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以产后抑郁症为例

2020-02-14刘珊珊佟华张卓

关键词:人文关怀关怀产后

刘珊珊,佟华,张卓

(1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锦州 121002;2汝非我心理工作室,山东青岛 266555;3锦州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辽宁锦州 121002)

一、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研究现状

1977年,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精神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 提出,应该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和医学本身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生物医学模式有着很大的缺陷,必须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在本世纪初,随着该模式在我国的转变,自2010年以来,医护工作者作为最直接应用者和体验者,在不同领域都开展了实践,医院将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兴未艾。我国医学院校也进行了相应改革,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人为本”是整合人文教育的载体。应以学员为本,以患者为本,结合教学实践[2]。

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家庭、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备受关注。产褥阶段是产妇角色转换时压力最大的阶段,极易出现产后抑郁症状,也是临床常见的产后综合症。认识产后抑郁症,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文关怀护理,促进产妇恢复是重要的公共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时,倾向于从家庭治疗方向入手,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产妇及家属的保健意识、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家庭的支持力度、减少家庭负性事件的发生,改变老一辈人的传统观念并建立健康的产褥护理理念等积极措施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因此,随着现代护理理念和技术的进步,将“人文关怀”(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社会支持及康复)贯穿在护理过程中,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定产后抑郁干预方案,才能切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3]。

二、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1.普及传播相关医学知识。人们对与自己不相关的信息往往关注度较低,尽管医院利用宣传画、宣传标语、知识手册等方式对各种疾病知识进行传播,但普及率依然不高,信息不通或者不对称还会造成患者及家属的过度担心与盲目焦虑。因此,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开展人文关怀,由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特点和主要问题,详细地介绍和说明有关医学知识、用药机理、治疗方案等,既能够说明所采用治疗方法的原因和必要性,还可以有效地缓解病人和家属的焦虑情绪,同时促进治疗过程顺利实施。产后抑郁症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产妇分娩前后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及产妇的个性心理特点,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先决条件,一些应激性生活事件和产前产时的并发症又是产后抑郁症的主要促发因素。由于怀孕分娩本身不仅使妇女经历着较大的心理、生理变化,还面临着家庭角色的转变,承担新生儿照顾责任的同时,更加需要承受来自于家庭、社会的精神负担,乃至于出现一系列家庭问题及社交障碍,从而出现产后抑郁。产后抑郁往往表现为长期的情绪低落、阴郁,尤其会出现疲倦、易哭。患者由于心情压抑,往往表现为易激惹,即使本人意识到情绪反常,经常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影响,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和家庭生活。加上当代社会对于婴幼儿的教育知识逐渐普及,产妇的焦虑心境也会在这时达到爆发式发展[3]。产妇和家人对产后保健知识的缺乏(特别是对产后生活调节、饮食搭配、身体活动),以及对新生儿特点及护理知识了解的不全面,使产妇对正常的内分泌环境变化产生误解[4]。

2.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建立有效可行的预防与治疗产后抑郁的医院——社会关系干预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医院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良性沟通,将各方关注点相对集中到产妇身心健康调节、婴儿安全喂养等角度[5]。发生产后抑郁的产妇,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在原生家庭中得到关注不多,形成万事追求完美的性格,一旦遇到困难不愿寻求帮助。丈夫在照顾孩子问题担当不足,对产妇也缺少精神上的支持,老人照顾孩子的方式与当下“流行”模式的冲突,从而导致争执的产生,增加产妇压力。另外,怀孕及生产前后产妇个人形象反差很大,也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压力。育婴理念和知识不全面,家庭成员间意见总不相同,婴儿喂养方法不能统一。对照顾婴儿缺乏自信,尤其是再加上对婴儿成长发育的各种担忧,也加剧了该疾病的发展。在医护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支持性心理辅导,必要时介入相应的心理治疗,相关医护人员不但掌握孕产妇各项生理指标及操作方式,还会利用相关心理知识,根据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合理、适时地采用劝导、鼓励、支持等方法,安抚或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产妇顺利度过孕产期。

3.形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良性循环。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比较复杂,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偏向认为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产后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和社会、家庭等心理因素[6]。一是生物学方面。妊娠前后期体内激素变化主要包括:雌激素、黄体酮、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等的增加与减少,会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活动。另外,还有一种促进神经兴奋的苯基乙胺,产妇在产后也会有相应分泌,以此产生对婴儿的类似于恋爱的亲昵。二是心理方面。如果产妇曾有产后抑郁病史、个性脆弱、角色适应不良、自信心不足、保守固执、缺乏医学知识等问题,尤其是原生家庭的滞留问题,例如子女过多,儿童或少年期父母或一方分离,缺少父母关爱等早期发展状况,易发产后抑郁。三是社会和家庭方面。缺乏家庭及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夫妻关系差、住房困难、婴儿性别及健康状况等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针对以上三个方面,医院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是人文关怀,力争为抑郁产妇创造一个自我表露的场合。通过交流模式、人际事件分析、角色扮演、焦点解决、家庭治疗、催眠等方法和技术,让产妇认识自己的人际问题和沟通模式,练习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和各种应对能力,一方面能使抑郁产妇获得较为满意的归属感和社会支持,另一方面使人际问题在干预中获得澄清和解决,也能有效缓解产妇的抑郁情绪。此外,辅之以音乐疗法,通过音乐对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主要调节作用的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根据患者的喜好,在治疗期间加大相关音乐的播放频率,并且有相关方案进行播放。同时,还教会产妇及家人一些简单的放松方法,在护理期间坚持使用,既能起到快速缓解压力的作用,又能有效地调节负向情绪。

三、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1.扩大临床护理的时空范围。单纯地依靠医院对产后抑郁进行干预和治疗,时间周期短,人力配备要求高,可能会存在资源短缺的情况。关注产后抑郁是对育龄妇女的一项良好举措,我们更应该做到的是全方位、长时期的支持与帮助。笔者所在单位对孕产妇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视,本着“全民健康,重在预防”的原则,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加强孕妇的孕前、孕中、围产期的相关资料统计,建立尽可能完善的孕妇及胎儿档案以及家庭档案。同时,联合社区、企业、媒体举办孕期、产褥期的心理健康讲座等,力求使医疗资源的使用最大化,医疗知识传播和心理健康普及面不断扩大,间接性地起到了扩大医疗资源范围的作用,使得疾病治疗不仅仅在空间上限于医院等场所,时间上也不再限定于求医期间。例如,产褥期女性不适合做剧烈运动,但不少职业女性还有重回工作的困扰,医院会教产妇一些低强度的训练和恢复方法,包括伴着舒缓的音乐深呼吸、散步、冥想等等。有条件的科室还会引入催眠治疗等方式来帮助患者恢复。通过这些活动,患者可以建立更大的信心,对自己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2.扩大临床护理参与人员范围。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对全球护士数量的统计,按照人均水平计算,挪威最高,每千人拥有17.27人,欧盟制定的基本标准为8人以上,而美国是9.8人,日本则是11.49人。相比之下,我国仅为2.36人。我国存在着地区分布广,人口流动性大等客观现象,这直接导致很多地区医护人员配备人数不够的状况,尤其是边穷地区,更是严重。如何有效缓解这一问题,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将人文关怀的理念,通过更多人的实际行动应用到患者身上。例如,在医院内,通过邀请患者朋友、同事看望并与患者聊天等,一方面寻求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交往,另一方面,减低患者因为生活内容简单、封闭而造成的对未来工作的焦虑和恐惧,这对具有完美主义性格的人非常有效。使她觉得自己工作时期积累的工作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依然是非常有利的工具,自己并没有与社会脱离太远,如果愿意,依然可以回归到正常工作状态中。通过提供家庭随访,在抑郁症状减轻或缓解期间,医院安排专门人员对其进行了随访,并再次给予产后抑郁知识的指导,分别对患者、家人进行了相关的知识解读和治疗期间的问题解答,使患者感到被支持、尊重、理解,找到内在的问题和动力,让患者有能力恢复。

3.促进参与者共同成长。对患者家属进行产后培训和指导,包括产后抑郁、产后饮食、产后保健、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旨在缓解抑郁症状,改善抑郁患者的一些社交问题[7]。伴随着怀孕期间的社会关系减少,家庭关系就更为重要,尤其是丈夫的情感支持,可以提高患者自尊,对产褥期紧张和压力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通过与患者家人的沟通与解释,在初期患者心情低落时,想办法转移她的注意力,同时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鼓励丈夫多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当中,并与产妇一起进行新角色的技巧训练。家庭成员的关注与产妇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家人之间的互动,让其更深地体会到自己的角色不仅仅只是一个新生儿的母亲,还是一位丈夫眼中的好妻子,一个母亲眼中的好孩子,一个他人眼中的好朋友。◆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关怀产后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