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公犊育肥与外购肉牛育肥效益比较

2020-03-16邵丽玮赵志强王晓芳安永福

今日畜牧兽医 2020年2期
关键词:月龄母牛肉牛

刘 月,邵丽玮,赵志强,王晓芳,安永福

(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071000)

自2000 年以来,受国家政策扶持,我国奶牛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13 年底,我国奶牛存栏数超过1400 万头[1]。 但近几年来,在进口奶粉的冲击及国内奶业市场影响下,我国奶牛养殖业大面积亏损,多地曾出现倒奶杀牛现象,尤其是近两年,在产业政策调整和巨大的环保压力下,很多奶牛养殖企业退出或转型,根据产业界推测,2018 年我国奶牛实际存栏量约为800 万头[2],相比于2013 年呈现大幅下降。 随着奶牛养殖企业的退出,闲置养殖场地增多,而牛肉市场看好,因此很多奶牛养殖户开始转向肉牛养殖。 在河北中南部地区, 肉牛养殖牛源选择主要包括外购肉牛育肥和奶公犊育肥两种模式。 由于牛繁殖率低,繁殖周期长,相对经济效益较低,多数肉牛养殖户不愿养殖能繁母牛,导致肉牛能繁母牛存栏呈下降趋势,外购肉牛价格持续上升。 受奶牛存栏数下降的影响,奶公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国内奶公犊价格大幅上涨, 每头从2008 年的800 元左右涨到了现在的3200 元左右。 近几年,关于奶公犊利用的报道较多,四川省断奶公犊育肥比例超过85%[3]; 黑龙江地区约80%奶公犊进行育肥,约20%用来生产血清[4];程永金等[5]对苏沪地区犊牛育肥养殖成本进行了分析;陈宁等[6]对新疆地区奶公犊分阶段育肥,19 月龄出栏体重达538kg。对肉牛养殖效益的分析也比较多,张微等[7]对张掖地区肉牛养殖规模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发现饲料投入成本明显影响肉牛育肥效果;杜甘露等[8]对小规模牛场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目前,关于奶公犊育肥和外购肉牛育肥效益的比较分析尚未见报道。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河北中南部地区奶公犊育肥和外购肉牛育肥效益进行比较,为肉牛养殖提供一定借鉴。

1 奶公犊利用和肉牛养殖概况

1.1 奶公犊利用概况

奶公牛作为奶牛养殖的副产物,在牛肉生产中占了很大比例,其中荷兰占比接近100%,美国约占30%,新西兰有60%牛肉来自奶牛业,其中约有35 万头的淘汰母牛和70 万头奶公牛,日本约占45%。 我国对奶公犊尚无准确的统计数据, 通过调查发现,2013 年末我国出生奶公犊约300 万头,相当于450 万头能繁母牛(占全国肉牛可繁母牛的25%)[9]。 曹兵海对中国奶公牛的利用情况做了调查, 发现我国约54%奶公犊进行育肥,15%出生即屠宰卖肉,31%用于提炼血清[10]。 据产业界推测中国2018 年实际奶牛存栏量约为800 万头,按繁殖率60%,成活率85%,公、母各半来计算,我国2018 年出生奶公犊数量应该超过200 万头[2](苏维华,曹兵海)。

受奶牛存栏数量下降和牛肉消费需求上升双重因素的影响,近两年奶公犊价格呈现大幅攀升趋势。 2008 年,奶公犊价格约为800 元/头,之后,奶公犊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近两年奶公犊价格达到2000~3000 元/头,购买成本大大提高。

奶公犊肉用途径包括小白牛肉、小牛肉和普通牛肉等。小白牛肉指奶公犊出生后用全乳或代乳粉饲喂到12~20 周龄, 体重达到120~200kg 屠宰;小牛肉指奶公犊断奶后用谷物、干草饲喂至6 月龄,体重达到270~300kg 出栏屠宰;普通牛肉指奶公犊断奶后持续育肥至16~18 月龄,体重达到600~650kg 屠宰[1]。 目前,国内消费市场以生产普通牛肉为主, 因此本文仅讨论奶公犊育肥生产普通牛肉的效益。

1.2 肉牛养殖发展概况

我国肉牛养殖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培育,目前已经有中国西门塔尔牛、延边牛、鲁西黄牛、夏南牛及秦川牛等多个肉用品种。 但牛是单胎动物,繁殖周期和饲养周期都比较长,相对经济效益低下,导致多数肉牛养殖户选择引进架子牛育肥,能繁母牛存栏量大幅下降[11]。统计显示,2008 年~2012 年,我国肉牛能繁母牛存栏量从3300 万头下降至2300 万头, 肉牛存栏数从8900 万头下降至6500 万头[9](孙芳,2014)。

我国牛肉人均消费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随着肉牛存栏量不断下降,牛肉供求矛盾会越来越凸显。 近两年来,外购育肥肉牛价格不断上升, 以200kg 左右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为例,2016年价格约为6000 元/头,而2018 年已经增长到8000 元/头,并且依然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育肥牛出栏价格也从2016 年的24~26元/kg,增长到约28 元/kg。 牛源匮乏与牛肉需求矛盾突出。

2 成本效益比较分析

由于不同养殖规模下成本收益差异较大, 考虑到目前我国肉牛养殖以中小规模为主流, 奶牛养殖户转型肉牛养殖的也多为散户,因此,在进行成本收益比较时,均以50~100 头养殖规模为例,奶公犊养殖数据主要来自养殖场调研数据;外购肉牛养殖数据主要来自统计数据结合养殖场调研数据。

2.1 生产成本比较

在比较生产成本时, 考虑到基础设施等固定成本已经进行了投入, 因此只考虑生产成本。 奶公犊育肥一般从出生开始饲养,2 月龄断奶,平均每天需要饲喂约7kg 牛奶或代乳品,断奶至12 月龄一般按体重的1%添加精料,12~18 月龄按体重的1.5%添加精料,约18 月龄出栏。外购肉牛一般选择体重200kg 左右的架子牛, 度过适应期之后就进入育肥阶段, 精料添加量按体重的1.25%计算,一般饲养12 个月出栏。 牛粗饲料多为黄贮,价格低廉,整个育肥过程精粗比按50∶50 计算,具体成本情况见表1。

表1 奶公犊育肥和外购肉牛育肥成本比较

2.2 收入比较

奶公犊育肥一般饲养至18 月龄,体重达550~600kg 出栏,外购肉牛育肥一般选择体重200kg 架子牛进行育肥,饲养12 个月,体重达到550~600kg 出栏。 受出肉率及市场因素影响,肉牛出栏价格一般比奶公犊价格高2~3 元/kg。 见表2。

表2 奶公犊育肥和外购肉牛育肥收入比较

2.3 效益比较

虽然奶公犊育肥和外购肉牛育肥的成本和收益估算为一个区间值,为了核算方便,在效益计算时,二者都取中间值。 通过比较可知,奶公犊初期投入较低,饲养周期长,平均1 头奶公犊投入8400 元,饲养18 个月,利润约为6000 元,年均利润4000元,年均利润率为47.62%。 外购肉牛育肥初期投入较高,饲养周期相对缩短,但利润较低,年均利润约为3225 元,年均利润率为25.59%,见表3。

表3 奶公犊育肥和外购肉牛育肥效益比较

考虑到奶公犊饲养时间较长, 死淘率要高于外购肉牛育肥, 因此在计算投入与回报率时应排除死淘率。 按目前饲养水平,犊牛成活率在95%以上,断奶后成活率在98%以上。 如果同时投入100 万元,能饲养119 头奶公犊,饲养18 个月后出栏111头,总利润59.84 万元,年利润率39.89%,同样的钱外购肉牛育肥, 能饲养75 头肉牛, 饲养12 个月最终出栏74 头, 总利润17.11 万元,年利润率17.11%,见表4。

表4 投资回报率比较

3 讨论

2013 年以后, 受进口奶粉冲击和环保压力的双重影响,我国奶牛存栏数量大幅下降,进而直接影响到奶公犊的出生数量,奶公犊资源作为牛肉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数量下降势必会对肉牛价格、牛肉价格产生影响。 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转变,牛肉消费市场逐年升高,近两年来,无论是奶公犊价格,还是肉牛架子牛、育肥牛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这是牛肉需求与牛源匮乏的集中体现。 由于前几年奶牛养殖户退出,大量奶牛被淘汰卖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牛肉匮乏的局面,但随着奶牛存栏量的减少,奶源匮乏,奶牛养殖进入了新的节点,肉牛资源的缺乏会进一步放大,未来几年,肉牛价格很可能会进入一个强势上涨周期。

目前来看,奶公犊作为奶牛的副产品,虽然价格有所上涨,但其育肥收益仍然保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空间, 但犊牛生长初期疾病较多,养殖难度较大,如果养殖人员不具备相关技能或者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死淘率升高,影响最终效益。 外购肉牛育肥除了运输、环境及饲料改变等应激,其他疾病较少,对养殖人员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 是目前大多数养殖户选择的养殖模式,但是近几年肉牛能繁母牛存栏数不断下降,外购肉牛成本不断上升,随着饲料原料成本增高,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外购肉牛育肥效益已经进入较低区间, 一旦育肥牛出栏价格出现波动,很容易出现亏损,投资风险有所加大,建议养殖户谨慎考虑市场因素等风险,避免亏损。

猜你喜欢

月龄母牛肉牛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小于胎龄儿0~24月龄体格生长状况分析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