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2020-02-12严娅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导图效率

严娅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思维图形工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用巨大,可以将纷繁复杂的理论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另一方面还能有效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使数学教学更加灵活和开放,有效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导图;教学;逻辑;效率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必修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而老师怎样进行有效适当地引导,以达到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新能力的目标成为了大家重点探索思考的问题。在此前提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此,我将从思维导图的来源、益处以及从老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怎么运用三个方面发表一些观点。

一、思维导图的来源

思维导图是托尼·巴赞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就是将纯文字的知识转化为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从中心的一个重点出发,层层递进,将与这个中心点相关的其他事物根据重要性和侧重点不同放置在干支和分支上,由此构成一个树状图形,再利用文字、图形、颜色等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分类,同时与树状图的结构相配合,这样的图解方式称为思维导图。它是一种对信息、记忆、知识点进行高度组织的思维工具。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不同的信息加以分类,便于学生记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按照托尼·巴赞的理论,思维导图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每个主题的中心内容都会清楚明了地展现在导图的中央位置;第二,整个图形的呈现是从中央往四周发散的;第三,每个节点由一个中心图形或者产生联想的分支上的关键点组成,次要的主题同样可以分支形式表现,然后与更高层次的分支进行联系;第四,所有的节点和分支汇总之后会形成一个树状结构。思维导图从提出到运用至今,在教育领域大放异彩,不仅帮助人们减少了无效的思考时间,而且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来呈现自己的想法,对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思维导图的益处

思维导图是根据个人思维理解所构建起来的知识结构图,主要有一下几个优点:(1)让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更清晰。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是通过平时学习逐渐积累起来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运用。但过多的知识点积累会导致学生的极易混乱,知识点掌握不清,从而运用错误。而思维导图能够整理构建知识结构,进行信息的排列对应,达到理清知识点的效果。(2)可以让知识系统化,思维逻辑化。.数学理论知识是很简单的,但对某个数学题进行求解运用却是困难的。一般而言,解决一道数学题有多种解法,要想掌握多种解法就要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数学知识.由于数学知识点繁琐且复杂,有必要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对复杂的知识进行归纳和系统化,从而更容易了解知识难点,培养思维逻辑能力。(3)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构知识的过程,新知识与旧知识都掌握好了才能真正提升学习能力,而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一般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他们在掌握新知识后将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思维导图呈现的树状知识结构,学生可将知识进行重组和系统化,进而更好地同化新知识,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思维导图怎么用

(一)教学层面

1.开展新知识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对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演算能力要求较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除在原有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外,还要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对初中生而言,学习数学要记忆很多公式和解题的方法,对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怎样让学生理清知识点成了老师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思维导图强大的组织和促进记忆的功能正好符合初中数学教学的需求。教学前置活动中,教师通过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对已掌握相关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把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共通点通过思维导图联系起来,开展新的教学。

2.巩固旧知识

学习是一个不断复习更新重建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对知识的回顾复习尤其重要。而因为数学知识点繁乱的特点,老师在进行回顾讲解时不光自己容易产生混淆,学生也会处于一种混乱的境况。因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回顾复习,能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更“顺畅”,更有效。

(二)学习层面

1.课前预习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预习中起到旧知识迁移、新知识生成的作用。对初中生而言,学习数学要记忆很多公式和解题的方法,对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思维导图强大的组织和促进记忆的功能正好符合初中数学教学的需求。比如在预习《相似三角形》的新知识中,学生可以通过已经学习的《全等三角形》知识,借助思维导图,把旧知识通过导图构建出来。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过程,对新的知识《相似三角形》通过类比共性与区别生成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等,同时对老师在课堂的讲解會有更深刻的认识,而学生本人在新知识上有了全面的思考分析过程,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推理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2.课后总结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总结,如此,在课后回顾中复习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构建。例如,当《分式》一课讲授完毕之后,学生可围绕“分式”这个中心内容制作一个思维导图,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点从“分式”出发,向分式概念、分式性质、分式运算三个分支发散,并由“分式性质”这个子中心延伸出基本性质、变号法则两个知识点,详细总结出分式中具体性质,最终在自我总结过程中深刻记忆所学内容,完善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结构,了解自己的知识水平,巩固知识记忆。

数学是一个枯燥的学习过程,老师通过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既可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总之,思维导图的应用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更为灵活和开放,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达到学习与教学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镇华.刍议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数学教学[J].新校园(阅读),2015 (11).

[2]李静.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A].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225200).

[3]张丽娟.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导图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逻辑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