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璞《闽川名士传》辑补考辨

2020-02-10庞国雄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登科诗话名士

庞国雄

(1.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莆田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黄璞,唐代莆阳黄氏“入莆始祖”黄岸第六世裔孙,自号雾居子,泉州莆田人(今福建莆田人),居莆田东黄巷里,大顺二年(891)崔昭矩榜进士,官至崇文馆校书郎。唐昭宗时,黄璞归隐乡里,杜门不仕,晚年修道于福州东山榴花洞。他是唐代福建有名的大儒,于史学、文学皆有建树,《唐书·艺文志》载其有《闽川名士传》《雾居子集》二书,今皆散佚。其《闽川名士传》被认为是福建历史上一部优秀的地方人物传记,兼具文学、史学价值。清代王谟《汉唐地理书钞》只存目《闽川名士传》一卷,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从《太平御览》辑《闽川名士传》片断两条,陈庆元《黄璞“闽川名士传”辑考》(以下简称《辑考》)一文辑有《闽川名士传》12条佚文。笔者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发现有关黄璞《闽川名士传》的新佚文,故此对《辑考》一文进行辑补,并对《辑考》的部分辑文进行考辨补充。

一、新辑文校考

(一)《闽川名士传》序

闽之水清山秀,为东南之尤。发其气象,散而为风雷之灵,凝则为寰宇之英。故秀杰之士,间而出焉。得时而起者,则析圭纡组,标为国华;失利而遗者,则抱节著书,留裨世教,代有人焉。然年祀绵邈,声尘仿佛,未闻编录,宁无阙欤?璞因见《楚国先贤传》《蜀都耆旧志》皆传于世,且瓯闽之士,不下楚蜀者亦众矣,岂无传记以流于世耶?遂自国朝神龙而后,博访得以进士上第者,章句略载,得失必书,分为六卷,目为《名士录》。其文仿史,其操履高特者,则从而褒之;义行亏缺者,则从而贬之,庶裨劝戒之道矣。其不列科第者,而有文学、行义尤著者,亦略而记之,用以激俗。昔仲尼修《春秋》,则奸臣逆子惧焉。今其书既成,善恶无隐,懈于名节者,诚可以谨其心矣!谨序。[1]819-820

这篇序文存于弘治癸亥(1503)《兴化府志·礼纪·艺文·纪载·杂记》,题为“《闽川名士传》序”,是黄璞为自己《闽川名士传》一书而写的序文。陈庆元《辑考》自《弘治八闽通志》辑有此文首句。

成书于宋太宗年间的《太平寰宇记》是最早引录黄璞此书的。其“全览四”之“江南东道”条下云:“自唐设举场,此州之才子间生,登科者甚众,黄璞纂为名士录。”[2]这正是黄璞自序文里所说的“瓯闽之士,不下楚蜀者亦众矣”“秀杰之士,间而出焉。得时而起者,则析圭纡组,标为国华”[1]819。《郡斋读书志》“闽川名士传二卷”条下:“唐黄璞撰。录唐神龙以来闽人知名于世者,效《楚国先贤传》为之。”[3]南宋王应麟的《玉海》卷二十四“唐《闽川名士录》”条下引晁氏《郡斋读书志》:“《三卷》,效《楚国先贤传》为之。”[4]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闽川名士传”条下:“唐崇文馆校书郎黄璞所记,人物自薛令之而下凡五十四人。”[5]据今陈庆元《辑考》所辑的10个篇章片断里,其中《薛令之》《欧阳詹》《林藻》《陈通方》《王棨》五篇是记录进士科及第者,考辨有据的《林杰》《陈岩》《林攒》三篇是传录未进士科及第之人,这正是黄璞“进士上第者”与“不列科第”之“文学行义尤著者”皆录的传录风格。《欧阳詹》一文真实纪录欧阳詹“狎伎”事实,这也是黄璞的史家“直笔”的精神体现:“义行亏缺者,则从而贬之,庶裨劝戒之道矣。”“善恶无隐,懈于名节者,诚可以谨其心矣。”[1]819而未进士及第的林攒为何能传录在册?在传文中黄璞说明了理由:“道不远,感而遂通。林生因心之感,上达乎天,累降祥符,坐获旌表,是谓天爵。岂下万钟之贵,遂登名此书,以耸孝道云耳。”[6]这又是其自序文所说的“不列科第者,而有文学、行义尤著者,亦略而记之,用以激俗”之作传初衷。

黄璞此部传记书目,《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二书著录黄璞此书书目全称为《闽中名士录》,《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世善堂藏书目》、《福建通志》(雍正本)、《福建续志》(乾隆本)等书著录黄璞此书书目全称为《闽中名士传》,《太平御览》、《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莆阳比事》、《直斋书录解题》、《兴化府志》(弘治本)、《国史经籍志》、道光《福建通志》《闽中录》《闽诗录》、民国《莆田县志》《闽川闺秀诗话》著录为《闽川名士传》。宋王尧臣《崇文总目》卷二“《闽川名士传》一卷·黄璞撰”条引“绎按”称:“旧本‘川’讹作‘中’,今据诸家书目及《玉海》引崇文目校改。”[7]而称为《名士录》的只有黄璞的这篇自序文及《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二书。笔者此文且以《闽川名士传》为书目来进行补辑,文中凡有涉及黄璞此传记的佚文皆以《闽川名士传》之书目辑之。

(二)书《闽川名士传》后

右《闽川名士传》三卷,唐崇文馆校书郎黄璞所著也。 璞,僖、昭间人,自号雾居子,好著书,多传于时。然其文寒涩弱陋无大体,又出晚唐诸人下。独是书纪闽士详甚,其平平无闻不能自列于史官者,赖以不泯,实有功于闽,闽传之宜。盖著录者凡五十有四,起中宗神龙,讫昭之大顺。历岁二百,而上春官第者才四十而三,不足以当国朝盛时一岁士。文治兴衰,相万如此?韩文公曰,闽人举进士繇欧阳詹始,史因之。今考是书,其前盖有薛令之林藻,以《登科记》验之,信然。韩公偶不致详耶?抑以詹同年生尊之也?书藏于人不广,多脱误。顷,予以太清楼秘开本是正之,然后可读。又有“传后题”累四百言,益猥酿,且于传无益,则弃弗取,他有未韪者姑存之,须善本云。绍兴乙巳八月,刻于长乐郡学舍。[8]3992

此跋亦见于宋庆元三年(1197)书隐斋刻本《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六、《宋代编年史》第四卷,题为“书闽川名士传后”。洪迈曾受黄公度长子黄沃邀请帮忙整理黄氏族人文集,《莆阳黄御史集》有篇洪迈序,序言中说:“御史之从兄校书君璞者,名见集中,有《闽川名士传》及《雾居子》。予曩时尝叙之矣,故不辞而书。”[9]由此可见洪迈在给黄滔集子作序之前也给黄璞的文集作过整理,这篇跋应当就是当时他在整理校对黄璞的《闽川名士传》时所作的。《辑考》“林攒”篇中“黄子曰”一句即洪跋语中所言之“传后题”。《宋代序跋全编》标明此跋文录自宋庆元三年(1197)书隐斋刻本《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六,且文后有“绍兴乙已:按绍兴无乙已年,当有误。”[8]3992《宋代文学编年史》第四卷“绍兴十九年已巳(1149)”的“八月”条下亦录此跋文,文后并有“按:绍兴无‘乙已’,当为‘已巳’之误”。[10]

(三)许稷

许稷挟策入关,遇舍人陈翊、四门助教欧阳詹、校书郎邵楚长、侍御林藻。在京师,闽川举子醵酒食,会诸先达,詹以稷为乡人亲故,特与之。藻酣,乃戏曰:“今日之会,子何人斯,辄冒其间。”稷投杯愤悱,曰:“男儿患不能立志霄汉,其有扃鐍,王侯出处岂必常耶?叨此一飧,稷之过矣。”遂哕酒而去。深入终南山隐,学二年,出就府荐,遂擢第。[11]

此条“许稷”传记存于《登科记考》卷十五“贞观十七年进士”条下。《福建通志》卷六十六、《莆阳比事》卷一“愤悱投杯”与《晋江县志道光本》卷七十五“杂志上”所载“许稷”条亦详,《重刊兴化府志》卷四十四记载简略,但诸本皆注出《闽川名士传》。《八闽通志》卷八六称“事出《闽中名士传》”。[12]《莆阳比事》卷一“愤悱投杯”条另记:“许稷,字君苗,莆田人。”[13]《八闽通志》卷七十二“文苑”记其“贞元十八年擢进士第。历南省员外郎,终衡州刺史”[12],《重刊兴化府志》《莆阳比事》亦记其“贞元十八年擢第”。[1,13]徐松《登科记考》卷十五“许稷”条下据唐黄滔《司直陈公墓志铭》考其登第年是贞元十七年(801)。[11]刘海峰《唐代福建进士考辨》亦据唐黄滔《司直陈公墓志铭》及《祭陈侍御(峤)》考许稷的登第年是贞元十七年。[14]笔者查阅黄滔《莆阳黄御史集》上述二文,许稷登第确是贞元十七年,即801年。《全唐诗》录其二诗,《全唐诗外编》补诗一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六。

(四)林蕴

林蕴仕不称意,纵酒自适,多忤时政。刑部尚书白居易赠诗戒之曰:“世上如今重检身,吾侪恃酒似狂人。西曹旧日多持论,慎莫吐他丞相裀。”[13]645

此条《八闽通志》卷八十六“兴化府”、《福建通志》卷六十六及《全闽诗话》(1)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卷一所存同。《全闽诗话》“裀”作“茵”。 明代陈耀文《天中书》(四库本)卷四十四有载:“时酒以王,林蕴仕不称意,纵酒自适,多忤时政。刑部尚书白居易赠诗戒之曰:‘世上如今重检身,吾侪恃酒似狂人。西曹旧日多持论,慎莫吐他丞相裀。’”[15]注引《闽中高士传》。疑当是《闽中名士传》,即笔者所言之《闽川名士传》。辑文中所言之白居易一诗,查《白氏长庆集》与《白香山诗集》,均无此诗。而在钦定四库全书《元氏长庆集》卷十六有首《送复梦赴韦令幕》诗:“世上如今重检身,吾徒耽酒作狂人。西曹旧事多持法,慎莫吐他丞相茵。”[16]和辑文中白居易赠林蕴(字复梦)的诗极其相似,疑当为元稹所作。

(五)句

儒者之宅。[17](梁章钜《闽川闺秀诗话》卷三“梁韵书”条下)

梁章钜《闽川闺秀诗话》卷三“梁韵书”条下云:余新旧宅皆在黄巷,为唐黄德温(璞)先生故里,即《闽川名士传》所谓“儒者之宅”也[17]。明代吴源《莆阳名公事述》一文称:“御史(即黄滔)与从兄璞居涵江黄巷。”[9]354黄璞是黄氏“入莆始祖”黄岸的六世孙,为莆田前黄的始祖。而莆田涵江黄巷是黄氏感念福州旧居黄巷而依旧用其名。

二、原辑文补辨

(一)《全唐文·黄璞卷》三篇文皆出自《闽川名士传》

《全唐文》卷八一七今存黄璞文三篇,分别是《林孝子传》《王郎中传》和《欧阳行周传》。陈庆元《黄璞“闽川名士传”辑考》一文在《林攒》条考证说:”“《全唐文》录黄璞传文三篇,即《林孝子传》、《王郎中传》、《欧阳行周传》。考本文所辑《太平广记》中的《欧阳詹》其文字除个别与《欧阳行周传》小异、且不录河南穆道玄诗外,没有太大的不同,所以,《全唐文》所录《欧阳行周传》即《闽中名土传》中的《欧阳詹》,两文实即一文。如果这样推断大体不误的话,那么,《全唐文》中的《林孝子传》、《王郎中传》也当即为《闽中名士传》中的《林攒传》和《王棨传》,故加以辑录。”[18]笔者查阅清代郑方坤的《全闽诗话》①卷一“欧阳詹”条引文,几与《太平广记》所录之文同,皆在引文后注出《闽川名士传》。邑人真德秀在《跋欧阳四门集》中称:“嘉定已卯,郡士林彬之余言,四门之文之行,昌黎韩文公盖亟称之,至黄璞为《闽中名士传》,乃记太原妓一节,观者疑焉。近岁黄君介、喻君良能皆尝为文以辨,谓宜登载编末,以澡千载之诬。余曰:四门之行,获称于昌黎,而见毁于黄璞,后之君子将惟昌黎是信乎?抑惟璞之惑乎?二君虽无言可也,不载之编末亦可也。”[19]2883真德秀此言明确欧阳詹的传记出自黄璞的《名士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言:“《欧阳行周集》,唐欧阳詹撰。詹字行周,泉州人。《太原赠妓》一诗,陈振孙《书录解题》力辨函髻之诬。考《闽川名士传》载詹游太原始末甚详。”[19]1740很清楚,欧阳詹的传记就是出自《闽川名士传》。清徐松《登科记考》卷十三“贞元八年进士·欧阳詹”条下有一段简短引文应是《全唐文》“欧阳行周传”的节录。至于为何《全唐文》“欧阳行周传”不录河南穆道玄诗,当是录自洪迈整理过的三卷本《闽川名士传》。洪迈认为黄璞《闽川名士传》有些传文的“传后题”“于传无益”,私自删去。应当补上,以备全本。

《全唐文》卷八一七黄璞《林孝子传》一篇文末有这样一段文字:

黄子曰:“天道不远,感而遂通。林生因心之感,上达乎天,累降祥符,坐获旌表,是谓天爵。岂下万锺之贵!遂登名此书以耸孝道云尔。”[6]8603

这段文字为黄璞对林攒的评论,即洪迈《书〈闽川名士传〉后》中所谓的“传后题”。这段文字论述了林攒孝心感天,孝道应当发扬,所以黄璞将他记录在“此书”。而这“传后题”中的“此书”二字正是可以表明此篇传文系出黄璞《闽川名士传》一书。《莲峰阙下林氏族谱》亦有存林攒的传记,文字与《全唐文》无异,并于题下注“唐·黄璞·闽川名士传”。另有宋代吕夏卿的《重修旌表门闾碑记》一文称:“林攒之名,既见于唐史,既载于《实录》,至新书成,列于《孝友》。”(2)参见莲峰阙下林氏族谱编写组编:《莲峰阙下林氏族谱》,莆田市图书馆馆藏,1991年版,第179页。此处所言《实录》即指黄璞的《闽川名士传》。因此,据上所述,可以断定《全唐文》中的《林孝子传》一文即出自黄璞的《闽川名士传》一书。

《全唐文·黄璞卷》之《王郎中传》传录的是唐时闽地福清人王棨,官至水部郎中。王棨文集《麟角集》里也存有《王郎中传》,题下注“唐乡贡进士黄璞撰”。[20]清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三“咸通三年进士三十人”之“王棨”条下传记也注引“黄璞《王郎中传》”[11]841,值得注意的是,徐松对这篇引文有一处校正,行文如下:

时毅夫中承尹京兆,怒涯不取旨撝,命收榜,扱破名第申(“申”原误为“甲”,据《全唐文》卷八一七改)省。[11]840

据此可知,徐松此处的引文并非来自《全唐文》中所收的《王郎中传》,而是另有他篇,但篇名相同。这三处的王棨传记篇名相同,内容也是大同小异。南宋王楙《野客丛书》卷十三“晋王氏数派”条下言:“按家谱,十世祖讳棨,仕唐为水部郎中,见《闽川名士传》。”[21]3乾隆二年(1737)成书的《福建通志》卷五十一“文苑”:“王棨……累官水部郎中,事迹见《闽川名士传》”[22]3又《乾隆福清县志》卷十四“人物志·文苑·王棨传”:“事迹见《闽川名士传》。”[23]363这三部书传记王棨时同时注明“事迹见《闽川名士传》”。《全唐文》成书于嘉庆十九年(1814),晚于上述三书,且至今可见的王棨较为完整的传记只有这三篇同名传记《王郎中传》。可以判断,三篇同名传记《王郎中传》即是黄璞《闽川名士传》散佚的一篇。另外,《全唐文·黄璞卷》之《王郎中传》及《麟角集》之《王郎中传》皆云:“咸通二年郑侍郎谠下进士及第。”[6]8603按:“二年”应为“三年”之误。《登科记考》卷二十三“咸通三年·进士三十人”之“王棨”条下徐松所引的《王郎中传》一文即为“咸通三年郑侍郎从谠下进士及第”,[11]840明确纪录其登第年,还有揭榜人为郑从谠,而非郑谠。《旧唐书》卷一五八《郑馀庆传》附《郑从谠传》云:“咸通三年,知贡举,拜礼部侍郎。”[24]13

(二)原辑文补辨

笔者同时对《辑考》辑文进行存录出处及考证补充,现按陈庆元《辑考》辑文顺序依次补辨。

1.序

清徐景熹《福州府志》(乾隆本)卷三亦有记:“黄璞《闽中名士传》:‘山清水秀,为东南之尤。’”[25]

2.薛令之

除《太平御览》卷九二三“斫木”条记《闽川名士传》之薛令之事外,《太平广记》卷四九四“杂记”、宋施元之的《施注苏诗》卷四注引、南宋《古今诗话》“明皇题诗”条皆有录薛令之事,并注出《闽川名士传》。清郑方坤《全闽诗话》卷一引《闽书》,本事略同,当出《闽川名士录》。《辑考》此条云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有录薛令之事,有误。《太平广记》卷四九四“杂记”云:“神龙二年间,长溪人薛令之登第。”[26]《八闽通志》(弘治刊本)卷五十五:“薛令之,神龙元年(705)进士。”[13]按:清徐松《登科记考》卷四“神龙二年”记“进士二十三人”薛令之列其二。“元”当为“二”之讹。

3.欧阳詹

除《太平广记》卷二七四、《唐诗纪事》卷三十五有记《闽川名士传》之欧阳詹事外,《全闽诗话》卷一亦有记,并注出《闽川名士传》。《全唐文》卷八一七和《登科记考》卷十三同有《欧阳行周传》,实亦出黄璞《闽川名士传》,笔者已做考证。另,欧阳詹著《欧阳行周文集》十卷,《全唐诗》收其诗一卷。

4.林攒

除《全唐文》卷八一七有记《闽川名士传》之林攒事外,《莆田阙下林氏族谱》《阙林家谱》《莲峰阙下林氏族谱》皆有记,并注出“唐黄璞‘闽川名士传’”。《新唐书》卷一九五“孝友传”:“林攒,泉州莆田人。贞元初,仕为福唐尉。母羸老,未及迎而病。攒闻,弃官还。及母亡,水浆不入口五日。自埏甓作冢,庐其右,有白乌来,甘露降。观察使李若初遣官属验实,会露晞,里人失色,攒哭曰:‘天所降露,祸我邪?’俄而露复集,乌亦回翔。诏作二阙于母墓前,又表其闾,蠲徭役,时号‘阙下林家’”。[27]

5.林藻

除《太平御览》卷五八七“赋”条、《说郛》卷五十八(上)“闽川名士传”条记林藻事外,《太平广记》卷一八○“知贡举三”“尹枢”条、李俊甫《莆阳比事》卷一“林藻”条、《天中记》卷三十七和《莆阳黄氏通书》文献篇“诗词文赋”条亦有记,并皆注出《闽川名士传》。其中,《太平广记》卷一八○记事最详,《登科记考》卷十二“贞元七年·林藻”条下注:“《太平广记》引《闽川名士传》。”[11]457《莆阳比事》卷一“林藻”条下并有补足其《珠还合浦赋》之四句,此四句为:“珠之去兮,山无色兮氛气冥冥,海无光兮空水浩浩,珠之来兮,川有媚兮祥风习习,地有润兮生物振振。”[12]717《重刊兴化府志》卷四十四“文苑”亦有记此四句。另,《说郛》和《莆阳黄氏通书》林藻传文中“假寝”当为“假寐”;《太平御览》《说郛》《天中记》和《莆阳黄氏通书》林藻传文中“悟”当为“寤”,因前文叙其“假寐”。

6.林蕴

《辑考》所辑有关林蕴之文除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四“林藻欧阳詹相继登第”条引黄朝英《缃素杂记》有录外,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卷一“感激铭砚”条亦有记,大略相同,后注出“闽川名士传、泉南录”[12]719。靖康《缃素杂记》补辑之二十四“闽人始登第”条注辑自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四。另,《元氏长庆集》卷十四有首送林蕴的诗《送林复梦赴韦令辟》,[16]卷十六亦有《送复梦赴韦令幕》[16]一诗,此二诗题均称林蕴字为“复梦”。《重刊兴化府志》“忠义”条下以为其字“梦复”,[1]1103误。莆田林氏族谱相关记载亦有错用。

7.陈通方

除《太平广记》卷二六五“轻薄一”记《闽川名士传》之陈通方事外,《登科记考》卷十三、《古今图书集成》“交谊典·同年部”亦有记,并注出《闽川名士传》。《全闽诗话》卷一“陈通方”条注引自《唐诗纪事》。《唐诗纪事》卷三十二所记陈通方事较略,当出《闽川名士传》。而《登科记考》卷十三所录最详,并记明陈通方于“贞元十年顾少连下进士及第”。[11]489

8.周匡物

除《太平广记》卷一九九“文章二”、《说郛》卷五十八(上)“闽川名士传·黄璞”条记《闽川名士传》之周匡物事外,明胡我琨《钱通》卷二十八“词话”、《全闽诗话》卷一、《福建通志》卷六十七“杂记·丛谈三·漳州府”皆有记,并注出《闽川名士传》。《登科记考》卷十三“元和十一年·进士三十三人·周匡物”条考引并注:“《太平广记》引《闽川名士传》。”[11]665

9.林杰

除《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幼敏下”记《闽川名士传》之林杰事外,北宋阮阅《诗话总龟(后集)》卷五“幼敏门·林杰”文后注出“闽川名士传”,但行文多误漏。《唐诗纪事》卷五十九“林杰”条引文未注出处,其文所述几与《太平广记》《诗话总龟(后集)》同,当出《闽川名士录》。《全闽诗话》卷一“林杰”条下注引《唐诗纪事》。

10.王棨

除《全唐文》卷八一七“黄璞《王郎中传》”外,《登科记考》卷二十三“咸通三年·王棨”条下引黄璞《王郎中传》与《麟角集》里“唐乡贡进士黄璞撰”之《王郎中传》皆出自《闽川名士传》,前文已作相关考证。

11.陈岩

除《淳熙三山志》卷四“地理类四”、《闽书》卷三十二记陈岩事引注出《闽川名士传》外,《全唐诗补编》有陈岩小传并录有其诗作二句,全文如下:

岩,颍川人。黄巢入闽,岩聚众号九龙军。福建观察使郑镒奏为团练副使。中和四年,岩逐镒自称观察使,朝廷从之。大顺二年卒。诗二句。(《全唐诗》无陈岩诗,传据《唐方镇年表》卷六)

句:金甲终不卸,将分理立忧。 (见《吟窗杂录》卷十四《闽川(原误作“山”)名士传》)[28]1254

可知黄璞《闽川名士传》存有陈岩诗作。《福州府志》(乾隆本)卷十四“坛庙一”记:“古来之王、侯、将、相丰碑巨阙,荒凉澌灭者何限,若陈公之官爵薨逝,备书于纲目,而黄璞所撰铭文,所谓厝于敦业乡太平里者,又历历可考。”[25]卷二十三“冢墓”记:“陈观察使岩墓,在太平里。岁久湮没,土人盗开墓穴,铭石遂出。文为参军黄璞撰。”[25]卷四十六“名宦”:“陈岩字梦臣,邵武建宁人……授都团练副使、泉州刺史……王潮据泉州,惮岩威名,请降,岩表潮泉州刺史。大顺二年,岩病,召王潮,欲授以军政,未至而卒……潮……葬岩于北郊敦业乡太平里。潮素服临葬,郡人校书郎黄璞铭其墓。”[25]卷之七十三有黄璞《司徒观察使陈岩墓志》一文,[25]《竹间十日话》 卷三亦有记:“《司徒观察陈岩墓志》,莆田黄璞撰,在今侯官县北门陈观察墓。文见璞集。”[29]《唐文拾遗》 卷三十三有载黄璞此文,文章开篇云:“呜呼!府君以大顺三年正月二十九日薨变,春秋四十有四……江夏黄璞为《名士传》以伸之,又为《神道碑》以明之。”[30]可见《淳熙三山志》卷四“地理类四·子城”所言之《岩传》,当确为黄璞《闽川名士传》的陈岩传记。

12.欧阳澥

此条《辑考》考证认为此则疑出自《闽川名士传》。原因有二:一是记佚闻佚事及相关诗文,风格有类以上诸条;二是在欧阳澥前特加“闽川”二字,与《闽川名士传》书名之“闽川”合,当非偶然。故亦附于笔者小文之末。此证备以一说。《唐摭言》卷十、《全闽诗话》卷一、《晋江县志道光本》卷七十五“杂志上”关于欧阳澥的文字大致相同,《太平广记》 卷一五八“定数十三·欧阳澥”条下注引《摭言》,文字几与《唐诗纪事》卷六十七所记同,当出自《唐摭言》。

三、结 语

黄璞《闽川名士传》大致成书于晚唐五代之前,无奈恰逢乱世,全书散佚不存。《太平御览》所载人物不乏唐时闽人,但明确标明所记出自《闽川名士传》不多,当是《闽川名士传》在五代十国已是散佚。从黄璞的自序文和洪迈的跋语来看,《唐摭言》和《唐诗纪事》关于闽地名士的事迹记载当源自《闽川名士传》,但因其所记不标注出处,故对其所记不能确定为出《闽川名士传》。后来的《八闽通志》《福建通志》《莆阳比事》《全闽诗话》或言出自《唐摭言》《唐诗纪事》,实当为引自《闽川名士传》。至于其他类书所引皆为节录,甚至新旧《唐书》的闽人小传也无例外。若依黄璞的自序文和洪迈的跋语来判断,结合徐松《登科记考》、刘海峰《唐代进士考辨》以及宋代徐铎《唐进士崇文馆校书璞公行述》,《闽川名士传》总共记传闽地名士53人之多,其中所记登第者大致有43人左右(含黄璞),《辑考》及笔者辑补才不过11人,另有40多人的传记尚缺。据《唐摭言》《唐诗纪事》《说郛》《闽书》《全闽诗话》《八闽通志》《福建通志》及所记相关人物的各自姓氏谱牒书籍所记,当皆出自或节录于《闽川名士传》,但限于上述类书没能标明具体出处,以至无法确定是否引自《闽川名士传》。笔者将继续进行此课题的研究,以期寻得更确切的证据,尽可能辑全《闽川名士传》,还原其本来面目,重新审视其文学性质及史学价值。

猜你喜欢

登科诗话名士
《世说新语》里的三种名士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曹陆军摄影作品
竞技足球比赛技术制胜因素研究
Optical scheme to demonstrate state-independent quantum contextuality
《世说新语》:在奇闻轶事中感怀魏晋名士风骨
区广安
闲吟居诗话(五则)
诗话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