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跟进社会网络化的探索
2020-02-13王靖凯韩心笛
王靖凯,韩心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 10087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国内外敌对势力竭力利用网络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青年。高校思政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对思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主体性等特点又给网络思政提供了有利条件。高校应针对实际,改变传统思政方法,加强网络思政,顺应网络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利用网络开始自己新的思政航程。掌握了网络的思政,才拥有思政的未来。
1 高校思政跟进社会网络化起始点确定
1.1 利用网络促进大学生的思政水平
建立专门网站,开发网络思政课程,丰富思政资源,加强和创新思政手段。利用QQ、微信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节约时间,提高思政效率。还可以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因为网路的隐蔽性与保密性,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网络成为宣传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阵地。
1.2 思政教育规范大学生的网络生活
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进行健康的网络交往,避免沉迷网络。更要养成网络自律的精神,在纯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同时,要提高对虚假低级庸俗反动色情内容的辨别能力。要分清真善美假丑恶,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健康内容。进行健康网络交往的时候,一定要是非分明,遵纪守法,不侮辱诽谤他人,更不能随便传播消极情绪。应当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上当受骗。网络是虚拟的,而且具有易于隐蔽的特点,不易发挥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所以,个人的道德自律就成为网络健康的基本保证。在网络生活中,大学生尤其要培养自律精神,在没有外在监督的空间网络范围内做到自律,将思政规范通过自己的实践最终内化为个人的品质,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2 高校思政跟进社会网络化的策略
2.1 变被动防范为主动跟进
面对日益迅猛的网络化大潮,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均受到了网络的巨大影响。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网络环境下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思政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2.2 建好主流网站占领制高点
建立专门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加强思政教育,为学生创建集教育性、思想性、多样性于一身的网站,占领网络制高点。
2.3 打造网络思政专业队伍
新时代对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新要求。为了跟进社会网络化,就要打造网络思政专业队伍,融网络技术和思政教育工作于一身,把思政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这就要求从事思政工作的教师,一方面练好基本功,提高思政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学习和运用网络知识,使用好网络手段,才能解决好新时代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2.4 网内网外两手抓
实现“网内网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网络道德教育新格局。一方面,在常规思政教学的基础上,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道德境界的升华。另一方面,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对网络化环境下的思政工作加以重新建构,主要在平日的思政课程的教学中,开展网络教学的行动研究,理论结合实践,修正网络化时代思政的有关理论和做法,论证网络时代思政方式的可行性,积累提高学生思政水平的成功经验。
3 高校思政跟进社会网络化的有效路径
3.1 建立思政网站,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中的思政渗透,开发网络思政课程资源
一是主动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条件,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
书记热线:书记是学校思政的第一责任人,通过书记亲自抓思政,带动学校全员参与思政工作。通过书记热线可以实现与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沟通。主动接受社会对学校办学的监督和支持。
教师热线:为教师依法从教、规范从教特别是辅导员的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开展思政工作的新渠道。
学生频道: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选择、学会判明是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创设展现个性、倾诉心声的环境;让学生通过班级主页增强对班集体的认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二是建立班级微信群和QQ群,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凝聚力。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建立班级微信群和QQ群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有一种参与感,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凝聚力。在集体之中交流学习经验,增强人际的沟通与交流,为班级的工作出谋划策,遇到困难群策群力,提高了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3.2 利用网络工具构建交流互动的平台,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跨越时空的网络平台,可以扩大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除了思政课主渠道,还可以与学科相联系,打造课程思政,制作网络思政课程。学生们可以在网络上学习思政课的教育内容,还可以与老师、同学互动交流。网络学习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和自学习惯。
利用QQ和微信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成为新时代的教育手段。运用QQ和微信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可以有效化解面对面的尴尬和心理障碍,可以深入探讨深层次的敏感心理话题。况且QQ和微信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可以做到及时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使QQ和微信成为教育学生的工具,及时培养学生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网络为思政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将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有机整合起来,极大地拓展了思政的时间和空间。利用网络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时效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