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年“心”计划
2020-02-10
当人类生命开始在母体胚胎里孕育时,心脏就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它是人体内最重要、也是最劳累的器官,掌管人体的血液循环,是供血系统的中枢。如果把身体比作汽车,那心脏就是人体的发动机,只有定期保养,才能用得长久。
澄清心脏病5个认知
近日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现状蓝皮书》显示,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2.9亿,1990—2016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从250多万人上升到近400万人;1990—2016年中国心血管病粗死亡率从220.8/10万人上升到290.8/10万人。除了死亡危险,心血管病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可见,心脑血管是威胁我们健康的第一杀手。但对于相关的疾病知识,大部分人要么知之甚少,要么誤区不断。以下是我们总结的一些有关心脏疾病的真相,希望读者们多了解。
1.心脏病不是随便诊断的
不是曾经胸痛过或心悸过就是心脏病,它需要有明确的诊断标准进行判定。心脏病有很多种,可以表现为血管问题、心肌问题、心脏电路问题以及心脏瓣膜问题,对应的代表疾病分别是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和心脏瓣膜病。而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都属于冠心病,危险程度依次增加。
心电图的ST-T段改变不一定是冠心病,一闪而过的胸痛一定不是冠心病。冠心病的诊断还需要结合症状、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结果,最终的金标准是冠脉造影。
典型的心绞痛由运动诱发,持续数分钟,位于胸骨后,可有上肢、牙齿等部位的放射痛,超过30分钟的持续胸痛需要怀疑心肌梗死,应立即就医。
2.怀疑心梗时尽快就医
怀疑心肌梗死时,不要硬撑,按压穴位、吃丹参滴丸的用处不大,必须赶紧去医院,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如果明确了急性心肌梗死,评估好了风险,必须早做决定,不能在等待中让心肌彻底缺血坏死。与其找七大姑、八大姨询问意见,不如认真听取接诊医生的建议。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植入支架是为了挽救生命。进口支架和国产支架主要差别在价格上,从临床上使用的效果看,在血管再通和并发症方面并没有差异。如果放了支架,就要乖乖吃抗血小板药物,虽然它们会增加出血风险,但这与支架内血栓形成相比,都是小事。此外,支架不是保险,放了支架也不是万无一失,该控制的血压、血糖、血脂还是要控制,该戒的烟还是要戒。记住,放支架不是为了让你为所欲为。
3.每个人都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事实上,人从十几岁时动脉壁就开始硬化,30岁血管内膜就开始增厚,40岁以后越来越厚,病情再发展就会出现血管破裂,这是动脉硬化演化的过程。吸烟、肥胖、高血压等因素会加速这一过程。药物治疗能够稳定或延缓粥样斑块的进展,但不能逆转和消除,就像脸上的皱纹,到了年纪,总会有的。
4.年轻人也会得心脏病
虽然冠状动脉狭窄、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一些典型症状,经常在中老年人身上发生,但其根源是在儿童时期。据医学界对2~3岁儿童的研究证实,他们大动脉上“脂肪纹理”的多少,与日后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比率呈正比。所以说,年轻人也会得心脏病,不良生活方式更会增加年轻人未来患心脏病的风险。美国心脏协会最近的研究发现,年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非常容易被忽略,10~24岁的年轻患者中有67%的人未被确诊,25~31岁的年轻患者中有65%的人未被确诊。
5.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心律
不少患者看到心电图上报告“窦性心律不齐”时,误认为自己有了心律失常。实际上,窦性心律不齐不但正常而且健康。我们的心脏是先有电兴奋后有机械收缩。心脏的电兴奋由右心房上方的窦房结首先发放电脉肿,窦房结活动的频率受自主神经(交感和迷走)控制。交感兴奋时心率就快,迷走兴奋时心律就慢。白日、运动、激动、受惊吓、饮浓茶、咖啡时交感兴奋,窦房结的电活动就加快;安静、入睡时窦房结电活动就减慢。因此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健康的表现,而非心律失常。
及时发现心脏“超龄”
一个人的外表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或年老的现象比较常见,而人的心脏和实际年龄也可能“步调不一致”。据一项从2016年开始的研究表明,两年时间内收集并分析的17.7万人“心脏年龄测试”数据显示,参与测试者平均实际年龄53岁,而平均“心脏年龄”为66岁,较实际年龄高出13岁。
“心脏年龄测试”是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持开发的一套针对我国居民的风险评估系统。该系统根据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总胆固醇水平、是否患糖尿病、是否吸烟等指标,预测参试者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并据此估算个体的“心脏年龄”。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冠脉病区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杨杨形象地用汽车发动机来打比方,他表示,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心脏“超龄”意味着这台“发动机”提前老化。“发动机”提前老化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油路堵塞”,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供应心脏的血管出现脂质斑块沉积,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活动后出现胸闷、胸痛,重的可能出现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发动机”提前老化还可表现为动力不足,也就是心力衰竭。原本可以爬5层楼不喘,现在爬1层楼就会气喘,这往往就是由于“发动机”动力不足。在动力不足的原因里,很多都是“冠心病”导致的心肌缺血,但是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也都可能导致心脏动力不足,需要去正规大医院综合评估。杨杨介绍,超龄的“发动机”还可能出现“异响”,即出现心律失常,例如“心房颤动”,就是心脏跳动不规律。据权威研究,“心房颤动”就是心脏老化的一个体现,不规律跳动的心房容易长血栓,血栓脱落又可引起脑梗塞等多种并发症。
“人未老心先老”与现代人群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吸烟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冠心病更“喜欢”男性、吸烟、“三高”(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人群,以及有家族史的人群。
为倡导公众管理好心脏健康,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等部门发起了“健心行动”,倡导公众进行健康管理,降低心血管疾病带来的死亡率。公众可通过访问“健心行动”微信公众号参与“心脏年龄”测试。跟随提示回答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总胆固醇、是否吸烟、是否有糖尿病这8道问题,就可得出自己的年龄与心脏年龄是否一致;系统同时还会给出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程度(概率)。
本测试题主要适用于45岁以上人群,测试结果对35~45岁人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杨杨医生表示,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个测试也许不太完美,但是从简单易行的角度出发,通过这个测试大致可以看出心脏老化的程度,有助于提醒人们尽早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心脏健康状况。
保养心脏须做长期投入
汽车的发动机出问题可以随时更换,心臟这个“发动机”可是轻易更换不得,只能平时注意保养。
1.投资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是伴随一生的危险,投资你的动脉健康就像投资养老保险。”为动脉投资,是本刊编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胡大一教授给大家提供的第一份新年健康规划,而投资动脉,需要从年轻时做起。
别认为年轻就不把健康当回事。如果饮食不健康、大量吸烟,特别是过度疲劳,到中年以后,就可能把心血管病的“火山”弄爆发了。血管中“垃圾”越堆越多,就像包饺子,饺子馅儿越来越多,皮越来越薄,破裂的危险越来越大。建立良好的饮食及运动习惯,就相当于为动脉投入养老保险。胡大一教授提醒,不能认为我才30多岁,身体没毛病,所以烟照抽,酒照喝,肉照吃,不运动。其实这就是病根,预防一定要前移,一定要在18岁以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否则到四五十岁就晚了。
2.饮食上牢记要三少三多
火箭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专家委员胡桃红指出,一半心脏病是吃出来的!他建议,饮食上要做到“三少三多”:
少吃盐 研究显示,在所有的不健康饮食方式中,高盐的危害最大,会导致血压和血浆胆固醇升高。建议全天的食盐摄入量最好不超过6克;试着用天然调味品代替盐,例如多用大蒜、姜、柠檬草等香料来调味;还要少摄入看不见的盐,比如酱油、味精等;餐馆菜品用盐量明显高于在家烹饪,因此应适当控制每周下馆子的次数,且要少点浓汤等。
少腌肉 香肠、培根、热狗、火腿等加工肉食含有较多钠、硝酸盐、磷酸盐等,如果是烟熏、烧烤肉食,还会含有多环芳香烃化合物,这些成分对心脏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应避免食用过多加工肉制品,红肉如牛肉、羊肉的摄入也要有所控制。
少吃糖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3个国家人口死亡原因后发现——长期高糖饮食者的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者短10~20年。砂糖、果糖等会让血糖升高,人体的高糖状态会造成胃肠、血管、肾脏的负担同时加重,导致心脏负荷加大,升高血压,进而引发心脏问题。过量的糖分还会造成脂肪堆积,增大动脉硬化的风险。嗜糖者可以从尝试吃点儿减糖餐或者从减糖食物开始,随后几周可以增加减糖的次数,几个月后,口味就会变淡;用水果、低脂牛奶和酸奶来代替甜食,或者用蜂蜜和果汁代替糖,都可以使糖的摄入量减少一半。
多蔬果 《美国医学会杂志》研究显示,蔬菜与水果的摄入不足同样是“伤心”的因素之一。 菠菜、韭菜、芹菜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可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胡萝卜、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有助于缓解动脉硬化;苹果中的纤维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每天吃1个,可促进胆汁酸的排泄,这些果蔬大家平时可以适当多摄入。
多谷物 全谷物不但可以防止身体吸收胆固醇,还可以降低甘油三酯,这两者升得过高都对心脏不利。所以,日常可以以全麦粉、燕麦、糙米、大麦、玉米、荞麦和小米等替代一部分主食。
多菌类 食用菌的健康优势是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微量营养素,能促进钙吸收、调节钙代谢、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含有菌类多糖,能提高免疫力、调节血脂等。
3.走路代替饮酒
每逢新年这种节假日,便常有因大量饮酒诱发脑出血病,喝死在酒桌上的事件发生。以往很多人认为,适量饮酒对保护心血管有一定好处。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片面的观念。长期大量饮酒会使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发生酒精性心肌病。胡大一教授建议,不喝酒的人没必要买酒预防心血管疾病,如果喝酒不舒服就不喝;喜欢喝酒的人要少喝,白酒一天50毫升,葡萄酒一天不超过150毫升,啤酒一天300毫升。
“如果每天坚持30分钟的快走、慢跑,就可以达到升高好胆固醇的作用。”胡大一教授自己就是限制饮酒、加强运动的实践者,他带计步器每天坚持走1万步,十一年来从未间断。而且,坚持运动有利于控制体重,要知道,肥胖也是心脏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4.积极治疗睡眠呼吸暂停
据睡眠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各种冠心病人数超过100万,其中猝死于睡眠之中者达30%,全球每天有3000多人发生与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的夜间死亡。广东省人民医院睡眠呼吸专科欧琼教授指出,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最典型表现,如果鼾声间断、高低不匀,那很可能是患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诱发高血压、心脏疾病等,严重将导致猝死。
成年人中患睡眠呼吸暂停的人群高达2%~4%,需要进行治疗的患者也不在少数,但真正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患者还是不多。欧琼教授指出,这与很多患者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认识不足有关,如果能早诊断,早治疗,那么与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的许多心血管疾病可能就不会诱发,预后会更好。
5.经常大笑
《欧洲心脏学杂志》曾刊文指出,乐观者不易患冠心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项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喜悦、兴奋、乐观、满足等积极情绪每上升一个等级,患冠心病的风险就会下降22%;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发现,欢笑可以释放压力,保护血管内皮,让血液循环更顺畅。因此,每天和身边的同事、亲人、朋友谈笑风生,放声大笑,心脏将因此受益。当然也要避免大笑过度导致“喜伤心”。
6.每年体检1次
对于健康的中年人,应每年进行1次体检,心血管方面的检查应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有条件的可以做心脏负荷试验,以早期了解心脏是否存在缺血的情况;而有高血压的人,还要做超声心动图;而原本就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则应半年左右,在医生指导下进行1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