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消化道寄生虫病及防治措施
2020-02-14朱道仙
朱道仙,臧 玲
(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医学院 225300;2.丹阳和盛山羊养殖场 212300)
羊消化道寄生虫病是羊的一种常见疾病, 常常隐形发生,属于慢性消耗性病。 当羊被寄生虫感染后,寄生虫就会和机体争夺营养物质,甚至还会生成有毒的物质,导致羊营养不良,体重增长缓慢,生产性能降低;同时由于羊体发生寄生虫病导致机体体质下降,其他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引起继发感染,严重影响了羊的健康,导致羊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养殖成本增加。 为了今后养羊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病,保障羊养殖健康安全。
1 羊消化道寄生虫的种类
羊消化道的寄生虫病较多,就目前,线虫、绦虫、吸虫等三大肠道寄生虫在羊健康养殖中危害最大。
1.1 主要的绦虫病
羊消化道绦虫病是由裸头科的莫尼茨属、曲子宫属及无卵黄腺属的数种绦虫寄生小肠引起, 其中以莫尼茨绦虫危害最严重。 在我国分布很广,常呈地方流行性,对羔羊危害最严重,不仅影响它们的生长发育,而且可引起死亡。 各属绦虫仅在病原形态上有差异,生活史及其他方面大致相同,多呈混合感染。
羊消化道被绦虫寄生后,表现食欲不振,精神差,生长缓慢。 随着病情发展羔羊出现腹泻、衰竭,有的还出现抽搐、痉挛或回旋等神经症状。 到末期,病羊会卧地不起,头向后仰,常做咀嚼性运动,口角周围有许多白沫,最后衰竭死亡。 当寄生数量多时,还可引起肠阻塞、肠套叠、肠扭转和肠破裂。
1.2 主要的线虫病
羊线虫病有多种,其中捻转矛线虫是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线虫。它主要寄生于羊的胃和小肠。由于虫体可通过口中的齿刺破胃黏膜吸血,造成胃黏膜广泛损伤、出血、溃疡,羊表现为消化紊乱、腹泻、粪便带血、食欲减退、生长发育不良,多呈进行性消瘦,最后衰竭而死。
此病多发于春季,典型症状为结膜苍白,下腹及下颌等部位有水肿,伴有腹泻,有时便中带血,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轻度感染呈带虫现象,但污染牧地,成为感染来源。
1.3 主要的吸虫病
兽医临床上常见的吸虫有多种,如肝片吸虫、姜片吸虫、日本分体吸虫以及华支睾吸虫等,其中肝片吸虫对羊的危害最大。
肝片吸虫在羊体内主要寄生于肝脏和胆管中,引起不同程度的肝炎和胆管炎。 羊的肝脏肿大,叩诊肝区半浊音区扩大,压痛明显。 有的还出现眼睑、胸下、腹下及下颌出现水肿,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严重者几天内死亡,特别是绵羊,死亡率很高。
2 防治措施
寄生虫病的发生有着它自身的特点, 在防治时要根据寄生虫的种类、流行特点、生活史等方面实施综合防治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在羊的饲养过程中,喂料的充足、全价可以增强羊群体质,提升其抗病能力。 环境卫生要做好,羊舍要做到清洁干燥,严防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定期清扫圈舍,彻底严格消毒。 合理控制饲喂密度,避免舍内拥挤。 避免在低湿地放牧和休息,要让羊饮用流动的清洁的水, 这是预防羊寄生虫病发生的前提条件。 另外,由于羔羊体质相对较弱,一旦被寄生虫感染后果严重,所以羔羊应作为疾病防护的重点对象。
2.2 定期检查寄生虫感染情况
经常取羊的粪便做寄生虫及虫卵的实验室检查, 以判断其是否感染寄生虫。 如果发现有羊感染寄生虫, 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羊群内相互传播和感染,并根据感染情况、寄生虫种类及流行特点制定合理的驱虫程序,严格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3 加强检疫
有些寄生虫病是由患病器官传播的, 因此要加强对畜产品的检疫,对患病器官和肉尸进行销毁和无害化处理,以杜绝该病原的散播。
2.4 治疗
如果羊感染了寄生虫可结合症状进行支持疗法, 同时选用有效的驱虫药物进行治疗。 具体选择用哪种驱虫药物,应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及流行特点来定。 一般情况下,用于治疗线虫病的药有丙硫咪唑、左旋咪唑、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和甲苯咪唑等;治疗吸虫病的药物主要有吡喹酮、 六氯对二甲苯、 硝氯酚及溴酚磷等;治疗绦虫病的药物主要有甲苯咪唑、硫双二氯酚、氯硝硫铵、丙硫咪唑及吡喹酮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 寄生虫病在养羊业中越来越多样化,威胁也越来越大,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个极其严峻的任务,而防治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是杜绝和消灭寄生虫。 羊粪中有许多寄生虫虫卵,必须定期清除羊粪,进行消毒杀虫处理,同时还要进行清洗消毒栏舍及周围环境,避免重复感染。 最后,驱虫杀虫药物大都对羊本身有毒害作用,因此在使用药物驱虫时,要选用低毒又高效的药品,并严格把握好药物的用量和使用方法,确保羊只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