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初探

2020-02-12李洪霞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对策小学语文

李洪霞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读训练,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促使学生理解文本内涵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营造浓厚的朗读氛围,激发朗读兴趣;指导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对策

朗读,是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有效途径。有感情的朗读,能够将作品本身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同时能够让朗读者在朗读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借助朗读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文字之魅力所在。本文中,笔者立足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开展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开展的重要性

1、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目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也应当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尤其是语言能力,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对学生能力培养不足。导致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语言能力低下的现状。如口头表达能力低下、普通话水平低等,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着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普通话训练,提高学生音准;培养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断句、如何把握文本的情感等,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2、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言的学习中,读是理解的基础,是把握文本内涵的有效途径。而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握上下文的联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需要。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朗读训练,尤其是表演性朗读,能够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相结合的方式,更加深刻地把握文本的内涵。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珍珠鸟》一文时,由于课文使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如“飞、落、瞧、趴”,而对这部分动词的掌握,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在该部分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是机械地给学生讲解各个动词的内涵,势必因为枯燥和乏味而难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此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并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作出相应的动作,这种表演和朗读有机结合的模式,学生很快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加深了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现状

虽然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训练是全面提升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试化的语言教学现状依然普遍存在。这种应试化的语文教学现状,使得教师往往因为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同时,教师很少开展朗读训练,课堂上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也不多,导致学生朗读技能低下,普通话水平低下,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的语文教学现状,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不相符。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开展的对策

1、营造教学情境,激发朗读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完全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呢?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朗读训练时,要善于营造浓厚的朗读情境,以达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目的。

首先,开展表演性朗读。表演性朗读是在传统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表情、动作、手势、语音语调变化的一种有声朗读策略,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可以令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更好。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开展表演性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实际上,除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表演性朗读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等,富有激情的朗读训练,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够快速地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为全面提高朗读效果奠定基础。

其次,巧用多媒体,营造朗读氛围。所谓营造朗读教学的情境,其实也就是“造势”。即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要善于“造势”,让整个课堂萦绕着浓厚的朗读氛围。多媒体技术手段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是营造朗读氛围的有效途径。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中央电视台“名嘴”的一些朗读视频,将其应用于语文朗读课堂上,标准化的朗读加上艺术的渲染,不仅能够给学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也是营造朗读氛围的有效途径。

2、指导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學中开展朗读训练,朗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必不可少。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不仅要进行有感情地示范性朗读,同时还应当在示范性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如何断句、如何把握情感、如何把握节奏等,都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方能取得好的朗读效果。同时,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对学生的普通话训练,让学生能够用标准的、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改变过去普通话发音不准、普通话夹杂方言的语言表达现象,通过提高音准,促使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新课改“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目标,强化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改变过去应试化的教学状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则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朗读训练,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静.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速读(上旬),2019 (2):208.

[2]田伟.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讨[J].语文课内外,2018 (36):103.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对策小学语文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