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散养户暴发仔猪水肿病的诊治与启示

2020-03-16陈艳新李志伟

今日畜牧兽医 2020年2期
关键词:水肿病断奶病猪

陈艳新,李志伟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067000)

仔猪水肿病(Piglet edema disease , PED) 又名仔猪胃肠水肿或大肠杆菌肠毒血症, 是由特定血清型大肠杆菌产生的类志贺毒素引起的、高致死性断奶仔猪传染病[1]。 临床上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运动失调、神经症状及剖检时头部水肿、胃壁和肠系膜水肿为主要特征,多为散发、点状分布、小范围流行,饲养、管理不当均会促使该病暴发恶化, 一旦发病病死率较高、 治愈率较低, 给养猪业尤其是小规模养殖户带来严重影响和巨大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丰宁县是环首都扶贫攻坚建设县,天桥镇上方营村是丰宁县典型贫困村,经济条件、农业设施薄弱,环境相对恶劣,存在农民自发性散养户。 2019 年11 月,该村某养猪场出现多只断奶仔猪突然发病,表现精神萎靡、卧地不起、食欲减退,部分出现神经症状或前肢跪地摇摆不定或共济失调, 体温略有升高, 略有腹泻,个别猪出现眼睑水肿等症状。 患病仔猪多集中在断奶后10d左右,发病2d 后出现死亡,较强壮的仔猪死亡速度和比例明显高于弱仔。 经庆大霉素、黄芪多糖治疗后效果不显著,一周内死亡总数增至15 头,死亡率达88%,场主怀疑为流行性传染病。 为帮助农户解决问题, 现场讲解诊治技术, 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特驱车前往养猪户。

2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突然发病,主要表现精神萎靡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部分出现神经症状,四肢无力,或前肢跪地摇摆不定,或共济失调,偶有嘶哑叫声,病程稍长有轻度腹泻,伴有呼吸困难征兆,个别仔猪出现眼睑水肿,皮下水肿,侧卧倒地,肌肉震颤、抽搐或划水状,最后病猪痉挛、呼吸困难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接诊时该群病猪死亡已有15 只,笔者对死亡时间在12h 内的5 只病猪进行剖检。 其中1 只病猪体格健壮, 剖检症状不明显,而其他4 只病猪剖检症状较为统一。 病猪腹腔内脏组织出现明显水肿现象,心包和胸腹腔淡黄色积液;胃黏膜潮红、点状出血,贲门及胃大弯附着胶冻样水肿;肠系膜呈明显胶冻样水肿,呈轻微弥散性出血且充斥于肠袢间歇;肝脏和脾脏出现出血点,肺出血水肿,淋巴结水肿。 经深入剖检发现,病死猪咽喉部略水肿, 个别病猪头部皮下明显水肿, 开颅后脑组织水肿且出血明显。 如图。

腹腔积液,肺、肠道出血水肿 病猪肝脏出血

头部皮下组织水肿 脑组织出血、水肿

4 实验室诊断与治疗

经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疑似仔猪水肿病。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猪的肠系膜淋巴结、胃、肝脏、脾脏及肺脏等病料样品送实验室镜检和分离培养[2、3]。

4.1 实验室镜检

无菌条件下取肝、肾、脾、肺、肠系膜淋巴结制作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见两端钝圆、或成对或分散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4.2 分离培养

无菌条件下将病猪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和LB血清平板上,37℃培养24h。 普通琼脂平板生成中等大小、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的灰白色菌落。LB 血清平板上菌落生长更为明显,边缘整齐、光滑湿润、呈灰白色。 经与大肠杆菌形态比较确认,该细菌为大肠杆菌,确诊该病为仔猪水肿病。

4.3 对症治疗

针对以上情况,紧急采取抗菌消淡,中和毒素,强心利尿,消肿镇痛方式进行治疗。 首先要求该场立刻停止从外地购猪,紧急淘汰并无害化处理重病濒死仔猪,对病猪紧急进行隔离治疗。 用水肿抗毒素按0.5mL/ kg 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1 次/日,连用5d;用庆大霉素与地塞米松混合肌肉注射,2 次/日,连用5d;病情严重的病猪注射速尿,连用2d,实现病猪的消肿排水利尿。 也可采取氟苯尼考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 为最大限度控制疾病蔓延,要求养殖户加强场区环境控制,实施全场带猪喷雾消毒,对饲养状态尚可的断奶前后仔猪和转群仔猪补给电解质,同时减少饲养密度,改善猪舍环境。 经用药治疗观察, 发现病猪病情及死亡率降低, 普通病猪病症转好,重症偶有死亡,猪场病情得以有效控制。

5 防控措施与建议

5.1 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猪场全进全出制度,待产母猪转入分娩猪舍前,将其彻底清扫、冲洗、消毒,确保干燥卫生。 仔猪哺乳阶段需定期用高锰酸钾或百毒杀喷雾消毒。 科学诱食补料,仔猪7~10 日龄开始诱食,给予适口性强、易于消化、营养全面的乳猪料,18~20 日龄补料,控制补料节奏和饲喂量。 根据自身饲养条件合理设置断奶时间,一般农村专业养殖户以28~35 日龄为宜,条件稍差可适当延后。 采取科学饲养方式实施过渡性换料,即断奶前1 周逐渐减少哺乳次数,适度增加饲料量,断奶后1 周内延续使用哺乳期饲料且控制饲喂量,不能喂得过饱[4],断奶1 周后采取保育期饲料由少到多、哺乳期饲料同比例减少的方式,实施断奶仔猪过渡性换料,断奶期间特别注意控制仔猪饲喂量,防止出现暴饮暴食或消化吸收不良。

5.2 做好预防免疫和预防性用药

母猪临产前35d、20d 接种K88、K99 等大肠杆菌疫苗,促使母猪体内获得较高抗体水平, 保障后代仔猪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 仔猪出生后18~25 日龄免疫接种仔猪水肿病疫苗,降低仔猪水肿病的发病机率。也有报道称于分娩母猪临产前1 周及2d,肌注10mL 猪水肿抗毒注射液,可有效预防仔猪水肿病,保护率达80%左右。另外仔猪出生后3~4d 补铁补硒,可以有效提升仔猪抗病力;加强对场区病原微生物的控制,预防性添加抗应激药物也是降低仔猪水肿病发病几率的有效措施和途径[5]。

5.3 避免仔猪应激性刺激

哺乳阶段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功能不完善,虽然哺乳期内可获取一定数量的母源抗体,但母源抗体迅速降低、主动免疫功能较弱阶段,如遇饲养管理不善或环境条件骤变,极易产生应激性刺激导致仔猪水肿病暴发[6]。 所以饲养阶段需要投喂易于消化的哺乳期仔猪料,做到适时开食、适量补料,适度补充复合维生素、硒—E 合剂、延胡索酸等,防止仔猪贫血和胃肠大肠杆菌生长失衡。 同时做好圈舍清扫消毒工作,采取“赶母留仔”断奶方式仔猪滞留产房1 周, 关注转群阶段新旧猪舍温、 湿度环境差异,降低仔猪转群不适感,避免或减少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5.4 体会和建议

经深入了解, 本病例中农村散养户对断奶阶段生猪科学饲养了解不充分、不深入,主观认为只要提供足量饲料和充足饮水即可保证仔猪保育阶段快速生长,没有考虑到饲料质量、可消化性等实际因素,没有在断奶转群时准确实施“过渡饲养”,甚至有些养殖户对科学养殖技术不以为然, 直到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后才认识到断奶仔猪科学养殖的重要性。 其实仔猪在出生后的几周内,机体消化、代谢、免疫功能都发生着剧烈变化,食物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仔猪产生不良应激反应。 因此,建议广大养殖户慎重选择质量好、品质优、可信赖的大型饲料企业购买该阶段饲料,降低饲料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 同时确保圈舍清洁干暖、通风良好、定期消毒,积极推行“全进全出”制度,断奶前后尽量避免饲粮更换、驱虫、免疫接种和调群等不良刺激,最大限度降低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 另外,培养农村散养户科学养殖意识、组织科学养猪技术技能培训班、 提升散养户科学养猪技术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水肿病断奶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仔猪水肿病的营养调控及预防方法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浅谈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仔猪水肿病及其综合防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