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

2020-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公办民办高校校园文化

缑 瑛

(上海杉达学院,上海 200120)

关键字:民办高校;校园文化;问题研究;建设对策

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①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和行为规范。②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是什么?以及如何界定它的内涵?本文的观点倾向于这样一种认识:在民办高校长期办学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被师生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活动的方式和物质形态。

本文将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阐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制度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

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是伴随着民办高校的建设发展形成的,它发扬了公办高校的优点,但也具有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反映了民办高校整体的文化形象。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以下问题:

1.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校园文化建设意识不强。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性,它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遵循了雇主原则,培养有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以及追求经济利益是民办高校的显著特征。在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多数学校追逐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强调技能教授,忽视文化熏陶;注重有短期效应的投资,忽视思想道德的提升。缺少了文化内涵的校园文明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样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这是影响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思想不清晰。民办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实施过程出现偏差,部分学校把第二课堂文化活动和思想政治主题教育视为校园文化活动,仅将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工作的补充,没有纳入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目光。

2.办学历史短,校园文化建设资金匮乏

上世纪90 年代初,全国第一批民办高校成立,民办高校发展至今有30 余年的历史。在较短的时间内,许多民办高校的校园精神尚处于雏形的塑造阶段。有的学校甚至连校训、校歌、校徽都没有。即便早期创办的一些民办高校在教学和管理方面已摸索出一定的规律,但还缺乏民办高校的特色,谈不上形成稳定的或成熟的校园文化。

民办高校的资金渠道主要是来源于学生的学杂费,国家投资、企业资助和社会捐助较少。由于民办高校的教育投入资金有限,所以,许多民办高校在教舍、师资培养、教学设施等学校运行必要的经费方面投入相对较多,而对校园文化建设,则难免出现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的现象,校园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3.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和效果有待提高

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大学生,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建设水平受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制约。第一,民办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较公办高校略低,民办高校的生源素质与公办高校有一定的差距。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养比较低,遵守校纪校规的意识薄弱,这给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造成一定难度。第二,民办高校的学费较公办高校高,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因而,一些学生及其家长期望得到较公办高校更高的教学质量与服务,事实上民办高校的教学水平、就业质量等不如公办高校,这使得一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存在自卑和自弃的心理,缺乏参与校园活动的主动性。第三,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使他们没有刻苦学习和努力锻炼自身能力的强烈愿望和动力,甚至出现一部分混日子的大学生。

民办高校教师呈现师资总量少、流动性大、兼职教师比例高三大特征。第一,民办高校出于节约办学成本的考虑,教师总量一般会控制在一定的规模以内;第二,由于民办高校待遇不高,职业发展的机会少,很少人能够安于现状,一些能力强的教师只把在民办高校工作当做一个跳板,随时准备到更有前途的单位发展,民办高校师资质量令人堪忧。第三,聘请兼职教师是学校临时雇用外校教师来解决本校师资缺乏问题的权宜之计。但是,兼职教师多数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他们不大关心学校的发展,甚至出现责任心缺失、教学不严格的现象。

三、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1.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努力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综合机制。所谓综合机制,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环境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既可以体现大学精神又不失民办大学的办学特色。

(2)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全员意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息息相关,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宣传部、学工部等部门的职责,更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主动参与,学生和全体教职员工既是良好校园文化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需要树立全员共建意识。

2.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推动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

(1)加强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国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民办高校一定帮助,那么民办高校依赖市场的生存模式会得以改变,也能够有效改善因市场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带来的弊端。民办高校需要国家在土地、资金、政策、招生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帮助,减轻物质方面的沉重负担,有助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在培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的灵活特点,使其更具活力,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2)重视人文环境建设。民办高校应该建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好图书馆和校史室,通过图文历史资料和实物展示,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激励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在文化长廊等区域设置具有历史著名肖像、雕塑等文化艺术展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通过一系列富有主题和特色的人文环境建设,让师生感受到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气氛。

3.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提高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1)提高学生主体文化。民办高校要淡化“以盈利为目的”的办学思想,摒弃“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防止学生形成功利思想、懒惰思想,努力培养学生形成开拓创新、勤奋求实、乐于奉献的精神,这样才能使校园文化健康蓬勃发展。

(2)注重特色发展。具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开展校园品牌特色活动,提升社会美誉度是民办高校在发展进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民办高校首先应该从国家战略及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出发,结合自身情况,明确发展定位,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设置学科和专业,避免出现盲目模仿、追赶时髦,生搬硬套的做法,要在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风格方面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

4.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促进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1)制定合理的教师队伍培养管理制度。基于民办高校教师呈现师资总量少、流动性大、兼职教师比例高的特征,民办高校应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善教师队伍现状。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缩小跟公办高校教师的薪资差距,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安排适量的教学工作为基本工作量,留给教师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研究,既发挥老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也兼顾到教师的培养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教风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出台稳定教师队伍的系列措施,民办高校要充分发挥公办退休老教授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年轻教师努力拼搏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建立新老教师间的帮带关系,着力培养民办高校自己的骨干力量,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继续深造、访学、交流等学习机会,合理的教师队伍培养管理制度有利于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利于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

(2)体现民办高校制度文化的特色。现阶段,民办高校处在战略发展转型期,许多大学向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发展。要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制度、校企合作制度等适合民办高校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制度文化,一味照搬照抄公办高校的发展之路是没有出路的。

注释:

①杜长州.高校学生组织发展与思想引导研究[O].中国矿业大学硕士论文,2019,(6).

②丛彩云;郑轩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与培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猜你喜欢

公办民办高校校园文化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神数据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