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2020-02-11廖丽辉
廖丽辉
摘要: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如何创新管理理念,优化资源配置,高效利用有限资源,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了每个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结合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对实践工作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总结分析,从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考核等方面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我國事业单位受其社会公共服务特性和大部分资金由政府保障的背景影响,它既无市场竞争又无财务压力,因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不受重视,形同虚设。单位不编制预算或预算管理不健全,可能导致各部门经济业务活动发生时缺乏约束;其单位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单位国有资产流失,资源浪费;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必然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因而事业单位应加强预算管理,健全财务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腐败,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公益效益最大化。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概述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概念
预算管理是指单位为了实现确定的经济目标或者管理目标,利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等手段进行的相关财务活动。预算即是手段,也是一个控制的活动,它贯穿于事业单位整个经济活动中,关系到事业单位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事业单位全面预算其根本目的是促进资金管理,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有利于健全单位管理制度,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社会公共服务最大效益可持续发展。单位财务部门通过预算管理准确收集各项资金收支的具体数据,并对其进行财务分析,有效杜绝不合理的开支,节约财政支出,有利于预防风险,杜绝腐败及舞弊;事业单位把预算指标按需分解到各个业务部门,各部门按计划,有步骤的管理好各项经费,有利于合理分配各项资源,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率。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将责任落实到各个业务部门,利用预算控制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让人人头上顶指标,全员参与整个预算过程,有利于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的运营资金能否合理分配,高效使用,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建立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密不可分。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受重视,认识上有误差
基于事业单位公益体制特性,以单位领导层为代表的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预算管理的认识上有严重的误差。大多数认为事业单位不是企业,不需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预算只是向上级申请资金而已,尽量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才是预算的真谛。因此单位领导只重视预算申报,轻视预算资金管理,单纯的把预算工作看成是财务部门内部的日常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也由单位财务部门全全负责,而其他业务部门人员没有参与或了解,有甚是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更无从配合或沟通,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缺乏信息沟通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大部分是在上年的财政预算基数上根据本预算年度内单位的工作任务变动来适当调整,支出项目列项不合理得不到改进,基本支出只增不减,支出项目列项不够细化。预算时只求争取资金最大化,预算编制功利性强,过程极不严谨。同时在编制预算时财务部门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预算编制部门不能准确把握各业务发生情况的变动及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量差异,在编制基本支出时笼统的确定同一个固定的基数包干,预算编制简单粗糙,缺乏科学性。
(三)预算执行不严肃,缺乏刚性
事业单位在编制科学完整的预算后还要有严格的监督执行来护航,如果预算执行缺乏刚性,那么再完美的预算也只是一纸空头支票。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不受重视,有些单位领导层认为预算执行再好不如与领导关系好。因此项目预算的随意追加调整,资金收支额度超标准,基本支出无预算、超预算,年底突击完成预算额度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导致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随意性大,预算执行部门工作难于开展,预算执行管理流于形式。
(四)预算绩效体系不健全,形同虚设
预算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的重要步骤,通过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事业单位资金运营效率,积极落实党中央的反腐倡廉政策。预算绩效管理是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一部份,然而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有的没有客观实际的依据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完整的绩效指标体系,一味的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必然导致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完全不适用,形同摆设。有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核体系简单固化,绩效指标笼统单一,执行起来难度大。有的虽按有关要求开展了预算绩效考核,但绩效考核评价结果未得到有效应用,预算绩效体考核过程龙头蛇尾,形同虚设,这多会导致事业单位预算缺乏有效监督。
三、解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结合内控组织培训,强化责任担当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单位内控是密不可分的,做好预算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单位资金使用率,有利于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各单位应该定期组织专题培训,邀请专家面授,并利用各种平台与载体在单位内部广泛宣传,使全体工作人员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综合素质,强化责任担当,从思想上,行动上树立主人翁精神以确保预算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全面有效的开展。
(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建立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
完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建立事业单位内部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机制,遵循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合理进行内部预算指标分解,内部指标分解应按照各业务部门工作计划对预算资金进行分配。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要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的原则,人员工资等刚性支出,必要的公务费、业务费和固定资产购置支出,必须优先保障。在预算编制汇总时,要收集各部门预算信息,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实际情况逐项分析,务必真实完整的反映出单位全部账务收支情况,不得另留收支项目游离于预算之外。
(三)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现风险控制
根据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各单位应严格预算执行和控制。对于上级批复的预算,按预算编制时分解到各部门的指标下发到单位各个预算执行部门,各执行部门按批复的预算在经济活动中明确支出范围和支出标准,严格执行,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已下达的预算指标应当保持稳定,不得随意调整或变更。由于市场环境、国家政策或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确需调整预算的,应当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
各事业单位应对项目支出的执行情况建立跟踪分析制度,向主管部门报告、反馈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在跟踪分析过程中发现偏离预算目标的要及时予以提醒纠正,对于项目的结余资金,不得变更用途,更要杜绝无作为的年底刚性花费,结余资金年末应及时上缴财政。对预算结余较多的部门或项目,要考虑偏差率,进行差异性分析。对不按规定执行预算的情况要启动问责程序,让责任落实到人以做好预算风险控制,让预算执行更加刚性化。
(四)健全预算考核制度,信息化预算绩效指标体系
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加强了事业单位预算的贯彻执行力度,有效统筹分析了单位预算的具体情况,为事业单位在全面预算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成长奠定了基础。事业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面系统性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利用互联网建立预算绩效指标体系,信息化数据管理迅速提高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在预算绩效目标的设立,预算编制各信息汇总的过程,预算执行的进度,考核评价的反馈等领域实现网络全覆盖。不仅为单位节约了人力财力,还在信息收集,共享,比较,分析等方面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让单位预算管理小组各归口程序管理员及时掌控、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及风险预警,提前规避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各项不确定风险。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核工作要单位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核过程及结果应有完整的分析报告,做到有据可依,有料可查,为全面预算在我国事业单位深入体制改革的新时期高效顺利的开展保驾护航。
四、结论
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生的需求,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任重而道远。事业单位要通过预算严格管理好单位各项资产,以预算保障计划,以考核促进预算,追求服务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单位各领导层应积极对待,不断完善和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增强核心意识,推进信息化管理,强化社会监督,以适应新时代经济特色预算管理的要求。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覃宇玲.基于定额标准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09):184-186.
[2]郭德敏.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02):140-141.
(作者单位:长沙市星火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