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2020-02-11刘雯雯贾智博

江西农业 2020年13期
关键词:节约型兰州市绿地

刘雯雯 贾智博

(1. 兰州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甘肃兰州 730000;2. 兰州市五泉山公园,甘肃兰州 730000)

1 研究背景

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 的城市规划理念,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城市绿线,规定了各种绿地的控制性指标,要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中,构建绿色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除此以外,还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园建设管理的意见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健康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性文件。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在引领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生态承载能力方面的作用得以凸显。

2 兰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2.1 兰州市的基本情况 兰州市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市区被南、北山包围,黄河从两座山脉中穿城而过,是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建成区面积228 km2,主要位于河谷及南北两山阶地地带,气候干燥,人均水资源严重不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 倍左右[1]。水土流失严重,大部分表层土壤为黄绵土,水分和肥力涵养性较差,生态环境脆弱。作为国家“一五”“二五” 和“三线” 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市区内集中了大量的重化工业,曾经一度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市区建设用地小于80 m2/ 人。城市空间拓展的需求和建设用地不足之间的矛盾,使城市地域空间向农村耕地及绿化用地蔓延,城市周边自然风貌改变,生态环境破坏严重[2]。

2.2 兰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2.2.1 绿地系统规划的引领作用有待加强 现有的《兰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规定了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确定了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然而“两山夹一河” 的河谷型地貌导致兰州市的建设用地捉襟见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绿化需求与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和人地关系矛盾日益突出,现有绿规无法平衡合理用地强度和生态需要两者之间的矛盾,局限性显而易见[3-4]。

2.2.2 绿线管控难度大 《兰州市绿色图章审批制度》经2008 年10 月20 日市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于2009 年1 月1 日起施行。按照绿色图章审批制度的规定: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向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县区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工程绿化指标审核申请,并提交附属绿地设计方案,经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投入使用。但是由于实施过程中需要规划、建设、土地、房产、城管执法、发展改革等部门的配合和协调,组织协调工作量大,周期长,兰州市绿色图章审批制度的实施阻力和困难极大。

2.2.3 公园绿地分布不均 兰州市面积在5 000 m2以上的公园绿地共有149 个,根据公园绿地现状统计及卫星影像图等资料,兰州市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覆盖率为81.2%,刚刚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及格线,而且公园绿地老城区分布少、面积小、景观档次低,新城区分布多、面积大、景观档次较好,公园绿地分布十分不均。

2.2.4 管理机制缺乏统一性 兰州市林业局是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园林绿化工作,同时各区县设有相应机构对辖区内的园林绿地进行属地化管理。市、区两级在绿化规划、建设及管理中自成体系,市、区缺乏综合协调机制,园林绿化的全局性、系统性、规范性易受影响。

2.2.5 节约型绿地建设方式单一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建城[2007]215 号)文件要求,节约型绿地建设方式主要包括节水、节地、节财、乡土植物应用等。兰州市绿地灌溉主要采取自然水(黄河水)提灌,或将漫灌设施改造成为喷灌,以减少自来水灌溉量;植物应用方面,主要采用本地乡土植物、抗旱性园林植物;节财型方面,仅有部分公园绿地配置了太阳能路灯、透水砖等以降低绿地管护费用。虽然进行了节约型绿地的探索,但应用主要以节水为主,方式较为单一。

2.2.6 “数字园林” 建设滞后 兰州市从21 世纪初开始进行园林绿化信息化建设探索,2008 年在地形图和卫星影像基础上,建设了园林绿化基础数据库,研发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初步的数据管理和分析,但是由于后期缺乏系统维护和数据更新,严重影响该系统的实际应用。

3 兰州市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思路

3.1 顶层设计,规划引领 生态文明包括的内容很广,但在城市建设中,生态文明的载体主要是城市园林绿地及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简称绿规)的作用是对城市绿地进行合理统筹安排,进而形成具有生态稳定性的绿地生态系统,它也是城市总体规划(简称总规)的专项规划之一。绿规的合理性不仅会影响绿地发展、城市宜居环境水平,同时也会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5]。一个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可以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诸多方面进行有益的导引和限定[6]。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合兰州市实际的绿规,指导绿地建设,充分发挥绿地生态、社会、经济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值得深思的,也是兰州市绿地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研究方向。绿规应积极向总规“要” 地,使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格局走在城市用地规划之前,从城乡统筹和全域的范围,在宏观生态格局控制下,形成城市生态空间建设刚性框架,最终形成优良的城市绿地系统,从根本上解决兰州市生态屏障脆弱的人居环境问题。

3.2 严控绿线,统筹布局,均衡发展 城市绿线是城市生态红线在城市规划区的控制线,通过划定城市绿线才能相应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交通廊道形、城镇发展带、城市组团、城市景观风貌进行有效控制,形成优良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6]。对兰州市来说,要在“两山夹一河” 这一自然生态的基础上,以南北两山绿化为特色,建设城市生态屏障;以黄河四十公里风情线及湿地保护为重点,建设黄河文化景观长廊,形成城市主轴和自然特色风貌;以路网、排洪沟绿化为重点,形成城市绿色骨架;依托城市周边风景名胜和森林公园,建设综合性公园;以公园、街头绿地、小游园、居住绿地建设为重点,在城市各区域间形成均衡的绿地服务覆盖面;依托交通廊道,在城市各组团及城、乡间建设绿色隔离带及绿色通廊,从而形成点、线、面布局合理的绿地生态系统网络。

3.3 深化管理方式改革,推动市场化发展 1992 年《城市园林绿化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提出要搞活与园林绿化公共服务相关的经营活动,增强行业发展活力。各地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如:聊城经济开发区以提高市政公用服务供给效率和供给水平为目标,创新机制,开放经营,全面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管理等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运作,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提高了服务供给效率[7];深圳市推行公园绿地市场化管理,成立了公园管理中心来履行管护效果的监督义务等[8]。兰州市应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于本土的园林绿地市场化管理机制,通过市场化达到降低建管成本、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的目的。

3.4 高效管理,搭建电子政务平台 园林绿化信息系统及电子政务平台是利用网络技术对城市园林绿地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优化服务与决策过程。已有昆明、上海、中山、株洲等市进行了探索,如昆明市已实现绿地规划建设主要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园林绿地分类与数据更新;上海市利用3S 技术研发了绿化信息系统;中山市研发了园林绿地查询系统;株洲市利用3S 技术实现了快速执法,提高了园林绿化执法效率[9-12]。兰州市应考虑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注重基础数据采集及定期更新,通过建立园林绿化基础数据库,实现绿地相关指标测算、分析,为制定规划、监督检查、生态环境效益评估等提供决策依据。

3.5 高标准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创建 2013 年9 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意见》(国发[2013]36号),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以国务院名义下发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文件,该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2016 年初,苏州、南宁、徐州、昆山、宝鸡、寿光和珠海共7 个城市获评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是在园林城市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更侧重于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目标是绿色、智慧、宜居。兰州市也应顺应时代,紧跟国家政策与导向,将创建理念由“园林城市” 向“生态园林城市” 转变。

3.6 多方式、多举措加强节约型园林建设 《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提出,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生态优先的原则,提倡节水、节地、节财的先进理念。如何建设节水、节地、节财的节约型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兰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例如,开展低成本植物群落和利用途径研究,建立乡土植物资源库及常用园林植物数据库;植物群落营建方面,开展低耗水、近自然、可游憩的植物群落配置研究;节约型材料及技术研发方面,可以开展城市立体绿化栽植基质及方法、土壤改良介质、花卉混播组合技术、蓄水隔热保温技术等研究。

猜你喜欢

节约型兰州市绿地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兰州十年立法变革的评析*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讨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