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两种硬化剂药物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研究
2020-02-14杨琴琴
杨琴琴, 张 红
杨琴琴, 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临床药学室,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张红, 浙江萧山医院超声科 浙江省杭州市 311200
核心提要: 超声引导下注射硬化剂治疗单纯性肝囊肿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等优点, 而其临床治疗效果与所使用的硬化剂种类关系密切.深入研究不同硬化剂的疗效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0 引言
肝囊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 其生长缓慢,当体积较小时症状往往不明显, 无需特别治疗, 而当体积较大时, 可挤压周围器官组织引起不适症状, 同时较大的肝囊肿容易发生破裂、出血、感染等风险, 需及时治疗[1].以往临床常采用外科手术和腹腔镜下囊肿开窗术进行治疗, 但因其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潜在并发症多等不足, 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2].随着超声介入技术的发展, 超声引导下注射硬化剂治疗单纯性肝囊肿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3].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不同硬化剂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回顾性分析2017-04/2019-11期间, 我院收治的126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6个单纯性肝囊肿).部分患者具有腹胀、不适、感染和发热等临床症状.纳入标准: (1)均经超声、增强MRI或增强CT等影像学方法确诊为单纯性肝囊肿; (2)均为首次手术治疗;(3)术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疾病或全身性疾病者; (2)凝血功能障碍者; (3)高渗葡萄糖、聚桂醇过敏者; (4)不能耐受手术者.按硬化剂药物不同分为聚桂醇组(63例, 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和高渗葡萄糖组(63例, 超声引导下注射高渗葡萄糖治疗).其中, 聚桂醇组: 男26例, 女37例, 年龄25-60岁, 平均40.97岁±11.42岁;囊肿最大直径5-11 cm, 平均7.37 cm±1.41 cm; 高渗葡萄糖组: 男22例, 女41例, 年龄22-63岁, 平均43.30岁±11.06岁; 囊肿最大直径5-10 cm, 平均7.13 mo± 1.30 cm.两组性别(χ2= 0.54,P= 0.46)、年龄(t= -1.16,P= 0.25)、最大直径(t= 0.99,P= 0.33)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嘱患者取合适体位, 首先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囊肿位置、大小、周围组织关系等一般情况, 确定最佳穿刺路径[4,5].常规消毒铺巾后, 穿刺点下使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超声引导下使用18G穿刺套管针沿穿刺路径刺入囊腔, 拨出针芯, 抽尽囊液后, 行囊内注射硬化剂治疗(如果囊液性质混浊, 即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囊腔至囊液清澈后, 再行硬化剂治疗).聚桂醇组行囊内注射聚桂醇治疗, 按照4:1混合空气和聚桂醇, 制备成泡沫状硬化剂, 按照囊肿直径≤6 cm, 聚桂醇注入剂量为100 mg; 囊肿直径>6 cm, 聚桂醇注入剂量为200 mg, 注入20 min后, 嘱患者适当调整体位, 加大聚桂醇与囊壁接触面积.高渗葡萄糖组行囊内注射高渗葡萄糖治疗, 注入50%葡萄糖注射液, 注入剂量为1/3囊液量(最大剂量≤300 mL), 保留10 min后, 抽尽囊内液体(图1、图2).
疗效判定: 观察并记录术中、术后1 mo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 mo评估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 临床体征症状基本消失, 超声检查显示囊肿基本或完全消失; (2)显效, 临床体征症状改善明显, 超声检查显示囊肿体积减小1/3-2/3; (3)有效: 临床体征症状缓解, 超声检查显示囊肿体积减小<1/3; (4)无效: 临床体征症状无缓解或加重, 超声检查显示囊肿体积无变化或加大.总有效率 = (治愈+显效+有效)/n×100%.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疗效情况 聚桂醇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41%)明显高于高渗葡萄糖组(73.0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间并发症情况 聚桂醇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94%)明显低于高渗葡萄糖组(22.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以往临床治疗单纯性肝囊肿常采用外科手术和腹腔镜下囊肿开窗术, 因其治疗费用高、术后恢复慢, 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随着超声介入技术的发展, 超声引导下注射硬化剂治疗单纯性肝囊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显著等优势, 目前已成为单纯性肝囊肿的首选治疗手段.
传统的硬化剂有高渗葡萄糖、聚桂醇、四环素、无水乙醇、皮维碘等, 各种硬化剂在作用原理上有细微差别.目前临床应用较多有聚桂醇和高渗葡萄糖.聚桂醇的作用原理是通过破坏囊壁内皮细胞, 促进机体产生无菌性炎症介质, 最终导致内皮组织萎缩, 囊腔组织发生黏连而闭合[6]; 高渗葡萄糖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囊腔内高渗透压, 引起囊壁内皮细胞脱水, 发生凝固性坏死, 从而丧失分泌功能而达到消除囊肿目的[7].本次研究结果中, 聚桂醇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41%)明显高于高渗葡萄糖组(73.02%)(P<0.05).提示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高渗葡萄糖, 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原因可能是: 聚桂醇是一种具有独特黏附性、致密性的泡沫状硬化剂, 注入囊腔后, 其药液成分不易被稀释, 能有效保持其药液浓度并持续作用于囊壁,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而高渗葡萄糖的疗效与囊肿大小、囊壁内皮细胞脱水效果密切相关.确保疗效的关键是维持囊内高渗环境, 当囊腔体积较大, 囊内残留或后续分泌囊液较多, 囊内高渗葡萄糖浓度易被稀释, 导致高渗环境破坏, 影响囊壁内皮细胞脱水效果[8].
超声引导下所注射硬化剂可出现腹胀、腹痛、纳差、囊内出血等并发症[9].因不同硬化剂具有自身性质特征, 导致其在并发症方面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中, 聚桂醇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94%)明显低于高渗葡萄糖组(22.22%)(P<0.05).提示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单纯性肝囊肿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其安全性优于高渗葡萄糖.原因可能是: 聚桂醇是一种无刺激性硬化剂, 可留存于体内, 并具有镇痛、止血作用, 故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0,11].值得指出的是超声引导下硬化剂治疗单纯性肝囊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 不适合肝周腹水患者, 容易受胃肠道气体干扰, 囊腔完全闭合时间长等.
综上所述, 超声引导下注射硬化剂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疗效确切, 而注射聚桂醇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高渗葡萄糖,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超声引导下注射硬化剂治疗单纯性肝囊肿是一种微创性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重要方法.不同硬化剂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存在一定差异.
实验动机
比较分析超声引导下注射不同硬化剂药物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治疗效果, 以期为临床治疗单纯性肝囊肿选用合适的硬化剂提供参考.
实验目标
本篇论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不同药物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高渗葡萄糖,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 n (%)
图1 穿刺针刺入肝囊肿内.
图2 穿刺针抽取囊液.
实验方法
本篇论文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不同药物治疗单纯性肝囊肿.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等优点.
实验结果
本篇论文研究达到了实验目标, 研究结果显示聚桂醇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高渗葡萄糖组(P<0.05), 且聚桂醇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高渗葡萄糖组(P<0.05).本研究结果说明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高渗葡萄糖, 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实验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射硬化剂治疗单纯性肝囊肿时, 聚桂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硬化剂药物, 具有独特黏附性、致密性.其药液成分不易被稀释, 能在囊腔内保持较高的药液浓度并持续作用于囊壁, 可获得较理想的疗效.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高渗葡萄糖,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望前景
抽尽囊液后采用生理盐水灌洗, 嘱患者适当调整体位以加大药物与囊壁接触面积, 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而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不同大小单纯性肝囊肿的疗效以及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联合其它药物共同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临床价值将是本研究未来研究的方向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