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本土汉语教师现状及教师素养分析

2020-02-11朴芙萱曹晓军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母语汉语

朴芙萱 曹晓军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 250100)

随着世界经济、社会、文化多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的交流和联系变得广泛且深化。语言是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各国人民对学习中文的需求持续旺盛,汉语人才越来越受到欢迎。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62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41 所孔子学院和1170 个孔子课堂。面对海外巨大的师资需求及汉语学习人数,仅仅依靠国内派遣教师显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2019 年的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孙春兰表示,现在很多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大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我们应继续聚焦语言文化,适应海外本土需求,帮助当地培养中文教育人オ,即海外本土教师。海外本土汉语教师不仅有助于解决“汉语热”中存在的师资不足问题,有利于实现汉语的国别化教学,而且也是确保汉语国际传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根据国际中文教育大会的数据,韩国HSK 的考生从几百名增加到了每年200 万。但是庞大的学习人群要求教师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不能快速培养优秀公派教师的情况下,亟需高质量的本土汉语教师,因此如何提升海外本土汉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是目前汉语推广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本土教师而言,其优势是懂得学习者的母语,较方便地与学习者交流,作为过来人懂得学习过程中的苦楚,从而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但本土教师师资的专业素质与实际教学需求仍存在脱节的现象,下面本文将结合韩国汉语教学现状,对韩国本土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以期为韩国本土教师对针对性培训提供参考。

一、韩国汉语教学的现状

当前韩国汉语教学可分为大学、中小学、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和辅导学院四大板块。

1、大学中文系

随着中韩建交,历史开启了新的一页。两国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逐渐展开,大学的中文教学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主要反映为:增设专业、增加教师和扩大招生。

最新数据表示,韩国有120 所大学开设了中文专业。无论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每所大学的中文系均有固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大学教师的专业主要分为语学和文学两方面,人员组成一般包括韩国专任教师、中国专任教师和时间讲师。学生组成主要包括中文专业学生、第二专业的学生、选修中文课的非专业生等。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多为教师自选,没有韩国大学统一编写的教材。目前韩国大学中文系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但这主要是韩国教育部为应对今后大学生数量减少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之一。如果考虑实际学习汉语的大学生人数,近年来则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2、中学汉语教育

根据韩国的教育课程大纲,普通中学生、高中生的第一外语是英语,除第一外语外,中学生还会选择一门“生活外语”,高中学生要选择一门第二外语。对于初、高中具体开设哪种第二外语,教育部门没有硬性规定,由各所中学根据自身师资及办学要求等决定。

近年来,虽然日语仍是韩国初中和高中学习人数最多的第二外语语种,但这主要是由语言特点、现有师资情况以及其他历史原因造成的。韩中交流的现状以及对未来两国经贸交流的预期,使得越来越多的韩国学生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此外,韩国中学汉语教学与韩国高考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汉语从2001 年起纳入高考的选考科目。成为越来越多的韩国文科学生高考考试项目之一。韩国教育部门将中文作为初高中学生选修的第二外语课程,反映了韩国社会的普遍要求,极大地促进了韩国中文教学的普及和传播。

3、日益兴起的孔子学院

2004 年,世界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十多年来孔子学院不断发展,在韩国遍地开花。截止到2020 年,韩国已建成23 座孔子学院和5 所孔子课堂,总数位居亚洲第一。

在韩的孔子学院,其主要目的是推广传播汉语和增强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有学历教育,又有非学历教育;既有系统的汉语学习,又有短训班课程;既有商务汉语,又有实用汉语。开设了书法、中国画、太极拳、古筝等课程,组织汉语歌唱比赛、汉语朗诵演讲比赛、中国文化讲座等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活动。

4、汉语辅导学院

韩国是个重视教育的国家,走在韩国的大街小巷,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也称学院),这些私立教育机构中,有很多汉语补习班。进入辅导班学习汉语的不仅有青年学生,更有儿童、主妇、职员等,退休的老人也不占少数。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院设置的课程大都丰富多样,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展开,主打课程主要包括汉语会话、汉语语法、HSK 考试辅导、以及针对特殊目标和特殊对象开设的专门课程如商务汉语、幼儿汉语等。

二、本土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韩国的汉语教学蓬勃发展,但教师构成复杂,且教师能力良莠不齐,有的本土教师仅仅只是会说汉语就进行汉语教学。但会说汉语不一定能教好汉语,而会教汉语未必教得好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即,国际汉语教师必须要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能力才可以较好地完成对外汉语教学任务。

对外汉语的主要研究目标是解决“怎么教”这个核心问题。而要解决这个核心问题,首先必须明确界定两个基本问题“教什么”和“如何学”。“怎么教、教什么、如何学”的含义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语言本体研究及其教学规律与习得过程研究。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扎实的汉语本体知识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教育理论等知识的掌握,就无法成为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因为,如果没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那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只能是盲目的,从而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

1、应具备汉语语言分析能力

给汉语为非母语的人教汉语,无非就是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通过理解汉语语句用法和搭配习惯,了解造句原理与句子组合规则以及如何正确、恰当地使用汉语表达,从而实现教育学生掌握汉语交际能力的目的。要达到此目的,汉语教师首先应掌握汉语的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要具备对这些语言单位描写和分析的能力。韩国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偏误,是因为对韩汉语教学的教学策略缺乏针对性。这种针对性的缺乏容易使得韩国学生的汉语学习不够深入,进而造成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本土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有些本土教师只是在培训机构学习了几年汉语,对中文知识缺乏了解。很多教学培训活动仅仅集中在汉语知识的系统性上,培训内容应该更为关注本土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

2、应具备语言习得理论

教学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双方因素,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立足于教学对象。换言之,针对性地实施教学,第一步要弄清教学对象。要掌握教学对象是如何学习汉语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才会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进一步说,韩国本土汉语教师如果要针对性地实施汉语教学,其前提就是要有弄清韩国学生的习得过程、习得顺序、习得规律、习得策略的意识。

例如对韩汉语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很多的偏误问题,主要是由于汉语与韩国学生母语的复杂冲突。这一冲突叫做“母语负迁移”。所谓的母语负迁移,即为韩国学生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影响。根据“母语迁移”理论,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生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是学生掌握和运用外语的障碍。由于母语负迁移的存在,学生会对汉语的运用产生困惑。

3、应具备两种语言的对比意识

仅仅具备汉语的语音、词汇、汉字、语法知识并不够,还需掌握学生母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同时应具有两种语言对比意识。在研究方法上多用语言对比分析、教育测量与统计等方法。要发挥本土汉语教师的优点,即通过两种语言类型差异、难点、重点的把握,对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等具体教学活动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教学有的放矢,预测学生的偏误。

由于韩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异,韩国学生在诸多词性的使用上会产生困惑。例如在韩语中,副词的用法与汉语中副词的用法不同,韩语副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词语本身是副词,比如:。二是形容词变为副词,比如:(高兴开心,形容词)变为(副)。但是在汉语中,句子中的副词可以表示人的一种行为状态,也可以修饰动词。这就是汉语和韩语的差异。在这种学习情况下,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会产生诸多困惑,这些困惑成为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的障碍,从而影响学生汉语语言的学习。

4、应具备中华文化知识

汉语的国际推广包括中文教学和文化活动。目前大多数当地的本土教师只从事中文教学,文化活动由汉办教师或志愿者负责。大多数在华学习和生活过的本土教师都能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但他们仍然需要跨文化交流相关的培训。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作为跨文化教育。不同文化间的问题会出现在授课内容中。语言是形式,文化是载体,语言教学的本质是文化教学。该标准强调将中国文化知识和国情应用于教学,并强调有能力进行文化比较,本土教师在这方面尚有不足。

正如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该语言相对应的文化,学习汉语就需要在学习的同时了解中华文化。所了解的中国人文知识越丰富,就越能从深的层次掌握汉语,发展更高级的汉语交际能力。作为汉语教师更应该具备中国文化素养,兼具文化阐释和传播的基本能力。教师应懂得语言教学要将文化要素与语言要素相结合,文化教学要服务于语言教学。

三、本土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

教学成功与否,不仅表现在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还取决于课后学生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与否。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课后练习等环节的能力。

韩国本土汉语教师,不仅要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预测和了解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还应该对学习者的语言错误本身进行分析思考和总结。这样才可以了解学习者对汉语掌握的程度和阶段、掌握某些语言点的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进而预测学生偏误产生的原因和来源,可以更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1、掌握学生的学习、交际策略

掌握一定汉语知识的学生经常采取推理这种学习策略,而在这过程当中经常出现目的语知识过度泛化现象。如,汉语的形容词重叠式为AABB 式。因此会造出“她打扮得美美丽丽的”这类句子,学生不知道汉语书面语体的形容词通常不宜重叠。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因为是本土汉语老师,学生容易采取语言转换这种交际策略。所谓语言转换,就是指当学习者觉得不能用目的语明确表达时,就借助于第一语言,在目的语中混入一两个第一语言的词,特别是当学习者知道教师或交谈者也懂他的第一语言时,就更容易采取这一策略。

那么,针对学习者这些负面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教师应如何纠正和引导学生运用好所学知识,是本土汉语教师所要努力反思和提高的能力。

2、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不论是第一语言或是第二语言的习得,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通过课堂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学到自然语言环境中不常用的复杂的语言形式,而且迅速得到学生的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但毕竟接触汉语的时间和机会较少,所以不可能将所有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如,韩国语中的“”在真实环境中的语用规则,可以用在下对上,因此韩国学生会对长辈说“您辛苦吧”,而汉语中“辛苦吧”“您辛苦吧”是不是都可以用在下对上的语境上呢?这种语用上的差异,多在真实交际语境中显露,所以应常思考如何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课堂中。

作为本土汉语教师应常思考,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如何运用各种资源,不局限于课本,多给学生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如在课外活动中如何创造语言环境,克服非目的语环境作为不利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以韩国彩虹孔子课堂的课外活动为例,为了在真实场景中体验文化、活用语言,彩虹孔子课堂自2016 年起组织学生到机场,通过2 天1 夜进行实战体验。在真实场景中与中国游客接触,用汉语服务游客,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交际的机会。

3、正视韩国语和汉语的差异性教学

在韩国的汉语教学中,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偏误问题,教师要教会韩国学生正视其自身的母语和汉语。以“还是”的词性用法上举例,在汉语中,副词“还是”被用来表示语气、范围以及程度,而在韩语中,“还是”也是一个副词,但是它有多种书写方式,其中有:等七种。这七种“还是”的表达方式与汉语中“还是”的表达也不尽相同。面对这种差异,教师应该教导学生正视母语和汉语的这种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汉语和韩语中的相似用法加以区分和强调。在涉及到汉语还有韩语中的不同用法时,教师可以列出图表,以此来明确韩语与汉语的区别,辅助学生学习。

解决“汉语热”中的师资不足的现象,海外本土教师就是一大助力。韩国本土汉语教师的培训内容应更注重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本土汉语教师,首先应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这是硬道理。其次,应具有两种语言对比意识,使教学具有针对性。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具备,还体现在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具备与否,反思教学内容及设计是否符合学习者的要求。专业的本土汉语教师既要掌握第二语言教学中泛国别化的共性知识,也要掌握国别化的差异知识。单一母语(韩国语)为背景的学生为教学对象,其教学必须体现针对性,是本土汉语教师体现专业化的关键。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母语汉语
学汉语
母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30年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