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砚上松纹 壮哉美哉

2020-02-12瑞霖

东方收藏 2020年1期
关键词:砚池端砚祥云

瑞霖

砚饰松纹,常可见到。砚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纹饰是一定时代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的产物。唐代以前,砚以实用为主,简洁少纹样。宋砚上已有动、植物纹饰以及人物纹样等。明、清两代,制砚工艺精益求精,制式纹样丰富多彩。以植物类为例,牡丹、灵芝、莲花、松、竹、梅、菊花、蕉叶等等常成为砚雕纹样。其中松树是最常见的纹样之一。这是因为松树所具有的品格,从达官富贾、文人墨客到一般庶民百姓都喜欢。松树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长寿。一般松树能活2000多年以上。松树生命力是所有植物里最强大的。据说北京北海公园团城上承先殿东侧有株油松,已有800多岁。广西贵县南山寺殿后洞峭壁上有一古松,树龄已达3000多年,被认为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一棵最古老的松树,至今还苍劲挺拔,繁茂葱郁。而美国加利福利亚一棵刺球果松,已有6400岁。松树成为长寿的象征。二是坚韧。松树质坚气劲,酷暑不枯,严冬不凋。松树是北半球最重要的森林树种,对陆生环境适应性极强,可以忍受-60℃的低温到50℃的高温。且耐贫瘠,能在裸露的矿质土壤、砂土、火山灰、钙质土、石灰岩土及由灰化土到红壤中生长。据说松树会用“沉睡”法进入休眠来对付严冬,把秋天积贮下来的淀粉转变为糖或脂肪来防寒,保护细胞。三是壮观。松树高大挺拔,巍然屹立,直插云天,遒劲有力,气势凌人。而树干如大伞撑开,枝繁叶茂,四季披绿,郁郁苍苍,八面威风。即使在炎炎烈日的夏天,人们依然可以在它宽大的臂膀下乘凉。而枝干弯曲盘旋,千姿百态,脱俗潇洒。有的如凤凰展翅,有的如山鹰凌空,有的如伸臂迎客,美丽动人。松树的这些特点,与中国人民优秀的品质和美好的追求相吻合,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为文人雅士所钟爱。历朝历代,赞扬松树的诗词歌赋连篇累牍。孔子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我们尊敬的陈毅元帅有诗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散文《松树风格》,热情讴歌松树傲然屹立,不畏风雪的姿态,希望青年朋友们能像松树那样,成长为有松树风格也就是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松树和一些动植物相配,还引申出多种吉祥喜庆图案,如松鹤相伴,寓意延年益寿;松树和蝙蝠一起,喻意福寿双全,再添上梅花鹿,就象征福、禄、寿齐臻了。

在我以前发表的砚文中,联系不同主题,列举了多方松纹砚。下面再展示十方,期盼读者再度观赏到砚上多彩多姿的松纹。

(一)石友铭松树纹端砚(图1),清代,长16、宽10.5、厚2厘米。砚形近椭圆,上小下大,面有边线,右边呈波浪形,后边内为飘拂翻转的祥云;左边从底层岩石上,耸立一苍松,树干粗壮挺拔,直插云天;树皮斑驳如鱼鳞片。顶上针叶细长秀雅,松果清晰可见。树右边大块砚面为砚堂,平展滑腻。砚背有宽大边框,左边框从上到下浅刻祥云,直飘到边际与砚面相呼应。框内平坦,阴刻行书:“长松阴写我心,何求乎知音”,落款“辛亥六月石友铭于听松亭”。字迹秀雅流畅。铭文大意是说砚面那高大松树,已表明了我刚正不阿、保持节操的心志,何必再求人家来说明呢?落款“石友”,如果是著名藏砚、琢砚家沈石友,这里“辛亥六月”应是1911年6月。沈石友(1858—1917)原名沈汝瑾,字公周,号石友,喜藏砚、刻砚,擅书法,工诗词,精篆刻。因酷爱收藏石砚,世人皆称其沈石友。他所收藏砚台,都以品位格调第一为标准,且玩物益志,每得一砚,总是把玩再三,细心琢磨,而后依砚材质、形制镌砚铭。此砚上“石友”,是否确是沈石友,有待专家审定。砚带精致黑漆红木盒,砚盒吻合。

(二)随形松蝠端砚(图2),清代,长18.2、宽13.5、厚2.8厘米。砚形近椭圆。砚额布满祥云,左边浮雕两只蝙蝠,相向飞翔;右边一只蝙蝠向下飞来。蝙蝠身体巧用黄色石眼,自然真切耀眼。左边云根下伸与边框相接;右边屹立一棵青松,边侧不规则石皮恰似苍松主干;刚劲松枝伸向中间,密集针叶如同扇面,增加了美感。松、蝠、云围出砚池,下陷颇深,祥云卷入,形似如意。砚堂大、近圆,下有边框。四边侧内敛。背中间微凹。全砚青紫色,布满胭脂晕、火捺,多处现翡翠斑和大小石眼,石质细滑滋润。砚面图案构图丰满,内容丰富,寓意福寿双全,事事如意。雕工娴熟,线条流畅,砚多磨痕,包浆厚重。

(三)松纹黑石砚(图3),明代,长13.6、宽14.5、厚2.5厘米。砚上、下边为平行直线,左、右边为斜线,使砚呈梯形。砚额浮雕松树纹,粗干上多处结瘤,针叶苍翠密集成扇,显示出古朴粗犷风味。枝叶围出多个小砚池,颇深。下连砚堂。边侧直下。背平。全砚青黑,面、背有黄金斑,边侧有多条金线环绕。石质坚实细滑。

(四)椭圆松鹤纹端砚(图4),清代,长20.2、宽14、厚6厘米。砚制规整厚重,上部高浮雕山石、苍松、仙鹤;左边岩石嶙峋突兀,一参天古松从石缝中长出,直插云天,生机勃勃,遒劲有力,针叶团团圆圆,别具风味;右边一仙鹤展翅飞来。松树常与鹤为伍。在古人心中,鹤是山仙之物,高洁清雅有飘然仙气,自然长生不老。两仙物合而为一,组成松鹤延年图。松鹤下为不规则的砚池,颇深。边框围就圆形砚堂,中间下凹,有一小石眼,特别醒目。背平,有宽边框。砚色紫中泛青,面、背、边侧分布有青花、碎冻、蕉叶白、长条火捺、翠斑等石品,细润有加。所雕图像,布局合理,构图饱满,雕工精到,形象生动,寓意丰富。磨墨观赏两相宜。该砚材质、制式、纹饰都堪称上品。

(五)松树祥云端砚(图5),明代,长15、宽14.5、窄处11、厚1.8厘米。砚制上小下大,近似梯形。砚额浅雕大片祥云,围成不规则砚池。从云团中伸出松枝,向两旁展开,枝上针叶密集团圆如花朵。左边从云团中露出半轮明月,照亮四周夜空和远近松林,使整个画面骤然生辉。边侧留有石皮,不加细琢,古朴自然。背平,前部留石皮,刻祥云。质地细腻,雕工精到,砚面构图巧妙,粗细相接,虚实相生,明暗相伴,古意盎然。

(六)吕焕成铭长方松鹤歙砚(图6),清代,长25、宽15、厚4.2厘米。砚制规整厚重。面有边框,除后边细窄外,其余宽大,上浅浮雕祥云、松针、竹叶、灵芝、花瓣以及回纹和寿字图案,重重叠叠,紧密相连,直到尽头。砚额右角一苍松斜向左边伸出,遒劲有力,枝条上针叶繁茂,团团如花朵。左右各有一羽喜鹊,一飞一立,相顾有情。松树围出多个小砚池。堂、池相连,砚堂大而平展。四圆角。背平,边框内深刻阴文楷书“幽居斋藏”,落款行书“同治年吕焕成铭”。吕焕成,为清代初年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字吉文,号祉园山人,浙江余姚人。擅长画人物、山水,兼画花卉。以上铭文为电脑体,机器刻,说明此砚铭为旧砚新刻。该砚纹饰繁多,构图饱满,寓意丰富,表达了人们对延年益寿、喜庆吉祥、连绵不绝的期盼。全砚青黑,布满罗纹,质地细腻,品相完好。

(七)随形松云歙砚(图7),清代,长12.2、宽9.8、窄处6、厚1.1厘米。砚制上小下大,小巧玲珑。砚面前边雕琢祥云,向左边下伸与下部边线相接。巧用右邊侧凹凸不平石皮,稍加雕琢,成为从下向上生长的一棵松树主干皮上鱼鳞片。松枝伸向中间,分枝上针叶组成三朵扇形花团,依次摆开。砚池大,砚堂平展。背平。面、背铺满刷丝罗纹。带原配红木盒。

(八)保甫铭松纹端砚(图8),清代,长14.2、宽9.4、厚1.4厘米。砚取长方形,面有细边框,前部从左边伸出松枝,横斜向右,枝繁叶茂,密密麻麻,覆盖砚额。右角剔地浮雕篆书“保甫”二字。枝叶围成下面腰果形砚池,下连砚堂。砚堂中间稍凹。背平,中间偏下阴刻方章,内阳文篆书“阮乔妃记”。全砚长、宽适度,色紫红,带原配红木盒。“保甫”“阮乔妃”简况待查。

(九)福禄寿纹长方端砚(图9),清代,长21.5、宽13、厚3厘米。砚面左边一棵大松从下边角向上直插苍穹,顶天立地,根壮干粗,树皮多处龟裂结瘤,更显苍古雄伟。分枝弯曲多姿,直抵右边,针叶团团朵朵,挂满枝头。右上角一只蝙蝠向下飞翔,下面另一只蝙蝠从右边向中间飞去。在左边松下,一只梅花鹿正卧地小憩,睁眼张望。蝙蝠、梅花鹿、松树相伴相邻,寓意福、禄、寿齐聚,为大吉大利之相。松枝下呈不规则砚池。大砚堂大而平阔,前左边围弧线,右、后边成直线相交,和图案吻合,自然成趣。背平。全砚规整端正,色紫红,质滋润。图像内容丰富,简洁直观,充满民俗味。

(十)随形松纹端砚(图10),清代,长12.5、宽8.6、厚1.4厘米。砚面围细边线,柔顺秀气,四圆角。前部右边岩石上高大老松巍然屹立,一株独秀,分枝弯曲多姿,针叶细长优美,下为砚堂,上留文物店火印。背平,边留石皮,黄漉色。面、背均有青花、蕉叶白、金线,质地光滑细嫩。

猜你喜欢

砚池端砚祥云
过梅林
端砚:润色先生 文房珍宝
桃酥
专注
专注
桃 酥
端砚,古老产业的传承与重生
传承端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Thou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砚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