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动态漫画创作研究
2020-02-10刘函铄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漫画作为一门艺术,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尤其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流行文化。新媒体背景下,动态漫画取代传统静态漫画受到广泛重视。动态漫画的创作主要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社会、生活、自然、伦理等内容,以此来提高漫画作品的外在美感和内在价值,提高漫画的可阅读性和阅读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 动态漫画 创作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信息技术进入人们生活,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纸质漫画已经不适应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基于新媒体进行创作和传播的动态漫画成为时代潮流。一方面是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传统漫画的静态表现手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阅读要求,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的动态漫画艺术表达形式给予人们耳目一新之感,具有更好的阅读效果。另一方面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各种阅读工具完善,为动态漫画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比起传统纸质静态漫画,动态漫画的阅读更加便捷。本文就新媒体时代动态漫画创作进行探讨。
一、漫画的分类
漫画是一种没有国界的艺术,也是一种没有国界的语言,是艺术家用来反映社会、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漫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漫画的形式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革,具有越来越丰富的特征。目前常见的漫画类型有四格漫画、讽刺漫画、连环漫画、新时期漫画。四格漫画主要以四个分开的画面来进行故事的阐述,四个画面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能够对一些简单的事件进行阐述。连环漫画主要以联系的、一页一页的画面来阐述一个事件或是一个事件的某个过程,其画面较为简单,易于阅读和理解。讽刺漫画主要是以一幅画面来对社会中存在的某种现象进行阐述,以此引发人们进行思考。讽刺漫画具有暗喻、借指的特征,其画面简单但意义深远,理解相对较为困难。新时期漫画是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发展而来的,其在创作方式、传播方式上与其他漫画不同,其具有契合時代、与时俱进的特征,契合新时代漫画市场的需求,具有可发展性。在新媒体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而存在的新时期漫画成为主流。
二、新媒体时代动态漫画创作研究
传统静态漫画主要以书刊、报刊等纸质媒体进行传播,其传播范围狭窄、传播成本较高。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传输方式发生变革,新媒体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相比纸质传媒而言,新媒体具有时效性、高容量、便捷性特征,其改革了传统漫画的传播方式。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出现,克服了传统漫画发展问题,智能化的技术手段让漫画的排版、传输等变得简单便捷,为动态漫画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漫画家进行创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工具,为动态漫画形成提供了有效条件。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扩展了漫画的传播途径、传统范围,为动态漫画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新媒体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不断变化,动态漫画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趣味性因素,成为人们快节奏生活的一种舒缓剂,受到大众的喜爱。
(一)新媒体技术改进了漫画呈现方式
传统纸质漫画主要是一页一页地进行呈现,读者在进行阅读时难以对前后页内容进行联系,导致读者难以融入漫画情景中,阅读体验较差。新媒体时代下电子漫画逐渐发展,电子漫画相对于传统纸质漫画而言,其具有容量大、便于携带、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对漫画内容进行放大缩小的特征,相比传统漫画而言,具有更好的呈现方式,能够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动态漫画是基于电子漫画而形成的,其对电子漫画的特征进行优化,将一页一页、一幅一幅呈现的漫画形式转变为动态形式,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感受,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新媒体技术为动态漫画的创作提供了条件
相比传统漫画而言,动态漫画具有更加优秀的艺术表达形式,其最显著的特点体现在一个“动”字,能够利用动态图的形式使得人物、画面鲜活、生动起来,将故事表达得更加清晰和细腻。动态漫画是介于漫画和动画之间的一种艺术,其创作原理与动画具有相似性,对于新媒体技术具有较高要求。但是动态漫画与动画也具有显著的区别,其表现形式仍旧具有页面性,只是使得页面联系起来,呈现出了一种动态之感。动态漫画是对普通漫画的一种优化,其在普通漫画基础上添加了动态效果,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能够给读者更好的带入感。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动态漫画的创作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动态漫画的发展。
三、结语
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传媒界的变革,纸质传媒受到冲击,以纸质媒介为传播途径的传统漫画行业逐渐衰败。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漫画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传统漫画中融入新媒体技术,改革漫画创作方式、传播形式,使得动态漫画走入人们的生活,推动漫画行业的发展。动态漫画具有更加先进的创作手法和创作理念,其契合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娱乐模式,具有可发展性。
参考文献:
[1]郭立业.新媒体时代动态漫画创作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1).
[2]牟川,张晓叶.新媒体时代动态漫画创作手法探讨[J].艺术科技,2015(11).
(作者简介:刘函铄,女,本科在读,吉林动画学院,研究方向:新媒体漫画)(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