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艺与现代书籍空间设计秩序的重构

2020-02-11任燕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纸艺纸张秩序

任燕

(1.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南京 211215;2.中国传媒大学 南广学院,南京 211172)

数字媒体时代衍生而来的更多阅读选择使传统纸质书籍的固有使用价值日渐式微。另一方面,传统书籍过于机械和理性的程式化设计样式也催生了读者的审美疲劳。新形势下,如何适应大众逐新求变的心理和新的阅读旨趣成为书籍设计形态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新兴纸张艺术及先进印刷工艺等融入书籍视觉和空间设计,拓展纸质书籍新的空间秩序、触觉质感和审美体验,探索书籍设计更为立体化、有机化的空间设计秩序,成为书籍设计未来应用创新的重要选择之一。重构书籍空间设计的新秩序,旨在打破标准化和模式化的理性主义的固定体式和套路,借助纸艺构建出创意新颖、造型别致、形式变化奇异多姿的书籍设计空间和秩序。

一、空间重构——走出模式化的书籍模式

西方书籍设计的演变进程中,书籍形态随着工业化进程逐渐形成理性主义的标准化模式。书籍的外在形态和尺寸也被一整套标准的设计式样所规制,设计师的创意灵感被限囿于工业化生产中制定的数列裁切的种种准则中。“其外形生成依赖于数学计算,并通过‘直线开切法’‘几何级数开切法’‘纵横混合开切法’等分割手段,择取纸张开本以确定书的形态。据此,国际出版界颁布了一系列符合纸张裁切规范的开本参数,使图书出版有了严格的参照标准。”①在这种设计样式的主导下,书籍设计纸张开本比例和书芯的网络化布局模式逐渐固化。

经过几代书籍设计与工业生产的磨合,书籍开本和长宽的比例逐渐走向极致,符合或接近黄金比例的形态逐渐占据主流。而这种开本和比例上的特定规制,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定了书籍的外在比例和形态。另一方面,版式设计上网格构成的方块式功能区域也成为绝对主导,强调数学比例和模数单位的版面编排。这些变化为现代书籍设计和出版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书籍设计风格样式的同质化和模式化弊端也逐渐凸显。

事实上,书籍除作为图文信息的基本载体外,在书籍空间塑造上仍具有创新和拓展的多种可能。在信息交流的同时以呈现更具创意的空间形态和设计秩序,彰显书籍更具人文关怀的内涵。20世纪前叶西方现代艺术出现以来,其前卫的艺术观念也不断启发新的书籍设计理念,书籍设计师也常常从非常规艺术思维中获得书艺表现的个性化灵感。这些有关书籍物质形态新形式、新途径的理念和实践,冲破了理性主义和设计程式的束缚,为重构书籍形态的审美秩序提供了新的启示。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文字和图像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电子书等现代阅读形式对传统书籍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书籍设计中的立体书籍却显得较为另类,为书籍形式和空间和秩序语言的转化展现了新的契机。立体书籍别具特色的展现方式,对设计者突破网格化的平面思维重构三维空间秩序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书籍设计的纸品以及印刷工艺等也有特殊需求。

相较于普通书籍,立体书如科普类书籍和儿童文学类书籍等其设计过程要繁复得多。首先,要有成熟完善的整体创意和构思,与故事作者以及插画师们通力合作,为一个图像叙事设计出贯穿始终,且利于立体表现的故事结构,最终在反复推演中获得最理想的立体化视觉效果。其次,立体书籍的制作必须依赖于复杂、精确的三维建模与严苛的生产工艺,内页的展开和闭合的平衡必须有企业化和高端印刷行业的技术作为支撑,这些都是立体书籍的空间设计与秩序重构的前期的物质基础。

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书籍装帧技术现代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随着书籍装帧形式的发展,逐渐从龟骨、折、块,并必将演变为‘蝴蝶’包平装书、精装书等现代形式,谱写出绚丽多彩的历史,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遗产,也是我们的财富和骄傲。”②历史地看,图书最基本的功能即在二维空间传达图文信息。故此,最普遍的阅读书方式就是“西翻”,即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的水平阅读。而立体书则打破了这种二维阅读形式和观感体验,将视觉形态和阅读观感拓展至更为广阔的三维空间。此外从书籍制作材料的角度来看,随着纸张工艺制造技术的进步和不同材质媒介的加入,也为设计师在书籍立体空间构想和秩序重建方面奠定物质基础。

三维立体模式的书籍设计拓宽了局限于传统书籍设计平面化、网格化的思路,让书籍表现的形式和空间理念进入了新领域。在这个新领域的拓展中,纸艺是构建新的空间形态的基本要素,也是构建书籍设计新秩序的媒介和物化支点。纸艺的介入极大地丰富了现代书籍空间元素的运用,其创新之处在于摆脱广大受众心理上对传统静态平面阅读方式的心理依赖,为读者带来更多视觉和触觉上的新体验。

对于书籍设计的空间秩序而言,优质精美的纸艺不仅突破了平面化边界,使得书籍设计不再仅限于原有二维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书籍设计语言。不管是在思维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设计师都可以从纸张工艺、触觉质感和空间重构等诸多元素上探索出一条全新的书籍设计理念。

二、纸艺与书籍设计空间中的拓展

现代书籍设计除了实现传统意义上传达文字图像信息的基础功能,还要满足人们注重阅读体验和艺术欣赏等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其当传统书籍摆脱了纯粹的信息传播功能之后,并逐渐演变成独立的书籍欣赏艺术品时,传统书籍便完成了从纯粹实用功能的知识传播角色,向以艺术品欣赏为主、兼具信息传播功能角色的转化。”③这种现代书籍功能的转向对于立体书而言尤其突出。对于立体书籍的设计师来说,传递图文信息的功能化需求已退居其次,如何在创意上更具趣味性,更能引发观众的阅读注意力成为设计和构思的重点。纸艺的融入为立体书冲破平面边界,将书籍内容更生动有趣地展示出来提供了物质基础。纸艺作为连接设计师创意与读者心灵的桥梁,让书籍设计空间和秩序重构成为可能。

(一)特种纸——书籍空间设计的物化支点

特种纸作为现代书籍设计的物化支点,既是衬托书籍文化的核心媒介,更是建构书籍立体空间不可或缺的物化语言和媒介。现代工艺下特种纸的出现,刷新了人们对纸张的传统认知。那些色彩丰富、肌理各异的纸张折射出来的独特魅力和丰富质感,赋予书籍设计师更多精彩的灵感,也极大地丰富了设计思路和设计语言。目前市面上可供立体书及书籍印制的特种纸品种极为繁多,设计师可以根据设计的主题需要来选择色彩和工艺各具艺术魅力的特种纸。特种纸作为一种新的设计语汇和表达媒介,成为书籍设计空间拓展及创意之道上的重要方向。在立体空间的重构中,通过对新型纸艺元素的解读和合理运用,可以满足人们对书籍的视觉审美需求。

(二)纸张工艺——书籍设计空间重构的技术保障

纸艺如“无字之语言,毋图之色彩”,极大地开启了设计师的创造力与表现力,突破原有理性模式的同时也加大了书籍信息承载量。设计师不仅要准确把握纸张的色彩形态等艺术特性,还要掌握纸品的物理属性,实现前期构想与印后工艺的高度一致。纸张工艺介入书籍设计,将纸张的制作工艺、特殊魅力与设计创意三者有机结合,达到书籍空间重构上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首先,设计师在掌握各类纸品特性的前提下,还应考量创意设计与工艺实现的双重因素。具体而言,特质纸品的物理属性如:纸质密度、触感及吸墨性等千差万别,印刷单色或四色图像时,色彩饱和度的呈现也有诸多不同。掌握各种纸品的属性和韵味,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类特质纸张的效用,都是设计师在选择特质纸张时要关注的问题。其次,印刷工艺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对纸品属性在书籍制作的最终效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表面细腻、密度较高的纸质采用胶版印刷术,墨色呈现则更富有通透感、层次感。但如果设计选用的纸品肌理比较粗糙,那丝网印刷工艺则更容易达到理想效果。另外,印后工艺手段的考量对现代书籍设计也极为关键。如,大部分的特种纸含有丰富的长纤维素,韧性较强且坚挺,选用烫印、击凸、击凹等重力冲击制作工艺时效果明显。但是,对于那些肌理质朴的纸品,应结合UV工艺,让纸质原有的粗糙感与UV工艺的精致感产生反差,可以产生特殊的艺术魅力。

(三)纸艺与书籍空间设计理论的两种路径

书籍设计空间秩序的建立,从文本要素到纸张选择及空间构成样式,都是基于设计师思考路径和不同技术运作而成立。一般来说,运用纸艺在塑造现代书籍空间设计和编排时,主要利用纯化设计与复合设计两种手段,这也是设计师回应大众审美的不同方式。纯化设计是概括并提炼诸多内容要素,利用尽可能单纯、简约或抽象几何元素来彰显主题,是一种“化繁为简”的空间设计理论路径。复合设计则围绕核心内容和关键因素,将与内涵息息相关的诸多元素渐次添加、调整加整合,是为一种由简入繁的思考路径。简言之,纸艺于书籍空间设计理论路径的选择并无定式,实践中它还需综合设计师创意理念、主题选择,以及如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多种因素来加以综合考量。

三、纸艺与书籍设计秩序的重构

特种纸及制作工艺为书籍设计的空间拓展提供了物化支点和技术保障,而纸张本身固有之色彩与质感触觉等元素以及构成也成为建立书籍内在设计秩序,尤其是立体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纸张本身具有的色彩区别于印刷色而具有独特视觉感受,而不同质地和触感的纸张关乎设计秩序的构造属性,它们作为纸艺固有的设计语言,在表现书籍特定色彩、启发触觉愉悦和引发读者情感共鸣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纸张色彩——书籍空间设计创新的重要语言

在特种纸尚未普及之时,色彩语言只能通过印刷技术来调整和实现。这种色彩呈现方式在获得设定色彩的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两个弊端。其一,印刷工艺的复杂流程让印刷色的结果充满了不稳定性。其二,同样纸质上印刷而出的色彩,缺少一种制造工艺纸张自身显现的质地性美感。随着特质纸张的普及,其自身色彩语言的魅力和优势愈发凸显,这种优势尤其体现在原材料与加工工艺带给特种纸张的色彩调性控制方面。

首先,特质纸品原有的色彩没有附着感,这种与生俱来的色彩与后期印刷色二者搭配,可以产生多层次的色彩效果。特殊纸品还会因为光线的漫反射而使得纸张表面色彩出现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特质彩纸与印刷油墨色彩的重叠和沉积会带来特殊的色彩意味。如,蒙肯类纸略带淡浅的米黄色,制作成书后沉稳大气,浓厚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当下特种纸色彩丰富,色阶齐全,它拥有印刷色无法替代的艺术效果,成为书籍设计的重要元素。关注特质纸的色彩语言无疑能为书籍设计秩序的重构增加别具一格的魅力。

(二)纸张质感——书籍设计触觉感知的重要语言

传统书籍的现代转型使纸艺材料的质地和触感成为设计师关切的新动向。“如果说书籍是信息的雕塑,那么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信息的主要来源从纸本书籍转移到了网络,电子媒介是传达信息的实用工具,而印刷出版一本书已成为基于其物理媒介特性的特定选择。”④在这个发展趋势下,媒介材料多元化触感元素也成为重构书籍设计秩序的重要载体。主要有几种表现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不同质感的纸张来丰富书籍设计的触觉语言。如透明的硫酸纸,光滑的铜版纸,还有镂空、压花工艺等,为书籍设计提供多样的视觉和触觉感受,让读者的阅读体验更为愉悦。另一方面,从传统复古风格中寻找别样质感材料的使用。如,运用泛黄粗糙的麻纸,来寻找天然质朴和古风意蕴。或以凸显环保意识的废旧或再生材料,增加书籍不同的质感触觉。再有,对书籍特质纸张进行立体化的加工,突破二维思维而呈现具有立体感的空间形态。如,将纸张材料进行褶皱处理再重新平整组合,或采用剪裁、折叠、开合等工艺丰富书籍设计的质感语言。

(三)复合构成——纸艺创新与书籍空间重构

严格说来,书籍设计的构成组合并非纸艺一种单独的语言元素即可实现。书籍设计空间和秩序重构,都是多种语言运用和若干基本单元形成的有机整体。既是书籍空间形态的重构,也是视觉秩序的重新整合。纸艺对视觉冲击力和触感的推展,在立体书中的力量展现尤为突出。“一翻书页仿佛跳出了一整座微型舞台,立体纸艺让书籍插画像一幅幅演出的剧目,书页是舞台,通过平面到立体、二维到三维的转化使得书籍内容更有视觉冲击力和触动感,为书籍的内容增强了趣味性并加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⑤因此,立体纸艺在拓展书籍设计的立体空间和层次感的同时,也强化了书籍设计秩序和触觉体验的力度,让读者更易触动内心。

纸艺的色彩、质感和图形、文字等一起构成了书籍设计的表达系统,多元素的重组与整合产生了书籍设计的新秩序及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传统书籍设计注重二维设计的审美样式,而立体书基于纸艺材料的构成语言,重构了书籍空间的视觉心理及空间秩序的思维方式。这些有关书籍设计本质与规律的探索,对于彰显时代设计的审美意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结语

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突破原有程式化的设计模式,关注读者欣赏趣味为其带来新鲜阅读体验等高层次的审美需求成为趋势。纸艺为书籍设计尤其是立体书籍的空间拓展和秩序重构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坚实的物化支点。纸艺的色彩和材料质感是重构书籍设计秩序的重要载体,二者极大地丰富了书籍空间与设计的语言。特种纸本身具有的色彩因区别于印刷色而使其具有稳定的色彩呈现,可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文字和排版的特殊美感,而纸艺媒介的多元化质地和触感可以激发读者愉悦的视觉和触觉体验。文字、图像、色彩、质感等多种语言的有机组合形成一个书籍空间形态重构的系统,对于超越传统书籍设计模式,创造凸显时代审美和人文内涵的新时代书籍设计具有积极的意义。

注释:

①蔡顺兴.形变的力量——重构书籍形态的视觉秩序[J].艺术百家,2019(2):172.

② 王宇.纸艺在现代书籍形态设计中的应用及创新[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1):84.

③蔡顺兴.“书艺”的诞生——数字出版时代传统书籍设计形式发展转向的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3(10):99.

④ 徐静琪.纸本书籍的设计理念研究——以伊玛·布及其设计作品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7(2):147.

⑤ 赵玥.探析立体纸艺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4(9):13.

猜你喜欢

纸艺纸张秩序
纸艺——鸟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秩序与自由
纸张黑白变
撕纸张
孤独与秩序
纸艺插花技术
纸艺大丽花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