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2020-02-12白彩霞雷雅婷邹佳丽
白彩霞,雷雅婷, 莫 林, 邹佳丽, 金 艳
(1.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650500; 2. 昆明医科大学,云南 昆明,650500; 3. 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 骨科,云南 昆明,650051)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已成为临床医生治疗髋部骨折、髋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重要有效手段。髋关节置换通过利用人工假体替换病变的髋关节来重建人体髋关节的正常功能、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存质量。虽然此项手术治疗技术已成熟可靠,但仍达不到手术当日即康复出院的目标。因此,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是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中医特色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现报告如下。
1 中医护理的内涵
中医护理是中医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中医护理技术为重要手段,具有中医文化浑厚的思想基础和内在精神[1]。整体观念、辨证施护、防护结合、以人为本等理念是中医护理的核心,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2-3]。中医护理通过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康复等措施以达到扶正祛邪、促进健康的目的。
2 中医护理技术
为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4]中指出要进行中医护理技术的创新和学科建设,推动中医护理发展。中医护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安全高效的特点,在临床工作中可减轻患者病症、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中医护理服务的重要手段[5]。目前,中医护理基本技术主要有[6]: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穴位按摩、艾灸、拔罐、刮痧、中药熏洗等。
3 中医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3.1 疼痛的管理
中医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疼痛管理中表现多样化。冯涛等[7]对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耳穴取同侧三焦、神门、耳大神经点、枕小神经点及髋关节点行王不留行籽贴压联合腕踝针激活镇痛系统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陈凯[8]的研究选择双侧皮质下、神门、交感、髋和止痛点,针刺取穴足三里、内麻点及合谷干预,不仅能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而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术后镇痛治疗。一项系统评价[9]得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耳穴贴压即可减轻术后疼痛。另外,有学者[10]使用松筋针剥松髋部周围的粘连、结节和痉挛组织,改善血液循环,联合注射川芎嗪于“阿是穴”调节免疫达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李箭等[11]采用穴位埋线达到最大化镇痛治疗。除了侵入性的操作,还可实施穴位按摩[12]、中药外敷[13]等进行疼痛管理。虽然多数研究的镇痛效果较好,但目前更多的是侧重镇痛穴位的探索性研究和疼痛部位的舒经活络,并没有统一穴位和标准干预方案,另外也没有对患者进行不同疼痛管理方式的接受程度进行测评。
3.2 胃肠功能恢复
按摩和敷贴被应用于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不仅易操作而且效果好,患者易接受。王岚等[14]采用薄荷15 g,大黄15 g,金银花10 g组成药方外敷于脐,配合护理干预,患者术后便秘症状得到改善。朱方慧[15]对42例患者实施止呕组方贴敷于患者神阙、合谷、中脘、足三里及内关穴和降逆组方贴敷于左右两侧涌泉穴,不仅缓解了胃肠道反应,还缩短了其恢复时间。术前吴茱萸热包(吴茱萸250 g加粗盐250 g加热后装进布袋)于脐周顺时针热敷和术后吴茱萸贴敷内关穴及足三里两种方法也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肠道的恢复[16-17]。一项研究[18]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腹部采用推拿配合手指点穴(中脘、双侧天枢、气海4个穴位)进行辨证施护,效果显著。围手术期使用耳穴压豆技术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关节置换术后的胃肠功能紊乱[19],但耳穴的定位技术对护理人员要求较高。
3.3 关节功能恢复
2017年《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专家共识》[20]中专家强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教育、术后指导的重要性,并且在康复治疗方案中融入了辨证论治、针刺镇痛、耳穴压豆等内容。大多数的中医特色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康复中应用了多种护理方法:通过情志护理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建立信心;根据舌苔辨证施膳。术后多以调和气血、补气养血和胃健脾饮食为主以及中药食补[12,21];指导功能锻炼,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血液循环等[21-22]。常见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有熏洗、推拿、穴位按摩、针刺镇痛等,能活络疏经,有效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3-25]。但仅有个别研究[25]对中医护理干预后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描述,而关于中医护理干预在髋关节置换康复应用中造成的不良结果分析及归纳总结仍需要进步探究。
3.4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中医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在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及专方使用过程中,需采取大规模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26]。中医学上主张治未病,强调预防的重要性[27]。中医护理常采用多种手段联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多以机械预防、功能锻炼为主。孙淑芬等[28]以桃红四物汤结合弹力袜和足底静脉泵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发现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刘建佳等[29]用中药熨烫结合气压治疗对56例患者进行干预,能增加静脉的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另有学者[30]指导63例患者术后中医康复锻炼得出下肢血栓的发生率及阳性体征均较对照组降低。可见早期预防血栓的发生对髋关节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3.5 情志护理
中医学上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和现象会作出的不同情志反应,不同的情志改变,会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经阅读文献发现,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临床上中医护理多采用情志护理疏导不良情绪,具有个体化、针对性的特点。罗芸刚等[31]采用“以喜克悲”“以思克恐”“以怒可思”“以悲克怒”的护理方法改善患者骨代谢,加速髋关节康复。但此研究没有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无法考量患者的接受程度。蒋玉华等[32]以“阴阳喜怒”为平调进行干预,以“静志安神”为原则采用《健身气功·六字诀》引导患者意识呼吸,同时配合倾听、转移注意力、按摩百会穴措施提高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另有“共情体验”使患者感觉自己被理解[33], “五音疗法”激励患者情志提高其舒适度等研究[34]。田琳等[35]在患者康复过程中选取《五行音乐疗法作品集》乐曲辅助患者助养心气,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情志护理的效果虽然得到验证,但颜芹君[36]的研究指出多种情志护理干预措施需考虑科室人力资源及护理人员是否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情志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康复中应用较为广泛,且方法多样、效果较好,但其文献的整体质量不高,仍需开展更为细致的研究。
3.6 其他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实践的,多数研究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缓解或减轻患者症状以促进康复。目前研究以耳穴贴压及穴位按摩改善疼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还未发现某一项特定的中医护理技术可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产生特异性效果。此外,中医护理也被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基础护理中,如黎小霞等[37]观察5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应用自制陈皮水口腔护理抑制口咽部细菌繁殖、清除异味、提高患者舒适度;张芬香[38]利用葱祛风发汗、通阳解毒的作用将葱叶洗净捣碎,渣敷神阙穴,改善患者术后尿潴留;万华等[39]使用主要成分为红花的酒精萃取液经验方涂擦骶尾部预防压疮发生。传统植物药材普通、廉价、且副作用小,可以在各大医院普及应用。但由于部分经验方由一些医院自制缺少传播媒介及综合医院护理工作人员对其认识不足,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4 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疼痛管理、胃肠功能恢复、关节功能恢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情志疏导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其以辨证施护为原则,应用方剂和传统中医技术等多种方法联合进行护理,效果显著。本研究主要以髋关节康复中最常见的疼痛、便秘、静脉血栓以及关节功能康复等问题为主对中医特色护理的中医护理技术和方法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作了阐述。虽然中医特色护理效果显著,但研究多为小样本量研究,且在研究中缺乏对于应用中医特色护理产生的不良结果、不同护理技术患者的能接受度等的高质量调查分析研究。此外,关于患者院外髋关节康复中医特色护理的相关研究,如适合髋关节置换患者运动疗法的效果评价等,依然有待进一步拓展。未来研究中,临床护理人员可开展全方面的研究以优化护理质量,同时构建完善统一、科学严谨的标准化髋关节置换围术期中医护理方案。中医特色护理在增强安全性、有效性、提高其服务质量的同时,还应同步扩大资源共享,全面推广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医特色护理是中医药卫生健康管理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服务对于满足患者健康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很大应用价值。中医护理人员在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还应加强中医护理技术的实践与创新,促进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