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乡土历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20-02-10齐宏亮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新课改课堂教学

齐宏亮

【摘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历史教学资源,尤其是乡土历史,更容易引发学生精神上的共鸣,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乡土历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新课改 课程资源 乡土历史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992-7711(2020)01-044-02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重视,课程资源丰富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搞好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教学内容。学习和了解乡土历史,既能再现历史现象,又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由此可见,乡土历史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乡土历史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课标对历史课学生情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更加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在现代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传统文化和乡土历史日渐被侵蚀的情况下,保护和开发乡土历史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培养情感仅依靠枯燥的说教,作用显然不大,而巧妙地利用乡土历史切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心灵共鸣。根据心理学近体性原则,运用乡土历史导入新课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进入课堂的角色。因为“只有学生对所学课程感兴趣并感到愉快,才能使学习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才能达到发奋忘食、乐而忘忧以至欲罢不能的境界,才能学好所学的课程。”让学生走出课堂关注乡土历史,如对地方志、博物馆、历史遗址、民间风俗文化等进行社会调查,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乡土历史,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具体化,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乡土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国教育具体而生动的材料。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让学生从了解广东地区的东江纵队来作为切入点会更好,因为学生每年清明节的时候都会去东江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扫墓活动,这个例子就在学生身边,看得见,体会也深,也更容易拉近距离。对学生而言这个例子比教材上的例子更生动和具体,通过对东江纵队的了解,不仅丰富了教材的内容,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国共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再如:在讲述鸦片战争之前,就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东莞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承载和记录这段历史的重任,向后代世人介绍这段中国的屈辱史和那些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而献身的民族英烈和人民楷模的英雄事迹。作为国家重要的爱国教育基地,它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在,是鼓舞和激励我们勿忘国耻,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有针对性的选取乡土历史素材,突出重点,通过生动的事例给学生以启迪,既能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又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研学过程本身实际就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表明,利用好真实恰当的乡土历史,有时比在教科书中的事例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更容易引发学生精神上的共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乡土历史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新课标的重要精神之一,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和探究,整合知识,升华情感,提高素养。让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亲自搜集资料、实地参观,调查访问,让他们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

充分挖掘和恰当利用乡土历史,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历史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走访民间历史遗迹,让学生动起来,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地学习的局面,在体验中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也许学生的研究水平比较有限,但学生可以在实践和探究中体验整个学习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可研究的乡土历史资源,然后制定实施计划,可以把学生按主题或个人兴趣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如古街、古镇、祠堂、庙宇、族谱、地方志、博物馆、历史人物等。让学生做好调查,然后进行整理,也可以谈谈具体感想,最后每个小组需要汇总一份总结报告。

在学习七年级秦朝的郡县制度时,可以结合广东的自身特点充分挖掘身边的乡土历史,抛转引玉,让学生提前做好参观、调查。例如:广东建制是如何演变的?如今的广东省大部分属于当时哪个郡管辖?这个郡下辖哪四个县?作为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同学们你知道佗城在哪里吗?南越王或者龙川令又是谁?甚至可以让学生以《重温历史,再现佗城》为题搞一次实践活动或编一个历史剧。这样让本来远在遥远的古代的郡县制就可以通过身边的乡土历史更加亲近了,让近在本乡本土的历史人物、遗址跃然纸上。再比如:客家人的由来?客家人是自秦朝至今在南方地区居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一个重要群体,以客家人五次大迁徙为例,更容易理解教材上关于中原人口南迁及南方经济的开发等相关知识。由此可见,乡土历史正好在贴近学生实际和激发探究性学习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历史课外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带有浓厚人文气息的场所,让学生感觉历史不再是遥远的不可捉摸的人和事,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可触可摸的存在,从而达到“通过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进入历史世界”的目的。

三、乡土历史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增添历史的鲜活性,提高历史思辨能力

历史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似乎总是那么枯燥的、遥远的、虚无缥缈的过去,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匮乏是推进新课改的主要障碍之一。乡土历史有利于丰富教材内容,更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乡土历史中提取历史信息,感悟“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方法,增添教学活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广东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潮州、梅州、惠州肇庆等,结合乡土历史来讲述各地文物古迹,风俗文化,学生的热情参与不仅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更能促进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升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历史沉淀于现实生活之中,而现实生活中又孕育着历史的传承,发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课堂的鲜活性就显现出来了。

总之,史料是历史学科的基石,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鼓励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乡土历史的优势,通过生动的事例,有针对地选取素材,充分挖掘身边鲜活、生动的乡土历史,远离枯燥的说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家国情怀和思辨能力,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孟思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2]朱尔澄.从情理交融到历史思维[M]——我的教改之路.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3]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天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新课改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