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肝癌患者AFP、GPC3、GP73和CA125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3-20周芝江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原发性阳性率

周芝江,袁 芳

(1.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吉林 吉林 132013;2.中国人民解放军95668部队卫生队,云南 昆明 650200)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增患者人数约为36万。由于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因此患者发病后,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如统计,肝癌在各类癌症中致死率位于第二位[1-3]。在临床上约为80%~90%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史。因此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提前做好患者肝癌的预防工作,可以起到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作用。以此为出发点,将近期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和肝癌患者分为两组,从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高尔基蛋白73(golgi protein,GP73)和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CA125)几方面,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5月在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7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65例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等制定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或中国抗癌专业委员为制定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②血清HBV-DNA呈阳性,即HBV-DNA的检测结果>1000 copies/mL。

排除标准:①甲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②其他脏器恶性肿瘤患者或肝脏占位性病变;③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④患者个人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将以上乙肝肝硬化患者和肝癌患者分别纳入肝硬化组和肝癌组。肝硬化组男40例,女33例,患者年龄36~72岁,平均(48.6±7.0)岁;肝癌组男35例,女30例,患者年龄33~78岁,平均(48.8±8.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验方法

两组患者均清晨空腹采取3 mL,离心半径和转速分别为16 cm和30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80 ℃冰箱保存,集中进行检测。其中AFP采用流式荧光发光法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GPC3和GP7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试剂盒购自上海博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P73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试剂盒购自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A125采用流式荧光发光法,试剂盒购自上海景透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 检测结果判定

在AFP检测结果方面,若结果<20 μg/L为阴性,若≥20 μg/L为阳性;在GPC3检测结果方面,若<9.5μg/L为阴性,若≥9.5μg/L为阳性;在GP73检测结果方面,若<150μg/L为阴性,若≥150 μg/L为阳性;在CA125检测结果方面,若<36 U/mL为阴性,若≥36U/mL为阳性。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AFP、GPC3、GP73和CA125的检测数值;②根据AFP、GPC3、GP73和CAl2的阳性判定标准,比较各项指标的阳性率。

1.5 数学统计

采用SPSS 20.0分析结果。其中计数资以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AFP、GPC3、GP73和CA125检测数值比较

两组患者AFP、GPC3、GP73和CA125的检测数值比较如表1所示,可见肝癌组患者AFP、GPC3、GP73和CA125的检测数值均高于肝硬化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1 患者AFP、GPC3、GP73和CA125检测比较

*与肝硬化组比较,P<0.05

2.2 患者AFP、GPC3、GP73和CA125的阳性率比较

患者AFP、GPC3、GP73和CA125的阳性率比较如表2所示,可见肝癌组AFP、GPC3、GP73、CA125和4项指标联合检验的阳性率均高于肝硬化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2 患者AFP、GPC3、GP73和CA125的阳性率比较(%)

*与肝硬化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东南沿海地区发病率高于东北和内陆等省市,患者以40~50岁的中年群体为主,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患者发病后,典型的临床表现如肝区持续性刺痛、钝痛或胀痛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4]。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原发性肝癌患者经手术或放化疗等多种疗法治疗后,虽然5年内生存概率已经由2.6%提高至20.6%,但以仍不理想[5]。

据相关医学统计,约为80%~90%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史,而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是最为常见的疾病进展路径。因此以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象,提前做好患者肝癌的预防工作,可以起到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作用。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AFP、GPC3、GP73和CA125检测结果均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另外在以上指标的阳性率方面,前者也均高于后者,尤其在联合检测方面,4项指标联合检测后,阳性率高达98.46%。由此可见,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原发性阳性率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