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扶贫视角下金龙坝土家族生计探究

2020-02-11张金红潘素洁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茶厂生计农户

张金红 潘素洁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宁夏银川 750000)

一、生计脆弱的金龙坝

1、生态环境恶化

金龙坝村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农民生计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传统农耕时代,金龙坝村民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给自足的生活。农民世世代代从山上取食,砍伐树木和种植稻谷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方式。1962 年生产自救,毁林开荒、森林遭到重创。1981 年至1984 年,村民分到自留山,因担心政策有变,便大量砍伐自留山的树或卖原木、或制成防枋卖、更有甚者将成块成片的山林卖给炭运烧炭,穷山变荒山。森林资源再次遭到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大力发展林业,国务院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森林保护法规。群众造林积极性调动起来,大量植树,绿化荒山。使金龙坝的山岭再次恢复原有的生机。金龙坝农民对金龙坝土地的利用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政府禁止伐木。村民充分利用山底的土地种植稻谷。

2、农户生计能力减弱

由于地处山区,且地理位置偏僻,村民通过在坝地种植稻谷为生。金龙坝村发展机会少,村民的生计资本低下。1960年代,洪水泛滥,金龙河水涨高,淹没了坝地里的田地。90 年代,星斗山被列为恩施市自然保护区,山上开始植树,保护林木,并规定山民不得私自砍树。村民在山上的地都被占用,只留有坝地可以种稻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户籍制度的放宽与市场经济的勃兴,地方社会通往外界的门户被打开,大量青年涌向城市,外出务工成为与传统农业并驾的生计方式。同时,工业产品也流入农村,塑料制品、电器家具、日常百货等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人作为地方发展的主体,村庄人口构成只是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空心化问题严重。

二、产业扶持政策

1、产业发展与政策扶持

2010 年政府考虑到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碱性土质适宜茶树生长,并且青年人流失严重。为了以少量的土地实现更大效益,改善村民生计环境。首先,政府通过产业扶持,改善当地农户的生活水平。其次,动员高山上的村民搬迁到山底坝地地区。

一是从芭蕉引进茶苗,通过发展茶产业,带动村民增收,二是通过扶持贫困户种茶来实现脱贫致富。2010 年乡镇府说服芭蕉一位有做茶经验的年轻人来到金龙坝建立第一座茶厂并为茶厂安装变压器。村民慢慢发现种茶比种稻谷挣钱,将茶园的面积扩大。随后外出打工的本地年轻人回家办起了琪园茶厂。截至至今,金龙坝村有13 家茶厂,2000 亩茶园。

2、村庄空间化发展

(1)居住空间的改善

政府沿着金龙公路安置高山移民并就近安置茶厂。一则方便采茶与茶叶的输送;二则改善村庄整体的人居环境。2012 年金龙坝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国家民委发布的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生产空间的利用

小农户的生产: 金龙坝村的经济结构仍然建立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之上,属于一家一户的经营茶田方式,对于小农而言,因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相似和自给,使得村庄与村庄之间除了亲缘关系之外,仍处于一种较为隔离的状态,再加上工商业的不发达,村庄整体与外界缺乏连接,呈现出封闭的状态。村民的社会交往主要局限于村庄内部,他们之间以血缘、地缘关系形成一个团结紧密的群体。但随着茶厂的建立,出现小部分半农半工的生产形态。

大公司的生产:琪园公司从简单的厂房,逐渐形成更为专业、更具规模化和现代管理技术的茶厂。茶厂从2012 年场地几十平方,设备20 万元,发展到2019 年场地到几百平方米,设备提升到近百万元。从做低端茶到雇佣工人和师傅做高端茶,开始走上真正的专业化生产道路。逐渐向公司+基地的模式转变,茶厂每天2000-3000 斤大批量生产,风险大,所以这里请来最好的做茶师傅每个人2 万元。

(3)商业空间的出现

金龙坝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利用土家族的吊脚楼特色,开发旅游业是发展的一部分。目前,村里有两家大的民宿,一间餐厅。金龙公路旁陈家建有一栋二层吊脚楼做为民宿。驻村干部、调研员,入乡调研的学生给这家民宿带来了好的生意。房主CQ 在乡卫生院上班,在白果乡人脉广,认识政府的很多官员,也揽了不少的客源。发展乡村旅游,让外地游客去体验采茶,住吊脚楼,喝富硒茶,实现富裕路。

三、产业扶持下村民生计

1、生计资本不断提高

产业扶贫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继而也在拉大贫富差距。从测量农户生计发展水平的五大资本来说。首先对于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来说是,村民们都享有平等权。道路、医疗、教育、住房都是扶贫保障范围。造成金龙坝村差距的是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首先,社会资本是指村民在追求生计目标的过程中所能利用的社会资源。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对血缘、地缘、姻亲的关系比较看重。血缘、地缘关系是一种先天的优势,那成为干部或者商人就是后天积累社会资本的通道。金龙坝村的村委即是村干部也在办茶厂经商。基于干部身份,相关的农户家庭也可以通过带动找到更好的生计策略。当然并非所有好处都是村干部占有,政策客观上是覆盖所有村民。

其次,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状况,有助于推动人们去寻找多元化的生计方式。如CQ 是80 后,大学毕业后在乡卫生院谋职,一边响应国家号召在老家金龙坝村修建吊脚楼,做民宿生意。同时承包土地种植葛仙米,养泥鳅。陈家民宿之所以发展好,一方面是因为CQ 是乡卫生院的干部,认识乡政府的很多领导,与领导交情都不浅。但凡上级政府的下乡考察、旅游团等都会联系CQ,挣钱很容易。二是CQ 是有文化的大学生,见的市面广,有想法。

再次,金融资本是在消费和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生计目标所需要的积累和流动资金。产业扶贫中,出于国家政策的助力,丰厚的农业补贴成为产业发展的助力。在金龙坝,大部分的补贴投入到兴办茶厂的机器上。能够办茶厂的都是村里资金实力雄厚的村民,大多数的扶贫资金也流入到这部分人身上。

综上所述,产业扶贫中,受益最大的是拥有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雄厚的部分人。扶贫政策是所有村民平等拥有的,但真正能够运用好政策脱贫致富却是因人而异。没有政府的干预与调控,扶贫资源产业化现象明显,扶贫资源浪费严重,茶厂多却不精。

2、产业扶贫中的脱贫脆弱户

产业扶贫中生计没有明显改善的群体普遍都是中老年、妇女,儿童等弱劳动力,随时都可能因病因学返贫。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他们并不关心乡村的扶贫政策,而家中的老人,妇女因其参与能力有限,被排除在政策之外。另外,家中有孩子读书,劳动力短缺,家庭负担比较重的家庭对非农收入的依赖性比较大。因为农业相比打工,资金回笼的时间较长,而且收益波动性大。这类兼业贫困户因就业技能不高或者年龄偏大,就很容易被就业市场挤出,收入也不稳定。

对农业依赖比较大的兼业性脱贫脆弱户是家中有病人,高龄老人,或者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单身汉家庭。如果其就业受到外部排斥,老人的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极有可能因为支出大于收入而返贫。

对于非农性脱贫脆弱户,完全非农是比较冒险的,暂时脱贫农户比较脆弱,如果社会资本可靠性高,金融扶贫的资金到位,可能改变脱贫脆弱户的生活状况,但是如果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不到位,或者就业不保障,就有可能返贫。

四、生计可持续发展策略

1、继续加强脱贫脆弱农户内生能力的培养

刘金新用马克思的内生能力理论认为要坚持人民群众的反贫困主体地位,脱贫脆弱户需要提高个体自觉能力。其次,政府为贫困人口的能力提升创造了条件,为贫困户降低社会排斥,给贫困户更多的能力发现机会。再次,贫困人口能力提升是渐进的过程。内生能力得培养与外部条件的获得是相辅相成的,交通,水电,通讯基础设施,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文化资源,金融特惠,社会帮扶等,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将是对农户内生能力的有效牵引力。公共服务水平与农户的健康,教育,科技使用成正相关。社会保障降低风险,金融覆盖和小额信贷提高农户融资能力。其次提升内生能力也需要内部发力。

2、处理好扶贫资源利用的公平性

农户之间因为能力的差异,贫富差距拉大。农户的参与度低,存在返贫风险,扶贫资源产业化,扶贫效果降低。根据贫困村的资源优势,以合作社的形式集中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建立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抱团取暖、持续脱贫。

金龙坝村完成了作物从“食用”功能向“经济”功能的转变,农民收入有所提高。扶贫产业具有特殊性,扶贫工作不是追求经济发展,而是为了减少贫困人口。扶贫产业追求的是人口下限标准,而不是产业发展的上限标准。利益共享能够保障产业扶贫成果,现行的产业扶贫忽视利益分配的偏向问题。用合适的扶贫产业去带动地区脱贫。

猜你喜欢

茶厂生计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BY THE SEA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早期鲜卑生计方式探讨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湿地与未来——可持续生计
云南中茶大事记
熟茶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