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思想防治老年性痴呆探讨
2020-02-13刘虹艾志福王鑫江西中医药大学207级硕士研究生南昌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0004江西农业大学保育院南昌0045
★ 刘虹 艾志福 王鑫(.江西中医药大学207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0004;.江西农业大学保育院 南昌 0045)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 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脑功能减退性疾病,以语言功能、认知功能、记忆功能等均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1]。其轻者可见反应迟缓、寡言少语、情感淡漠;严重者则生活不能自理,最后多死于感染等并发症。本病多发于65岁及以上的老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该病的发病率、病死率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占老龄人口的4%~5%,给家庭、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也逐渐增加[2]。现代医学对AD的治疗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医古籍中有关痴呆的介绍,最早见于《左传》。如“不慧,盖世所谓白痴”[3]。老年性痴呆归属于中医学“呆病”“健忘”等范畴,中医药在防治老年痴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经过长期实践确立了“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的病机理论,并以“辨证论治”和“标本兼治”等治疗观为指导,已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然而,中医对老年性痴呆同样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因此对该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丹溪心法》言:“与其求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病之先”[4]。因此应将重点转移到预防上去,以期能降低本病发病率,改善生活质量。
1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的主要宗旨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学典籍巨著,也是最具价值和影响力的养生书籍。《黄帝内经》开篇即养生专篇《素问·上古天真论》开宗明义揭示了 “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之秘密在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5]。时至今日,这些养生理论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疾病的防治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2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对防治老年性痴呆的指导
2.1 法于阴阳 法于阴阳为《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总则。即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调整生活状态,使自己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5]。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则无病,反之则生病。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阴阳四时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论》曰:“生之本,本于阴阳”[5]。阴阳是世界万物的总规律,人的生命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阴阳四时变化规律,通过“法于阴阳”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的状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还提及“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使志无怒;秋三月……早卧早起,使志安宁;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5]。《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介绍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大法,结合老人的阳气渐衰生理病理特点应做到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而使老年人更加适应自然界的变化,颐养天年。
2.2 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认为养生防病“和于术数”应采用按摩导引以通经、按跷以宣络、吐纳以祛疾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等保健方法让人气安神安,物我两忘从而“形与神俱”。正如华佗所说:“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而百病不得生。”运动可增强老年人血液流动,加速气体交换使血流量和氧流量增加,还可提高大脑组织的抗酸碱能力和氧化酶系统功能有助于改善记忆力和扩散思维能力。老年人晨起可在公园打太极、散步、慢跑,傍晚可在公园里跳广场舞,平日可在家里练习手指健脑操。有研究显示手指神经与大脑有密切联系,手指操可充分刺激这些神经增强脑部功能,预防或抑制认知障碍的发展。除了导引术外还应该恰当的结合针刺、艾灸、足疗、洗浴等中医药适宜技术辅助预防。针灸为传统医疗方法,对防治老年痴呆可起到重要作用。针灸可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调节中枢神经、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抑制痴呆的发展。防治痴呆的常用穴位有神门、百会、心俞、风府、四神聪、间使等穴位。因痴呆的病机为髓减脑消,故多以补脑益智的足太阳、督脉为取穴要脉。百会、风府分别为髓海的上下腧穴为调治髓海不足健忘、老年痴呆的要穴;四神聪位于头顶为调治大脑发育不全的要穴。此外,太溪、肾俞、涌泉、足三里、大椎等穴可填肾补精、有改善疲劳延缓衰老的作用。日常保健可常灸足三里,每次当以局部皮肤湿润为度,可每晚浴足后用手搓涌泉穴,直至脚心发烫微汗为止。
2.3 食饮有节 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与食物中某些特定元素和特定物质密切相关[6]。“病从口入”合理的膳食对于预防老年性痴呆具有积极意义。食饮有节可以从三方面来研究:一是饮食习惯,即饮食要有规律,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定质。不可过饥,花甲之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脑髓亏虚,心神失养发为痴呆,亦不可过饱,古人说“欲得身体安,须带三分饥与寒,节食可长寿《素问·痹论》也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4]。二是饮食卫生,不吃生食腐败变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老年人胃阳衰弱,牙齿松动所饮食物必须以熟软助于消化。三是饮食结构要合理均衡。2009年有学者研究发现痴呆人群的膳食结构以高热量、高油脂为主,而健康老年人的饮食结构以谷物和蔬菜为主[7]。《素问·藏气法时论》具体的指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结构。老年人饮食应做到三高三低三戒,即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热量、低盐和戒烟、限酒和限铝。卵磷脂可溶解胆固醇和血脂,提高智力、缓解脑力衰退。如大豆、鱼类、花生、猪肝等食物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应多食之。中医学说“药食同源”而药膳“寓医于食”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二者相辅相成。老年人精血不足、髓海空虚、脑脉失养可借助药膳调精补髓,以改善记忆,增强智能,消除疲劳,以防止老年痴呆的发生。如核桃芝麻益脑糕、红参益智仁粉、归尾川芎蜜饮等。中国自古就有“病从口入”的说法,了解饮食与老年痴呆的关系对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生率或推迟老年痴呆的平均发病年龄有着积极的意义。
2.4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指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应该遵循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春夏应多进行户外活动,主张夜卧早起、晒日光浴精神舒畅,气机顺畅,但要防治爆晒中暑。一年四季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春夏阳气旺盛可以通过贴敷三伏贴、进食牛羊肉来储存阳气。秋冬季节风大天冷应早卧晚起,贴敷三九贴储存体内阴精,使肾精充养有源。此时老人不主张晒日光浴,因为风大容易感冒,可选择无风的上午打开窗户让阳光直射室内提高室内温度。但是现代生活节奏过快不仅影响着年轻人的作息时间也影响着老年人。城市夜生活丰富噪音过大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甚至失眠。老年人居处应该避免热闹得街道,寻一僻静的老年小区安度晚年,现在电子产品发达使不少孤枕难眠的空巢老人陷入刷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娱乐APP中无法自拔甚至通宵达旦。有研究表明,睡午觉比不睡午觉的老人患痴呆的风险率低 ,所以中老年人要养成睡午觉得好习惯。除了午睡外,也可以上下午小睡片刻。另外,对于孤独空巢老年人,子女应该多陪伴在身边,有利于疏散老年人抑郁的情绪,最好给老年人找个伴,谈恋爱也是预防痴呆的佳方。
2.5 不妄作劳 老年人各系统细胞衰退,脏腑功能退化,因此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无论是脑力、体力活动均应适度。《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 半百而衰”是因为“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故半百而衰也”[5]。肾是生命活动的根本,老年人精气虚衰,无以充养清窍,元神失聪,故而灵机记忆皆失,所以禁房事,保养肾精,益精填髓是杜绝防止本病发生的根源。这里的“劳”不仅仅是房劳这一层含义。“不妄作劳”还应包括劳力和劳神两层意思。《素问·经脉别论》曰:“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4]过度劳力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提倡劳逸要适度,如他指出:“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所以“形劳而不倦”是劳逸的最佳平衡状态。劳神也叫心劳。《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自古以来就有“善养生者,先养心”的说法。《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5]要做到“心安而不惧”就应该少思寡欲,心无杂念,豁达宽宏则气机顺畅,退休后功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勿过度贪念,应约上三五好友钓鱼、逗鸟、遛狗,上老年大学、学习下棋、绘画、弹奏乐曲等陶冶情趣。家庭琐碎之事应放手交于子女全权负责,自己则安享晚年。这些对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的帮助,能显著降低老年人患老年性痴呆的风险。
3 总结
《黄帝内经》为中医学的经典,其中医养生思想是未来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养生五大法则中法于阴阳从生活习惯方面阐述预防老年性痴呆的总则,而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阐述的是预防老年性痴呆的具体措施。目前,养生思想应用于临床疾病的预防已经不仅限于理论阶段,如何在中医养生理论的基础上,将防治措施具体化,这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