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浅绛彩瓷画及其蚌埠传承
2017-03-28赵兰会
赵兰会
浅绛彩瓷画,产生于清代同治、光绪时期,主要由安徽籍书画家参与,运用中国传统书画中设色淡雅、格调高妙的浅绛画技法在瓷器上进行创作,集诗、书、画、印、瓷等为一体的景德镇新的瓷器绘画艺术形式,是文人画与景德镇瓷艺的完美结合。
题材与器形
浅绛彩瓷画的创作内容多为山水、花鸟、人物、清供等文人画的传统题材,同时多配以书法和印章,诗、书、画、印与瓷器造型相得益彰,散发着清新淡雅的文人情怀。
浅绛彩瓷器创作因其最早的作者群多为文人,故早期产品多以文房类瓷器和陈设类瓷器为主,如笔筒、笔洗、瓷板、尊瓶等。随着市场的需求,一些红店作坊也开始绘制烧造日用瓷,如帽筒、碗盘、温锅、盆罐等等。浅绛彩瓷器类型日益丰富,并不断世俗化。
材料与工序
浅绛彩瓷画画底黑彩以珠明料与燕黑料配制而成,以追求传统文人水墨画所用松烟墨的效果,设色彩料也以淡雅的赭石、翠、蓝为主,总体给人的感觉是颇具文人画清浅淡雅之情趣,因称浅绛彩瓷画。
浅绛彩瓷画制作工序包括:画底,在白胎瓷器釉上以墨彩皴点勾勒出人物和山水的线条轮廓;设色,待墨本油性干透,再在主体画面上浅设以淡赭、淡蓝、翠等色料,人物、鸟兽、花朵等画面偶有用粉彩玻璃白填色;书款,以黑彩题写款识,多是摘录古人与时人名句,少量自撰诗句,早期偶见以朱红色料书写款识的;印章,以红彩描画出印章以点缀和完善画面,也有以印章蘸红彩钤印的;烧制,最后入窑以低温烧制完成。浅绛彩瓷画的烧造与传统粉彩瓷器接近,属低温烧制,烧成温度750℃左右。
花鸟类瓷画中也有以恽寿平没骨画法,即先以色料画出物象,再以墨彩勾筋的。
渊源与流传
浅绛彩瓷画,创立于清代晚期的同治、光绪年间,由安徽籍书画家参与景德镇瓷器绘画而逐渐发展成熟,其中以皖人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代表,后流布于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等地。从目前已见最早的程门创作于同治四年的浅绛彩瓷作品算起,浅绛彩瓷画已走过了150年岁月。书画家们凭借自身深厚的书画功力,结合景德镇瓷器烧造的产业优势,创立了瓷绘史上独领风骚的浅绛彩瓷画艺术。同时他们的创作影响和带动了更多画师参与景德镇御窑厂的瓷器绘画,将浅绛彩瓷画推到了历史高峰。
随着浅绛彩瓷器的风靡一时,景德镇众多红店作坊也开始烧造大量粗质的浅绛彩瓷器以牟利。这虽然大大提高了浅绛彩瓷的产量,但也导致了浅绛彩作品整体艺术水准较早期日趋下降。至民国时期,随着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审美旨趣的变化,以及景德镇瓷器产业的革新,浅绛彩瓷画逐渐为后来的新粉彩瓷画所承袭和包容。直至建国以后,景德镇瓷画的代表人物仍然多为皖籍瓷画家,他们的瓷画也一直保留了浅绛彩瓷画的人文传统,但仅停留在一个较小的作者群范围之内,变成了小众艺术,也因此浅绛彩瓷画之名久而未彰。
早期代表人物
程门与同为皖籍画家的金品卿、王少维创立了浅绛彩瓷画,并传艺于其子程言、程盈和弟子程焕文、程衡、汪友棠、汪藩等人;汪友棠传汪晓棠,汪藩传侄子汪大沧;汪晓棠传王大凡;王大凡传侄子王锡良。
已知最早的皖籍瓷画创作画家为程门,字雪笠,安徽歙县人。邓之诚所著《骨董琐记》中称道其瓷绘“极勾勒渲染之妙,得者珍之”。程门等安徽书画家与景德镇本地瓷界人士交流合作,将传统文人书画与景德镇瓷画相结合,从而创立了浅绛彩瓷画艺术。大批安徽画家在程门之后来到景德镇开始从事浅绛彩瓷画创作,包括程门的两个儿子程言和程盈。这股清新的瓷画风格逐渐从御窑厂传承流布到众多的瓷器作坊,一时风靡景德镇。
蚌埠传承人
目前,安徽省蚌埠市古陶瓷研究会致力于研究、传承浅绛彩瓷画。蚌埠浅绛彩瓷画,延续了徽派文人画瓷的传统而又区别于景德镇当代瓷画,其代表书画家有杨士林及其弟子季永等。2014年3月,蚌埠市人民政府公布浅绛彩瓷画为蚌埠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10月,蚌埠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命名著名书画家季永为蚌埠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浅绛彩瓷画的代表性传承人。
杨士林,著名书画家、蚌埠市古陶瓷研究会会长、蚌埠书画院原院长,自20世纪80年代便先后数十次至景德镇收集研究古代浅绛彩瓷作品,并拜访王锡良先生,考察、学习浅绛彩瓷画。后其弟子季永等人在蚌埠建立了当代安徽浅绛彩瓷画创作基地,进行浅绛彩瓷的绘画和烧制研究。
季永,1974年2月生于蚌埠,现任蚌埠市美术馆副馆长,国家二级美术师,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省权威展览并获奖。
1995年起师从著名书画家杨士林研习传统文化和书画艺术。2014年3月,他研究传承的浅绛彩瓷画被蚌埠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蚌埠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10月,季永先生被蚌埠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命名为蚌埠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浅绛彩瓷画的代表性传承人。
目前,蚌埠建立了当代安徽浅绛彩瓷画创作基地,从事浅绛彩绘画和浅绛彩瓷烧制研究工作,使传统浅绛彩瓷画还复旧观,并逐步形成了当代浅绛彩瓷画的艺术风格。
现实窘境
浅绛彩瓷画是安徽传统书画艺术在瓷器上的体现,或因此地缘文化差异的因素,它在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宣传。目前,景德镇瓷画代表人物王锡良等虽均为安徽籍画家,并深受安徽文化的滋养、怀有浓浓的故土情结,但终因客居瓷都不能充分传承徽文化的特质,这对于安徽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发展和宣传工作,都是极大的憾事。
而目前蚌埠的浅绛彩瓷画尚处于民间收藏、传承、创作阶段,虽已初步得到了全国浅绛彩瓷画收藏研究领域的关注和认可,但无论是书画家队伍、瓷画技术、创作场地、市场推广等方面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局限传承发展的窘境。
前景美好
目前,在蚌埠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关心指導下,蚌埠书画家和收藏家多年来积极致力于浅绛彩瓷画的收藏、研究、创作活动,如传承人季永及刘畅、王军等蚌埠书画家,在多次赴景德镇向王锡良等老一辈瓷画家请教学习的同时,也创建了蚌埠浅绛彩瓷画创作基地,并引领着多位蚌埠书画家共同进行浅绛彩瓷画创作研究工作,还在蚌埠二中开设了浅绛彩课程,为我们展现了蚌埠浅绛彩瓷画艺术事业传承发展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