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2020-02-14樊俐慧吉红玉张莉莉朱向东
樊俐慧,吉红玉,张莉莉,朱向东*
(1.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 730099;2.郑州市中医院,郑州 450007;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 Nakai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主要含齐墩果酸、苹果酸、枸橼酸、酒石榴以及皂苷等。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效。本文通过对经典名方及古今医家临证经验的整理,探讨木瓜的临床用量范围,常用配伍和量效关系,为木瓜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利借鉴。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代医家常用木瓜配伍不同中药治疗骨关节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妇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如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六和汤,木瓜(二两约82.8 g,每服约1.6 g)除湿而抑肝木,配伍杏仁味苦降泄,宣散郁滞之气,可加强化湿行气之效,主治霍乱转筋。清·《霍乱论》蚕矢汤,木瓜(三钱约11.25 g,每服约2 g)性酸涩,既疏湿热,又敛耗损,化湿和中,舒筋活络,薏苡仁化湿利湿,升清、降浊、舒筋,大黄豆卷外可透发表邪、内可化除水湿,三药合用共奏除湿热、复升降、舒转筋骨之效,主治湿热内蕴之霍乱。宋·《重订严氏济生方》实脾散,木瓜(一两约41.4 g,每服约3.6 g)除湿醒脾和中,与下气导滞,化湿利水之大腹子相伍,寓行气于温利之中,令气行则湿化,气顺则胀消,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明·《证治准绳》鸡鸣散,木瓜(一两约37 g,每服约0.8 g)和胃化湿,舒筋活络,吴茱萸辛开苦降,专走下焦,温经散寒,疏肝解郁,两药相合,一散一收,温化寒湿,主治寒湿脚气证。清·《医宗金鉴》补肝汤,木瓜(五钱约18.75 g,每服约2.1 g)柔肝缓急舒筋,配伍酸枣仁补血养肝安神,合用共奏柔筋养神之效,治疗心肝血虚,筋脉失濡,神志失养之证。
2 名老中医木瓜用量及配伍经验
2.1 高才达 高才达认为腰痛的病位在于肝肾,病机属本虚标实。肝主筋、肾主骨,筋骨同主运动功能,而肝肾又同源。病机是肝肾虚为本,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为标。风寒湿外邪侵袭而引起的筋脉瘀滞是引起腰痛的直接原因。高才达在临床中善用白芍木瓜汤治疗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腰痛。木瓜酸、温,入肝脾经,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效,配伍白芍止痛散瘀、滋补肝肾、软化骨刺;二药合用能增强补益肝肾作用;其中木瓜用量为12 g[1]。
2.2 郭会卿 郭会卿认为足痹以肾虚为本,寒湿、瘀血为标;病机为肝肾亏损,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导致经络瘀滞,局部血脉不通,引起足痹。针对肾亏骨虚型足痹,治宜滋肾填精,生髓壮骨。郭会卿临证常喜用川牛膝、川木瓜这一药对,川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胃经,舒筋活络、和胃化湿;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肾经,主补精髓,活血祛瘀、祛风利湿,二者合用,可引诸药下行至足部,直达病所;其中木瓜用量为15 g[2]。
2.3 胡铁成 胡铁成认为老年腰痛以肾虚为发病的关键所在,治疗上宜温阳补血散寒,胡铁成善用阳和汤加减补肾温阳,疏风活血通络。木瓜味酸性温,祛风湿、舒筋络、强筋骨;杜仲性甘温、入肝肾经,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川断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三药合用共奏补肾强腰,舒筋活络之效,其中木瓜用量为15 g[3]。
2.4 韩冰 韩冰在治疗肝郁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时,认为乳房为肝经所行之处,肝气郁结,则乳房胀痛;肝失调达,则情绪急躁易怒;经水出诸肾,肾虚则月经后错;肾阳失于温煦,则腰酸、腰痛。韩冰的补肾调冲法,“补肾”实则是补五脏六腑之虚损;“调冲”则是指疏泄肝木,调理冲任气血阴阳,使之达到“冲和”的状态。木瓜酸温入肝,舒经活络,且可化湿,橘核味苦、性平,入肝经,可疏肝解郁,理气散结,二药相须为用,疏达肝气,通调冲任,共奏奇效;木瓜用量10 g 居多[4]。
2.5 邹德深 邹德深认为肾阳虚衰型水肿是由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制水,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邹德深认识到阳气的消长存亡,与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预后,都有重要的关系,所以采用甘温扶阳法治疗水肿。木瓜性温,味酸涩,有化湿浊、止吐泻、舒筋脉之功,且能收耗散之津液,薏苡仁味甘、淡,性凉,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作用,二药合用能渗除脾湿,水湿去则水肿自除,木瓜用量为20 g[5]。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3.1 李济仁 李济仁认为痿证的病因不外乎“虚”与“邪”,而以虚为主,治疗宜补益肝肾,舒筋活络。木瓜作用部位偏于下肢,专入肝益筋走血,功能祛湿舒筋活络,配伍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两药一偏于利湿行水,一偏于舒筋活络,合用取其协同作用,治疗痿证之肝肾不足型,木瓜用量为12 g[6]。
3.2 马融 马融认为癫痫及抽动障碍的治疗均是一种慢性的、动态的过程,故从中焦论治,调理肝脾为要,提出:“疏风散热,豁痰止痉”的治疗大法。木瓜平肝舒筋,配伍伸筋草增强舒筋活络之效,治疗痫病之脾虚痰盛,风痰内扰型,木瓜用量为10 g[7]。
4 现代医家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当归 治疗脾肾亏虚、痰湿中阻型痹病,木瓜引药下行至足部,化湿和中、通络舒筋,当归滋阴活血养血、化瘀,配伍后增强活血通络、健脾祛湿之效,木瓜用量为9 g,当归为10 g[8];治疗气血郁滞型水肿,用当归芍药散化裁,当归为血分药,和血舒肝,配伍木瓜益气利水以助疗效,二药相伍气血水共调,气血流畅,水液输布恢复正常,水肿消失,木瓜用量为10 g,当归为12 g[9]。
4.2 配伍威灵仙 治疗肾阴虚火旺型腰痹,方用予虎潜丸化裁,木瓜、威灵仙二药皆有祛风除湿、活络止痛的作用,木瓜更能缓挛急,威灵仙辛散善走而利痹,通达经络之功较强,相须为用,功效显著,木瓜用量为12 g,威灵仙15 g[10]。
4.3 配伍牛膝 治疗风寒湿痹型腰椎骨关节病,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木瓜以舒筋和络,化湿和中,牛膝破血通经,强筋蠲痹,且能引血下行,周流百脉,相须为用增强通经活络之效,木瓜用量为15 g,牛膝20 g[11]。
4.4 配伍黄芪 治疗下肢浮肿,木瓜清热利湿,黄芪利水消肿,疏通经络,配伍使用取其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利水消肿之功,木瓜用量为10 g,黄芪15 g[12]。
4.5 配伍乌梅 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给予益胃汤加味,乌梅以酸涩收敛,且酸敛生津,而有生津开胃之功,可滋养胃阴,濡润胃体,木瓜酸入肝而舒筋活络,性温气香入脾胃而醒脾和胃以化湿,二药相伍,相辅相成,共奏生津开胃,化湿敛阴之效,木瓜、乌梅各10 g[13]。
4.6 配伍薏苡仁 治疗湿浊内蕴型糖尿病,以雷氏芳香化浊法辨证加减,木瓜舒筋、和胃化湿,薏苡仁甘淡微寒,健脾补肺、利湿清热,诸药配伍,醒脾行气,使气畅湿消,中焦升降有司,诸症自除,木瓜、薏苡仁各20 g[14]。
4.7 配伍防风 治疗肝脾不和型肠易激综合征,给予痛泻药方合甘麦大枣汤化裁,以治肝为主,泻肝补脾辅以敛阴调气,木瓜配伍防风疏泄肝气的同时,注重敛摄肝阴,做到敛疏相合,木瓜用量为15 g,防风12 g[15];治疗寒湿瘀阻型手足湿疹,方用备化汤加减,木瓜化湿散瘀、疏通经络,防风性偏温,疏风散寒,配伍后共奏祛寒除湿之效,木瓜、防风用量各为15 g[16]。
4.8 单用 单用木瓜煎服,治疗单纯小腿抽筋,木瓜酸温气香,具有祛湿舒筋之功效,能入肝而舒筋活络,能走筋而舒挛急,木瓜为治抽筋腿痛之良药,其中木瓜用量为15 g[17]。
5 小结
通过总结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木瓜及其用量经验,总结出木瓜临床用量范围为0.8~20 g,汤剂常用剂量为1.6~2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选择木瓜最佳用量与配伍。如木瓜舒筋活络用于治疗骨关节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妇科疾病时常配伍丹参、黄芪、牛膝、当归等,用量范围在0.8~15 g;若用于治疗手足湿疹、消化系统疾病时,木瓜和胃化湿可配伍厚朴、葛根、薏苡仁、茯苓等,用量为15~20 g。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木瓜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抗肠损伤、保肝、抗胃溃疡等药理作用;临床运用木瓜安全范围较广,常用剂量下(0.8~20 g)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本品在使用时应注意其不适用人群(凡内有郁热、小便短赤者忌服;孕妇禁服)。临床使用应根据患者疾病的具体证型、症状,选取最佳剂量及配伍药物,以便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