授权的方式,业务系统可以使用HIS数据库进行存储。医疗单位可以在税务局进行登记,同时在银行开户,开通相应的微信生活号和支付宝服务窗,这样就可以将移动支付与医院想连接[2]。
2 网络架构
移动支付的网络构架共有三个部分,其中包含医院内网端、移动支付平台端、移动支付终端,其中移动支付终端就是指患者端,患者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方式与医院内网端进行数据交互,医院内网再通过防火墙等安全设施进行管理。
3 安全保障策略
3.1 防火墻
防火墙作为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防线,可以使用白名单IP授权的方式,业务系统可以使用HIS数据库进行存储,通过白名单的外网(IP)才能够安全访问(以及数据交互)。
3.2 Apusic安全中间件
采用我国自主研究的Apusic安全中间件,该中间件可以有效的实现容器安全的策略。服务器置于防火墙内的医院内部网络中,只有内网中的IP才能够通过防火墙端口进行对Apusic安全中间件的请求服务[3]。
4 平台功能
4.1 智能导诊
该平台可以构造完整的说那个体结构图,同时区分男女、成年儿童。这样患者可以通过需要治疗的器官进行分类,平台可以将该器官可能出现的病症都罗列出来,这样患者就可以根据需要治疗的位置进行预约治疗,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选择挂科科室和医生等级。
4.2 预约挂号
在该平台进行分类,就可以根据科室继续进行预约挂号,在点击各个科室后就会出现各科室医生的排班状况,这样就可以根据医生的时间进行预约挂号,在预约成功后就可以通过微信或支付宝进行反馈,同时预约成功的消息[4]。
4.3 门诊缴费
门诊付费一直是一个医院的痛点,存在着排队长、缴费繁琐等问题,现在使用移动支付后可以使用移动支付进行门诊充值,在支付界面可以提醒患者的账户余额,同时可以进行固定金额和随机金额的充值。
4.4 就诊导引
需要治疗的客户可以通过具体的指引进行治疗,例如在检查时候就可以导引患者去检查科,取药的时候可以导引患者去药房,这样可以缓解患者的压力。
4.5 账单及检验
通过平台可以进行“我的账单”的核查,检查核对患者的药物情况以及金额等信息,还可以对患者最近的身体状况进行细节的核对,同时可以查看各个检查的结果。
4.6 医院介绍及咨询
在平台可以介绍本医院特色门诊、交通信息等信息,同时可以更新很多的健康咨询进行引流,在该医院就诊的患者还可以进行患者病情的交流。
5 总结
移动支付的网络构架共有三个部分,其中包含医院内网端、移动支付平台端、移动支付终端。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安全问题也就显得更为重要,可以使用防火墙和Apusic安全中间件等方法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控。通过平台可以实现智能导诊、预约挂号、门诊缴费、就诊导引、账单及检验、医院介绍及咨询等服务。现阶段我国的移动支付已将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所以移动支付的安全和应用方法就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丽杰,徐景浩,魏俊杰,等.第三方移动支付接入“军卫一号”系统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7(11):108-110.
[2]冯梅,朱晶,符小敏,等.移动医疗平台在肺动脉高压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31):4455-4457.
[3]胡川.移动支付在医院收费系统中应用的现状与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9):190.
[4]谢岱仪,王前.复合支付方式下的医院科室医保控费目标与考核路径[J].卫生经济研究,2017(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