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绛彩与新粉彩的 发展和传承

2020-02-12秦欣欣

东方收藏 2020年1期
关键词:瓷画彩瓷王琦

秦欣欣

清代末年,政治的不稳定直接导致经济的衰退,作为中国手工业中的翘楚——瓷器制造业遭到了大肆破坏,大量工匠们散落民间,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浅绛彩瓷器(图1)成为一股新风,盛极一时。

据汪庆正所著《简明陶瓷词典》载,“浅绛彩是瓷器彩饰品种之一。仿中国绘画技法,以水墨与淡赭描绘纹饰,色调清淡柔和。清嘉庆、道光间流行。擅长此法之绘瓷名家有王廷佐、金品卿、程门等。”

“浅绛”原是指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所创的“浅绛山水”,以“浅绛法”绘水墨山水画,而将这种绘画技法与瓷器制造完美结合所成的即为浅绛彩瓷。浅绛彩瓷将中国书画以濃淡相间的形式表现在器物上,开创了瓷器新品种,涌现出大量知名浅绛彩瓷名家。随着不断发展,浅绛彩瓷题材除了山水画外,又有人物、花鸟、瑞兽等,纹饰清新淡雅,深受时人喜爱。但由于自身缺陷,浅绛彩瓷釉易脱落,器物美感大大降低,至民国时期兴起“新粉彩”瓷,设色清丽淡雅、釉色绚丽、润泽秀美,逐步取代风靡一时的浅绛彩瓷,这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

●   浅绛彩瓷的发展与名家

浅绛彩瓷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这短短的发展历程中,绽放出自己独特的内涵与魅力。清代晚期,清朝政府腐败无能,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节节败退,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百姓生活也困苦不堪,底层民众奋起反抗,爆发了大规模的太平天国运动。

据史籍记载,清代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在洪秀全的指挥下攻入江西等地,咸丰五年(1855)至六年(1856),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太平军就攻占了江西的八个府、五十几个州县,其中就攻占下了江西景德镇。刘仁坤、贾诚先所著《太平天国兴亡》中有写:“在太平天国的法律中,视清朝咸丰皇帝是‘老妖,是‘妖的总头目。清朝大小官吏是‘妖,地主豪绅也是‘妖,‘妖是太平天国的重点打击对象,规定‘迂妖必诛,藏妖者与妖同罪”,因此太平军攻下景德镇后,放火彻底摧毁了御窑厂,厂里的官员、画师、工匠等或被太平军当作“妖”所杀,又或者逃亡他地。

四处逃散的景德镇御窑厂画师和工匠们虽说差点儿遭遇毁灭性打击,但是他们也脱离了御窑厂的管控,可以自谋生路,而浅绛彩瓷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浅绛彩瓷浓淡相宜,意境深远,素净典雅,完全不同于清朝康乾盛世时浓烈色彩的粉彩和五彩,他们摆脱了清朝的控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将中国山水画与瓷器完美结合,瓷器纹饰清新脱俗,瓷画作者们面对晚清时期的政治腐败,民生凋零,列强欺辱,他们束手无策,也可能将他们的这种忧国忧民的心态以浅绛色彩体现在日常所用的瓷器上。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瓷画大家们,浅绛彩的器型与题材不断丰富,兴盛一时。

程门(约1833—1908年),原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笠道人、雪笠道人等,安徽黟县五都田段村人。据《黟县四志·人物志》(民国十二年木刻本)记载,程门“幼聪慧,工书善画,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画尤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虫、鱼、鸟、兽,兼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清初大名家甚深,故所谓直到古人。咸丰、同治时,名噪大江南北,赏鉴家得其片幅零缣什袭,藏之。杜工部所谓‘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上生光辉”。他的两个儿子各秉庭训,程言“字次笠者,工山水,潇洒出尘”;程盈(程荣)“字小松者,工仕女,风神映丽”。他们均得到了其父的一技之长,在景德镇以瓷谋生,“所画瓷品,迄今犹为名贵也”。程门在浅绛彩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浅绛山水上,他不仅是清代末年有名的瓷画家,更是浅绛彩瓷的开山鼻祖、第一大家,对浅绛彩瓷的发展影响深远。(图2)

王凤池(1824—1898),字兆木,号丹臣、敬庵,别号福云小樵,斋名福云堂、福云山房等,湖北兴国州丰叶里王志村人(今阳新县浮屠镇王志村人)。据《兴国州志·选举志》记载:“王凤池,原名凰池,翰林院庶吉士。辛未散馆,授编修,援例改知府,分发江西,署南康府知府。”他任江西知府时,勤于政事又善于书画文学,瓷器创作及收藏等,与当时浅绛彩瓷名家金品卿、王少维等关系密切。三人珠联璧合,王凤池题跋、金品卿画花鸟、王少维画人物,使得山水、人物、花鸟与古代诗文交相辉映,赋予瓷器浓浓的人文气息。王凤池不仅善书,亦善画山水及人物,笔法娴熟又风格多变,他与程门、金品卿、王少维并称为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

金品卿,生卒年不详,名诰,号寒峰山人,斋号环翠亭,安徽省黟县人,活跃于清同治元年至光绪三十四年间(1862—1908),是光绪初年浅绛彩绘名家,景德镇文人派画瓷先驱之一。金品卿山水、花鸟、人物等皆善,山水画多仿南宋名家及明代吴门画派沈周,意韵深远;花鸟学清代花卉画家蒋廷锡、花鸟画家华秋岳等,潇洒清丽;人物画仿清代杰出书画家黄慎,刚劲大方;书法临摹董其昌,独具特色。金品卿曾经供职于清代江西景德镇御窑厂,与王少维交往密切,并称为“御窑厂两支笔”。(图3)

王少维(1817—约1887年),又名廷佐,字吴人,号画饼书生,安徽泾县人,活跃于清同治末年至光绪十三年间(1872—1887),是浅绛彩文人瓷画领袖级人物。王少维供职于清代江西景德镇御窑厂,善浅绛山水与人物等,亦善写真,又以画猴称著。其山水画仿北宋书画家赵大年和元代画家的画风,清新雅致;人物造型严谨,富于变化,形神具备。(图4)

●   浅绛彩的衰落与新粉彩的继承

浅绛彩瓷器经历了最繁盛的光绪朝,之后开始没落,民国初期时,由于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动荡,浅绛彩瓷器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前后只有短短几十年。

浅绛彩瓷器历经数十年之后,人们发现其釉彩易脱落,器物美观大大降低,对人们的吸引力也逐渐下降,而清朝粉彩瓷却能历经多年保持光鲜亮丽,粉彩又迅速成为市场热门受到关注,之前大多浅绛彩画师也加入粉彩的创作中,这种粉彩既继承了清朝粉彩瓷的工艺特色又继承了浅绛彩瓷的艺术特色,焕然一新,时人称之为新粉彩。(图5-图10)

民国四年(1915),浮梁县知事陈安为了景德镇瓷器能在国际上发扬光大,有意成立瓷业美术研究社,以促进景德镇瓷业的繁荣发展。民国五年(1916),瓷业美术社成立,主要成员有实业家吴霭生、饶华阶,美术家王琦、张筱耕、周筱松、汪大沧、冯完白、汪晓棠、潘匋宇、王大凡、汪野亭、毕伯涛等,吴霭生任社长,王琦、汪晓棠任副社长。王琦、王晓棠、潘匋宇等人均为新粉彩瓷的领袖人物。汪晓棠善人物画,尤善仕女画,清丽淡雅;潘匋宇对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精,瓷业美术社成为了当时新粉彩瓷画家讨论交流的重要场所,极大地推动了新粉彩的发展。汪晓棠、潘匋宇二人相继辞世后,王琦成为新粉彩的核心力量,瓷业美术社后来遭到了北洋军阀的毁灭性打击,为了延续新粉彩,1928年,在王琦的组织下,与邓碧珊、王大凡、汪野亭、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等七位瓷画艺术名家成立了“月圆会”,后又加入徐仲南、田鹤仙等人,称之为“珠山八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陶瓷艺术流派。“珠山八友”瓷画家们继承了浅绛彩瓷的艺术特色又融入了粉彩的工艺特色,将新粉彩瓷的发展推向了巅峰。(图11)

汪曉棠(1885—1924),又名汪隶、汪隶华,字晓棠,号“龙山樵子”,江西务源县叶村人,清末民初著名瓷画家,民国初年新粉彩奠基人之一。汪晓棠少年时在杭州以绘制纸绢扇谋生,后为避祸到江西景德镇学习瓷画。汪晓棠在瓷画上极为聪慧,绘画与书法等皆长,尤善绘粉彩人物画,所画人物姿态轻盈,衣裙飘如流水,设色清新淡雅,曾任“瓷器美术研究社”副社长,又为“珠山八友”之一的王大凡的老师,汪晓棠可以说是民国新粉彩的开创者之一,造诣颇深。(图12)

潘匋宇(1887—1926),字鼎均,号“澹湖外史”,室名“古欢斋”,江西鄱阳县人,清末民初著名瓷画家,亦为民国初年新粉彩奠基人之一。潘匋宇受其父潘次山影响,“工虫鱼花卉,直足逼南田之室,而奇秋岳之席也”。因家中贫困遂以饰瓷为业,精通人物、山水、花鸟等,丽质淡雅,突出神韵,尤善于绘金鱼藻荇,“瓷胎本卵幕,注水其中,无数游鱼,各有其姿态,跃跃欲活,逼视之以为真,技之神者有如是哉!”1911年,他曾出任陶业学堂的绘画教师,“珠山八友”中的刘雨岑、程意亭、汪野亭等均是他的学生,1923年还曾为北洋直系军阀曹锟彩绘文房用具。潘匋宇所绘制的彩瓷细致精湛,常参加美国芝加哥、费城博览会,“昂贵、人争取之而不可行。平、津、沪瓷商,有先付定金,约至一二年后再来取件者。”虽然潘匋宇英年早逝,流传作品甚少,但是他对景德镇瓷业尤其是新粉彩瓷的发展影响极大。(图13)

王琦(1884—1937),号碧珍,别号陶迷道人,室名“陶陶斋”,江西新建(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人,清末民初著名瓷画家,“珠山八友”杰出代表之一。王琦幼年时即喜爱绘画,喜捏塑面人,后到景德镇学习瓷画,善于写意人物与草书长题,别具一格,所绘人物表情突出,又率先使用西洋画技法,成就斐然,曾获“神乎技艺”之匾额,声名鹊起。王琦是一位诗书画俱佳的陶瓷大师,曾任“瓷业美术社”副社长,后组织成立“月圆会”,极大地推动了新粉彩瓷的繁荣发展。(图14)

猜你喜欢

瓷画彩瓷王琦
基于意象思维的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马晓军
浅析明清时期彩瓷纹样的艺术特征
Briefly Talking About Methods Of Infiltrat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蒋晓贝瓷画艺术作品
瓷画猫系列作品
谈浅绛彩瓷画及其蚌埠传承
《皇帝的新装》后传
王清丽瓷画
探析宋三彩瓷枕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