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赏鱼腐皮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0-02-14赵振宇

今日畜牧兽医 2020年2期
关键词:皮病观赏鱼水气

赵振宇,肖 啸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6502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观赏鱼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增加了日常生活的乐趣,丰富了人们的爱好。 我国作为较早养殖观赏鱼的国家,在观赏鱼养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下,国内观赏鱼养殖缺乏行业组织、养殖技术水平落后、 疾病防治水平不高等多种问题, 从而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腐皮病由细菌感染引起, 不同地区和四季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近年来,本病已是常见多发病,对鱼的危害较为严重。 鱼感染之后,往往会较长时间不愈,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繁殖。 此病的感染率可高达80%[1]。 但一般以夏、秋较易发病,28℃~32℃为其流行高峰期。

1 发病经过

2018 年5 月13 日,某风景区内养殖的群体观赏鱼中,出现了发病情况,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体表皮肤异常病变, 不断地腐烂,出现溃疡病灶,并出现零星死亡。 该风景区和水产部门联系,进行疾病诊断。 笔者后来得知,该批观赏鱼已经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发病情况,初期临床症状较轻,没有引起重视,随后病情快速传播蔓延,以至于有1/3 左右的鱼群出现了发病。 通过对水体进一步检查,发现水质普遍较差,水体当中的包含气溶素、溶血素、细胞毒素、肠毒素、HEC 毒素等含量严重超标,各种毒素存在,以及在各种致病源的相互作用之下,加重了疾病的传播蔓延。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在患病鱼的皮肤和下层肌肉出现红斑,随着病情进一步加重发展,鱼的鳞片脱落,肌肉腐烂,病灶的直径越来越大,深度加深,形成溃疡,严重的会露出骨骼或内脏。 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周缘充血发红,状似打上了一个红色印记,因此又称为打印病[2]。 病情严重的患病鱼身体消瘦,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终至衰竭而死。 通过对发病观赏鱼进行目测观察可以发现患病鱼的体色异常,发红充血、出血、有红点斑和黑点斑。 体表异常,掉鳞、腐烂、溃疡,鳍缺损,无囊肿和包囊,有零星死亡。 眼睛正常,无混浊和失明。口腔无溃烂和异常。鳃正常,无褪色和腐烂[3]。

3 实验室诊断

3.1 细菌分离与纯化

选取患病鱼具有典型症状的病灶组织, 体表经无菌水洗涤后, 用手术刀片将表皮污染物轻轻剥离再用无菌棉签粘取皮肤分泌物,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Z”字形三区划线,放入37℃的恒温箱培养24h。 病原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表面湿润、边缘整齐、光滑、半透明、灰白色至淡黄色的2~3mm 圆形菌落,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培养出来的半透明、光滑的菌群,溶血很明显。 选取形状、色泽可疑的菌落挑出1~3 个单菌落进行肉汤扩菌,之后接种于血平板,放入37℃恒温培养箱培养24h。 将血琼脂上有溶血情况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然后镜检,观察细菌颜色和形态。 在镜检中,可见为短杆,呈单一或两两相连的革兰氏阴性菌.

3.2 细菌生化试验

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 由于各自产生的酶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其分解与合成代谢产物都不相同。 所以利用这些代谢产物不同的生化性质进行生化试验, 找出试验所需的生化管用小砂轮划生化管的上部,然后用手掰开,将分离纯化的菌液用接种环分别接种到各个生化管里,塞上无菌棉球,放恒温箱37℃培养48h。

深化实验发现该种致病菌能够发酵水杨苷、 葡萄糖、 七叶苷、半乳糖,VP 试验阴性。结合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实验,可以判定致病原因嗜水气单胞菌。

3.3 药敏试验

取上述纯培养物进行药敏试验。在无菌操作台上,在酒精灯火下,用移液枪抽取适量培养物,将细菌均匀涂布于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将镊子在酒精灯火焰灭菌后略停,取药敏片有规律的贴到平皿培养基表面,分别进行了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新霉素、强力霉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头孢氨苄等抗生素药敏试验。 之后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的温箱中培养24h 后,分别测定抑菌圈的直径。 药敏实验发现该种致病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环丙沙星高敏,对丁胺卡那、头孢氨苄中敏,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强力霉素不敏感。

4 防治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观赏鱼腐皮病应该结合药品实验,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选用头孢曲松20~30mg 溶于10kg 水中,将鱼浸泡15~20min,每天一次,连续一周。 在药物控制病情后,对水质进行调节,选用经济的生石灰15~25g/m3全池泼洒,15d 后进行第二次泼洒。 综合以上治疗措施,观赏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病情得以控制。 在今后防治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水体质量,避免水质受到污染,每间隔3~5d 更换一次水,每次水流动3~5h,防止鱼群之间相互撕咬。 同时还应该密切观察整个鱼群的进食和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患病鱼,应该将其挑出进行单独隔离养殖,并向整个鱼池当中泼洒15~20倍液的大蒜浸出液。或者泼洒300 倍液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或者使用60 倍液的EM 菌水溶液,每间隔3~5d 泼洒一次,连续使用2~3 次,对防控该种疾病传播流行有很大帮助。

5 讨论

最近几年, 关于观赏鱼腐皮病的病原菌都有很多的研究,已经分离到的病原菌包括温和气单胞菌、豚鼠产气单胞菌、维罗纳气单胞菌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 本实验从患腐皮病的观赏鱼个体分离到的病原体, 接种在绵羊血平板上培养24h 出现溶血,进一步实验室检查确定,该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所引起的[4]。

嗜水气单胞菌不仅会感染鱼也会感染其他动物和人,是一种典型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因此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细菌获得耐药性是因为嗜水气单胞菌为了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使耐药性越来越严重[5]。 细菌的天然耐药性, 是因为质粒介导即获得外源耐药基因和染色体介导即染色体基因选择性突变导致, 或着是因为二者共同介导产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对很多抗生素存在多重耐药性,并且对作用性质相同的或结构近似的同类抗生素具有交叉耐药性。

猜你喜欢

皮病观赏鱼水气
浅析我国观赏鱼产业发展及鱼种变化(上)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海洋鱼养殖与旅游观赏的互联性——评《观赏鱼养殖技术》
海上边水气藏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水侵状况研究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特低渗透油藏CO2 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水气交替注采参数优化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水气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辽宁朝阳地区杨树烂皮病的主要防治方法
观赏鱼喂食须知
延边地区红松人工林烂皮病初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