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法则促老人术后快速康复
2020-02-14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石汉平
●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 石汉平
老年人是一个对手术等应激耐受力显著下降的群体。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总结出促进老年人术后快速康复的6大措施:呼吸功能锻炼、持续吸氧、体能锻炼、确保睡眠、控制液体输入量、营养治疗,即“六字法则”。
吹 即吹气,锻炼呼吸功能。常用的工具有呼吸训练器及气球。
呼吸训练器法,有吸气、吹气两种,平静呼气或吸气后对着吸管慢慢吸气或吹气,直到全部活塞不动为止,保持3~5秒后,移开吸/吹气管口,正常呼吸,等待活塞复原,重复以上练习。每次20分钟,3~4次/天。
气球呼吸训练法,采用统一材质的气球,先深吸气,缓慢匀速将气球吹起,至气球直径5~20厘米,保持3秒,反复进行,6~8次/分钟,每次训练10~15/分钟,3~4次/天。
呼吸训练器法效果好于吹气球呼吸训练法,快速深呼吸训练器法好于慢速深呼吸训练器法。
吸 即吸氧,可以显著提高血液氧含量,改善组织氧供给,促进伤口愈合及疾病康复。
老年患者应常规给予持续吸氧,根据具体情况吸氧10~24小时/天,1~5升/分钟。与间断吸氧(2次/天,30分钟/次)相比,持续吸氧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与传统低流量吸氧、无创正压通气相比,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对呼吸生理、急性缺氧呼吸衰竭有更好的改善作用。
动 即运动,可以整体改善全身功能状态,减少并发症。
最简便运动方法为走路,最佳方法为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持续时间为2~6周。专家共识指南认为,心肺运动试验对老年患者是安全的。手术患者的运动包括住院前、术前的预康复运动,及术后早期活动(床下或床上)。
静 即安(镇)静、镇痛、催眠。
术后认知障碍,特别是谵妄,是不利于康复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这在老年患者中非常常见。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碍众所周知,睡眠时间比平常要缩短1.5~1.8小时,老年患者、肿瘤患者的睡眠质量更差。研究发现,睡眠质量与患者健康认知、疼痛密切相关。
改善睡眠的方法非常多:①去除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包括疼痛、诊疗干扰、噪音等;②加强体力活动;③药物治疗。推荐术前1~2天到术后3天常规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术后3天常规给予镇痛。
控 即控制输液量。输液是基本治疗手段,但临床上不合理的输液高达20%。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储备功能下降等原因,对液体不足及过量的耐受力显著减弱,同时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脱水。因此,适量、合理的输液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推荐术前充足补充液体,术中、术后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量,遵循“宁干勿湿、宁少勿多”的原则,将静脉液体控制在2升/天以内。不足时以口服途径补充,过量时以白蛋白加利尿剂排出。
养 即营养治疗。研究发现,患者入院后,营养状况不是改善了,而是变差了。
早在40多年前,就发现住院患者是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并将其称之为“医院里面的骷髅”。今天,这种情况依然存在,研究发现,60岁以上住院患者有营养不良风险的占2/3,而且与教育水平、年龄、并存病、用药种类密切相关。
因此,老年人的营养治疗尤其重要。特别是提高蛋白质供给量,强调能量和蛋白质双达标。我的做法是:对大手术的老年患者,尤其是8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常规给予口服营养补充;口服途径摄入不足目标需要量70%的患者,给予补充性肠外营养。需要提醒的是:老年患者耐受饥饿能力下降,因此,即使营养良好的大手术患者也需要补充营养。
上述6个措施不仅适用于老年患者,也适用于其他年龄患者;不仅适用于手术患者,也适用于非手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