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察洛夫小说中的新型商人形象
2020-02-10王洁谷兴亚
王洁 谷兴亚
摘要:冈察洛夫是19世纪伟大的俄国作家,他是19世纪30~40年代,俄国现实主义自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冈察洛夫的作品中充满着对俄国未来去向何方的探索,他站在温和的自由主义立场上,着力于塑造具有时代精神的、代表当时社会进步力量的新型资本家、实业家的“新人”形象。本文从其塑造的新型商人形象入手,分析冈察洛夫成功塑造出这些新型的商人形象与其家庭背景和早年生活的关系,并对冈察洛夫小说中体现的创作思想加以剖析。
关键词:冈察洛夫 自然派 现实主义 新人 布雷什金
伊万·亚历山大洛维奇·冈察洛夫(1812—1891)是19世纪伟大的俄国作家。他一生把普希金看作自己的导师,继承了普希金、果戈理批判现实主义的衣钵,是19世纪30~40年代俄国现实主义自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反对纯艺术的观点,是坚定的现实主义者。但是他的观点与车尔尼雪夫斯基、杜波罗留波夫等人所认为的依靠俄国淳朴的农民与村社就能实现或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有着严重的分歧。冈察洛夫的作品中充满着对俄国未来去向何方的探索,他站在温和的自由主义的立场上,着力于塑造具有时代精神的、代表社会进步力量的新型资本家、实业家的“新人”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冈察洛夫是吃螃蟹的第一人,他开创了正面描写商人形象的先河。
米尔斯基认为:“最伟大的问题小说家则当属屠格涅夫和冈察洛夫。”斯洛尼姆也指出,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戏剧方面的贡献,犹如果戈理、冈察洛夫与屠格涅夫在小说方面的成就一样。这一评价,从侧面突出了冈察洛夫的小说在当时的地位。高尔基称其为文学巨匠,将冈察洛夫的名字置于俄国第一流的小说家之列。
与冈察洛夫创作的主题相互关联的三部小说《平凡的故事》《奥勃洛莫夫》《悬崖》广受欢迎。他的这三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40~60年代俄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冈察洛夫在他的这三部作品中塑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实业家的商人形象,其中包括老阿杜耶夫、施托尔兹和杜欣。他们是新型资产阶级实业家的代表,是相对于落后的农奴制的先进生产力代表,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新人”。冈察洛夫之所以成功塑造出这些新型的商人形象,与其家庭背景和早年的生活不无关系。
一、冈察洛夫的早年生活与其商人形象的创作
冈察洛夫是出身于商人世家的知识分子。冈察洛夫家祖居辛比尔斯克,他的曾祖父就在那里经商。他的祖父前半生在军界任职,1750年代末以上校衔退役,获得贵族称号,开始在辛比尔斯克做生意。他的父亲是辛比尔斯克的著名粮商,自家拥有一支运粮船队,还有一座生产蜡烛的工厂。他事业有成,颇受人尊重,曾数次被推选为辛比尔斯克商人的首领。冈察洛夫的母亲娘家姓沙赫托林,外祖父也是一位商人,母亲自幼耳濡目染,颇懂得做生意。
冈察洛夫是俄国第一位受过正规商业教育的大作家。他在莫斯科商业学校学习过8年(1822—1830),玛丽亚·菲奥多罗夫娜皇太后是该校的名誉校长。由于他酷爱文学,未等商业学校毕业便找借口办理了退学手续。一年后,他被批准免去商人身份,才于1831年考入了莫斯科大学语言文学系。因为当时商人子弟是不准进入大学学习的。
冈察洛夫在俄国一流的大作家中是唯一一位曾长期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1835年,冈察洛夫进入俄国财政部外贸司任翻译,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到1855年底。他精通法、德、英三种外语,长期在英国化了的环境中从事外贸翻译,使他的视野大为开扩,这必然会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俄国一流大作家中,冈察洛夫是正面反映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并肯定其进步作用的第一人,是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上的代言人。冈察洛夫的小说中充满着对未来俄国去向何方的探索,他把新型的资产阶级实业家看作一股新生的社会力量,对他们寄予希望。俄国文史学家雷巴索夫在分析冈察洛夫创作的观点时认为,冈察洛夫出生在商人之家,后来又在外贸部担任过文员,这些经历将他“带进了一个独特的世界,一个屠格涅夫、格里格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当代俄国小说家都感到陌生的商业和官僚世界”。
二、俄国封建农奴制下的商人
布雷什金认为,俄国从彼得大帝时起就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这是俄国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一方面,统治阶级把农业看作根本,把贵族农奴主视为国家的中流砥柱,而商人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税收的重要来源。商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际上指的是商人和工厂主,即我们常说的实业界。另一方面,商人的子弟力争进入军界,晋升为贵族,以赢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作为平民,商人的子弟甚至不能进入大学学习,冈察洛夫也是因出身商人家庭,不得不经过申请,在被批准免去商人身份后,才取得报考大学的资格。
在19世纪俄国作家的作品中,大多数作家对商人持否定态度,商人多被刻畫成贪婪、狡猾的形象。更有文艺批评家与作家把商人看作“黑暗王国”的代表。杜波罗留波夫的《黑暗的王国》与《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分别发表于1859与1860年。这两篇文章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这是一个由于悲哀而低声叹息的隐藏的世界;这是一个由于疼痛而呻吟的迟钝的世界;这是一个像监狱里、棺材里一样寂静的世界,只有偶然才有一种低沉无力的、刚一产生立刻又衰竭死灭的嚅语渲染的一点活气。没有光明,没有温暖,没有空间,这种黑暗而拥挤的牢狱正在散发着腐朽而潮湿的气息……”杜波罗留波夫的黑暗王国论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愤怒、控诉与对社会底层人民的人道主义的同情。因此,杜氏的黑暗王国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获得了舆论的话语权。
三、冈察洛夫小说中新型的商人形象
所谓新型的商人形象是相对于旧的商人形象而言的。在19世纪灿若繁星的俄国文学作品中,正面反映商人形象的作品可谓凤毛麟角。果戈理的《死魂灵》中塑造了一个骗子商人形象——乞乞科夫。他意图购买农奴主手中的死农奴,以骗取押金,最后事情败露,逃之夭夭。乞乞科夫善于投机取巧,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则寓言名为《商人》,主人公安德烈的叔叔是个商人,他以次充好,卖掉了受潮变烂的呢子布头,收到的却是一张假币。自以为骗术高明,谁知却被人骗了。这则寓言反映出贪得无厌、唯利是图的商人形象。无独有偶,俄国戏剧之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自家人好算账》中塑造的富商鲍尔肖夫与《商人》中安德烈的叔叔如出一辙,他自作聪明,想利用女婿,用假破产的方式拒付所欠的债款,结果被女婿倒打一耙,私吞了其全部财产。这部喜剧揭露了商人重利的本质。而冈察洛夫见解独到,他在《平凡的故事》《奥勃洛莫夫》《悬崖》中正面反映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并肯定了其进步作用。
(一)冈察洛夫于1847年发表长篇小说《平凡的故事》。一方面,通过小阿杜耶夫揭露俄国农奴主贵族充满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已经走上穷途末路;另一方面,通过老阿杜耶夫肯定新兴资产阶级勇于进取,务实求变,是一股欣欣向荣的有生力量。同时也客观冷静地指出了资产者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痼疾。冈察洛夫站在进步的立场上,反对农奴制,反对把宗法制农村理想化,而把刚刚萌芽的资产阶级实干精神当作时代的精神来肯定和赞扬。《平凡的故事》受到了进步读者的热烈欢迎,小说刊登于《现代人》杂志上,杂志销量2700份,增印了600份。别林斯基在《1847年俄国文学一瞥》中给予《平凡的故事》高度评价。他指出,虽然《平凡的故事》的作者在文坛上完全是一个新人,但是他已经在那里占据一席最显著的地位了。
(二)冈察洛夫于1849年发表《奥勃洛莫夫的梦》,得到广泛的好评。1859年《奥勃洛莫夫》全文在《祖国纪事》上发表,举国轰动。革命民主主义评论家杜波罗留波夫在《奥勃洛莫夫》出版之后,发表了著名的评论《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论述了奥勃洛莫夫性格形成的阶级和社会根源,称他是“多余人”,但已不像奥涅金那样还有一定的活力,失去了任何力量。他认为是腐朽的农奴制毁灭了奥勃洛莫夫,因而应该彻底消灭农奴制。杜波罗留波夫的评论虽然抬高了冈察洛夫的声誉,但是他“把文学完全当成社会斗争的工具,衡量作品几乎只关注社会政治内容,而对艺术性关注较少,甚至强作解人,把一切都政治化,因此引起了冈察洛夫、屠格涅夫等人的不满,与之绝交”。
冈察洛夫完成了奥勃洛莫夫这个“多余人”的末代子孙的形象,宣判了农奴主贵族历史作用的终结,同时又塑造了实业家施托尔兹这个新兴资产阶级优秀代表的形象。他懂经济,会管理,全力开展国际贸易,在俄国国内外大展宏图,左右逢源,代表了社会的发展方向。他是奥勃洛莫夫的好朋友,却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施托尔兹处处关心帮助奥勃洛莫夫,为挽救奥勃洛莫夫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却无力改变其被历史淘汰的命运。就连一度痴心钟情于奥勃洛莫夫的完美女性奥尔加也最终选择了施托尔兹。虽然作者在小说中也写出了施托尔兹的缺欠,奥尔加婚后内心的不满足,但资本主义相对于封建农奴制社会的优势却无可辩驳地表现出来了。作者在小说中设计这样的结局表明:“懒惰的、软弱无能的农奴主奥勃洛莫夫必然会被勤奋的、强壮有力的资产者施托尔兹所代替,从而揭示出落后的农奴制必然要被进步的资本主义所战胜。”
(三)冈察洛夫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悬崖》发表于1869年,其构思却始于1849年,可谓二十年磨一剑,颇费周折。小说名从最初的《艺术家》改为《薇拉》,最后定名为《悬崖》。这反映出作者创作时的矛盾心理和思想变化。书中秉性善良、艺术天赋极高的贵族青年赖斯基干什么都浅尝辄止,终于一事无成。他的表妹薇拉追求有意义的生活,爱上了虚无主义者沃洛霍夫,又发现沃洛霍夫否定现存的一切道德规范,浅薄放荡。失望之后,薇拉的芳心投向了新型实业家杜欣。杜欣以最新的管理方式经营木材加工厂,卓有成效。他为人纯朴无华,埋头实干,前途无量。作者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了杜欣身上。薇拉的选择实际上就是社会的选择。作品中的杜欣是作者理想中的“新人”。他是老阿杜耶夫和施托尔兹的继续。小说延续了与停滞的农奴制生活斗争的主题,反映了19世纪40~50年代农奴制的深刻危机和宗法制生活道德基础的崩溃。就冈察洛夫本身而言,他是温和保守的自由主义者,他与革命民主主义者在俄国未来发展道路的问题上有着较大的分歧。正是这种分歧使得人们对他的这部作品产生误解。但无论如何,《悬崖》在读者中还是引发了轰动效应:发表《悬崖》的杂志《欧洲导报》订数骤增1500户,达5200份。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悬崖》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四、结语
冈察洛夫与19世纪俄国的其他作家不同,他塑造的资产阶级实业家形象务实、进取、善良、淳朴。在冈察洛夫的心目中,他们才是新生力量和新事业的代表者,是社会的进步力量,是能带领俄国走向未来的“新人”。冈察洛夫创作思想的形成与其出身商人世家及其早年的商务活动不无关系。晚年的他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说自己写的“不是三部长篇小说,而是一部。它们都由我所经历的俄罗斯生活的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过渡这根线,这个始终一贯的思想联系着,由这两个时代的现象在我的描述、肖像、场景及细枝末节中的反映联系着。”也就是说,塑造具有时代精神的、代表社会进步力量的新型資本家、实业家的“新人”形象,揭示俄国如何从封建农奴制时代过渡到资本主义时代是贯穿冈察洛夫整个创作道路的思想,是贯穿其三部长篇小说的主线。冈察洛夫的小说对新型商人形象(资产阶级实业家形象)进行了正面的描写和刻画,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相对于农奴制的优越性。冈察洛夫是19世纪俄国一流的小说家,堪称一代大师、文学巨匠,他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读。
参考文献:
[1]张洪榛.冈察洛夫和他的长篇小说[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2]易漱泉,雷成德,王远泽.俄国文学史[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3]任光宣,张建华,余一中.俄罗斯文学史(俄文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高荣国.冈察洛夫理想人物塑造的再思考[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9).
[5][俄]布雷什金.莫斯科商人秘史[M].谷兴亚,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6]曾思艺.俄罗斯文学讲座:经典作家与作品(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7][俄]德·斯·米尔斯基.俄国文学史[M].刘文飞,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8][俄]杜波罗留波夫.杜波罗留波夫选集(第一卷)[M].辛未艾,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王洁,女,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谷兴亚,男,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