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斗争:革命导师马克思最重要的“生命要素”

2020-02-10孙武安张慧中

关键词:共产主义斗争马克思

孙武安,张慧中

(1.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温州325000;2.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571158)

关于马克思的一生, 恩格斯曾这样评价:“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 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1](P602)2018 年5 月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纪念大会讲话中再一次高度评价了斗争在马克思生命中的特定意义和价值。所谓“生命要素”,可以理解为贯穿一个人一生的品格、品质,是其一切思想和活动的中心、主题和主线。 恩格斯把“斗争”作为马克思一生之中最突出、最鲜明,也是最重要、最生动、最有意义和价值的生命要素加以概括,决不是偶然的。众所周知, 恩格斯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 他们长期合作、相互信任,结下了不朽的革命友谊。 以他对马克思的深刻理解,这一评价堪称权威。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有的人对“斗争”和“革命”的话语颇有抵触,解读狭隘片面,甚至污化了其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斗争”和“革命”,包括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 也包括为人类自由解放和幸福而进行的一切探索和奋斗。 就本质而言, 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斗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根本最彻底的社会变革。 美好生活不是上帝恩赐的, 而是在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深刻领会马克思为追求人类自由全面发展而进行的伟大斗争, 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革命精神和斗志,继续推进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0 多年的伟大社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为确立和坚持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斗争

人类幸福美好的最大梦想、最高目标、最高理想是什么? 关于这个事关人类走向何方的重大课题,古今中外,先哲圣贤、思想家们各有探索,也提出了不少闪光的真知灼见。 中国有孔子、康有为、孙中山为代表的天下大同的伟大构想, 西方有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说。但是,他们没有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没有立足现实的社会实践,没有找到通向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 为了探寻并实现人类的美好未来, 马克思自青年时期便开始进行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思考, 他把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作为追求自身完美的最高境界。 他说:“在选择职业时, 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 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 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2](P6-7)为此,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博览群书,学习、批判并吸收前人的一切成果,最终确立了伟大而科学的共产主义理想。

马克思首先吸收了柏拉图的整体理想价值主义。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确立了崇高理想,立志做现实世界的普罗米修斯,窃取天火普照人间,期望为全人类探寻并确立一个最崇高最光辉也最有希望的理想目标。对未来理想世界的向往,是柏拉图理念论所指涉的政治图景,也是他毕生最大的愿景。其代表作《理想国》通过哲学王的管理制定社会规则,使公民根据社会规则,各司其职,城邦对公民则给予恰如其分的报答, 这是一个方方面面既井井有条,又充满正义的理想世界。马克思并未沉溺于柏拉图抽象思辨的理想主义世界中, 他打破了理念与感性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 不再停留于政治解放的狭隘视域, 而是将人类的彻底解放和幸福生活作为最终的价值诉求。 马克思还批判和吸收了莫尔以及18-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思想。1516 年莫尔创作了《乌托邦》,此书对私有制进行了尖锐辛辣的批判,断言“私有制乃是万恶之源”。在莫尔看来,只有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人类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平等与公平分配的原则。 与莫尔类似,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也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对未来人类的理想社会进行细致描绘。 马克思高度评价并认真吸收了前人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分析, 吸收了他们关于私有制是造成人类不平等、工人贫困根本原因的宝贵思想。 同时,马克思又指出, 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对未来社会运动变化的描绘过于详细,过于美好,从而对日益发展变化的社会实际就显得越来越缺乏说服力, 最终难免同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滑入了“乌托邦”的深渊而不能自拔。马克思进一步分析指出,人们的认识总“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1](P528)

马克思不仅批判地吸收了柏拉图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 同时也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维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马克思所确立和坚持的共产主义美好社会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3](P53)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摆脱了阶级对立的桎梏而获得了真正的平等与自由,人是社会的人,而不再是阶级中的人,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天赋与禀性去塑造全面发展的自己,充分拥有自由个性的自己。共产主义社会“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 给所有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 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4](P570)。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与以往哲学家和空想家们对未来理想社会构想的最大不同在于: 共产主义是基于唯物史观考察人类社会未来的走向。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构成人类社会运动的基本规律。共产主义不是遐想,而是建立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之上,因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 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3](P14)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历史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同样生产力的发展也是由低向高的过程,当生产力发达到一定的高度,共产主义便获得了实现的物质基础。此外,人民群众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性力量,“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如何摆脱一切被压迫阶级至今深受其害的精神奴役的出路……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5](P314)反观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5](P313)唯物史观的发现使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跳出了“乌托邦”的荒原,使人们认识到“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 它推翻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 并且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形成的前提看作是前人的创造, 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 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 ”[6](P574)因此,有理由相信英特纳雄耐尔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

马克思通过对前人思想的汲取和批判, 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但随之便遭到资产阶级和反对派的各种质疑, 乃至攻击和批判, 他们把马克思的学说称之为“某种‘有害的宗派’”乃至洪水猛兽般的“幽灵”。[5](P309)为捍卫和坚持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马克思同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进行了不懈斗争。 1844 年, 马克思对黑格尔主义思想的影响作了清算, 接着又对费尔巴哈的影响来一个彻底的批判;1845 年马克思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展开批判;19世纪40 年代末,马克思在经济学方面批判了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 随后同在欧洲大革命期间兴起的非科学社会主义政党学说作斗争; 19 世纪70 年代又同巴枯宁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斗争。

马克思的一生是与论敌斗争的一生, 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不仅充分展示了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也在不断展示真理的伟大力量。

二、 为创立和发展解放全人类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斗争

共产主义是美好而科学的伟大理想, 但它不是从天生掉下来的, 而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的结果。 这是一个伟大而艰辛的历史征程。 人类如何才能到达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 在马克思看来,必须建立“批判的武器”,即创立和发展解放全人类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说, 马克思一生都在为创立和完善解放全人类的科学思想体系而斗争。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在长期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特别是全面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创立的科学思想体系。 正如列宁所说:“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 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 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 ”[71](P284-285)马克思认为,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过程, 但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生产力极大发展、精神生活极大充实的基础之上, 同时由于共产主义社会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而来, 因此, 必须经历过渡时期,进而由低到高逐步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过程之中必须得到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并掌握国家政权。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至少包括六个基本原则:第一,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第二,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 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第三,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第四,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第五,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第六,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后, 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8]

为创立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他废寝忘食,博览群书,深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一切学科的知识, 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 马克思以惊人的毅力,满怀豪情,于1848 年同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之后,马克思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先后创作了《1848 年至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重要著作,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为严整的体系。 马克思一生饱受饥饿贫困和颠沛流离的艰辛和煎熬, 但崇高的革命理想顽强地支撑着他经常每天工作长达16 个小时。在给友人迈耶尔的信中,马克思谈到《资本论》的写作,“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 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9](P253)即便在多病的晚年, 马克思仍然坚持自己的既定目标,写下了数量庞大的历史学、人类学、数学等学科笔记。

在与贫困、饥饿和疾病斗争的同时,马克思还号召广大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资产阶级的“奴役”。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胜利绝非一日之功,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苦性的特点。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离不开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中指出:“工人们已经具备了作为成功因素之一的人数; 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 ”[1](P13-14)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 必须开展经济和政治斗争掌握国家政权。19 世纪70 年代,以拉萨尔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者主张通过超阶级的和平斗争实现共产主义, 并且在消费资料的分配上泛滥着平均主义思想。 对此,马克思进行了坚决批判。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1](P445)针对脱离生产条件的平均主义分配思想, 马克思强调:“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 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 ”[1](P436)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马克思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确立、 不断发展成熟的科学体系。

三、 为推动和领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而斗争

共产主义是理想和目标,是理论和学说,也是运动和实践。 马克思如何面对这场人类发展史上最伟大最深刻最艰辛的运动和实践呢? 除了创建科学的理论体系外,还需要诉诸实践,在实践中展现理论的物质力量,“理论一经掌握群众,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6](P11)他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伟大的革命实践家。 为了改变无产阶级和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马克思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

欧洲1848 年大革命前,马克思竭力为其提供理论指导,革命爆发后亲身参与,革命失败后进行系统总结和反思。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努力下,1847 年6 月“正义者同盟”被改造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口号由“人人皆兄弟”改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它制定了首个科学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 《宣言》极大地解放了工人阶级的思想,为1848 年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革命爆发后,马克思亲身参与,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他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继承得来的近乎全部遗产 (5000-6000 金法郎) 交予朋友购买武器装备支持革命。革命期间,马克思积极创办《新莱茵报》,在报刊中鼓动大众反抗贵族或大资产阶级。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马克思在《新莱茵报》中第一次提出了“暂时专政”的概念,后来则发展为“无产阶级专政”。革命失败后,马克思系统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撰写了《1848 至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等重要著作。

马克思不仅亲身参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而且积极领导和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马克思亲自参与了1864 年第一个国际性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的创建。 初创时的第一国际中,各个派别对组织的性质及其任务存在不同的认识与宗派打算。如何把第一国际锻造成具有明确方向的凝心共聚的国际组织,成为第一国际的头等大事。 “只有一个人清楚地懂得正在发生什么和应该建立什么;他就是早在1848 年就向世界发出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号召的人”。[10](P398)鉴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水平,马克思将斗争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重新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协会临时章程》,为协会的纲领奠定了理论基础,阐明了“无产阶级运动的基本路线”。[11](P36)第一国际建立后,由于第一国际成员成分的复杂,为确保无产阶级领导权,马克思极为重视无产阶级中央领导机构的组织建设。 他利用加聘权,将弗·列斯纳、卡尔·普芬德、格·洛赫纳和卡尔·考布等共产主义者增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此外还就中央委员会委员的条件和资格制定了规章制度, 如“本协会会员未预先缴纳其一年会费者,不得被选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会候选人的提名至少应在选举前一周进行, 选举时候选人不得在场; 只有领取了会员卡的人才能被提名为候选人”。[12](P496)在第一国际的革命斗争中,马克思始终居于指导地位,是名副其实的实际领袖。在他的指导下,确定了第一国际的无产阶级革命性质,把握了第一国际的理论方向, 帮助了总委员会运用灵活的斗争策略和工作方法。[13]国际工人协会因此而发展迅速,“在德国, 工人们开始公开对抗俾斯麦……在法国, 工人们同样以国际工人协会的名义集体反对拿破仑三世”。[14](P189)

马克思不仅把目光与视角放在欧洲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还始终密切关注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和命运, 并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推动者。 1870 年,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形势下, 法国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 马克思立即全身心投入这场伟大的群众斗争, 每周召开总委员会例会讨论巴黎的最新局势, 并且保持与巴黎的联系。“马克思通过口头转达和书面方式就公社的斗争策略、军事防务、社会政治经济政策与措施,提出过许多宝贵的建议和忠告”。[15]遗憾的是,巴黎公社在经历72 天的战斗后最终遭到了失败。公社虽然失败,但是“巴黎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未来充满信心。 巴黎公社运动后,特别是在19 世纪80 年代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越来越成为人们公认的、明了透彻的、严谨科学的伟大理论。

随着斗争的深入发展,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越来越展现出世界性的特征。马克思认识到要实现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必须使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成为国际性的运动。 为此,马克思把目光投向了亚洲的反殖民斗争以及俄国的公社运动。从19 世纪40 年代直到临终前,他一直密切关注中国的动态。 “据中央编译局统计,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50 卷中,论及中国就有800多处”。[16](P492)马克思严厉斥责西方列强在中国贩卖鸦片的无耻行径,热情支持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反压迫的革命战争,对中国人民的悲惨遭遇充满同情并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寄予着期望。关于鸦片战争,马克思认为,“这场极端不义的战争……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 ”[17](P620)马克思坚信:“过不了多少年, 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做垂死挣扎, 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3](P628)此外,他还时刻关注着俄国社会的发展前景,特别是俄国农村公社的前途命运问题,论述了关于在落后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多种可能性和条件问题。马克思说,“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 就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 ”[1](P575)公社如果想要得到保全,就必须开展武装的革命,推翻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才能为公社扫除障碍。 “要想保全这个残存的公社,就必须首先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必须在俄国进行革命”。[18](P466)马克思的一生尽管只有短暂的65 年,但他始终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和推动世界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同时高度关注并充分肯定和声援一切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反剥削的革命斗争,始终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进行着不知疲倦的艰苦斗争。

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 马克思都是最富有激情的战士。 斗争是马克思身上最有力的诠释和发挥, 也是了解马克思一生始终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 恩格斯把“斗争”视为马克思最重要的生命要素,是对其一生所作出的最经典、最权威的概括。 为确立和坚持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进行各种不懈斗争、 为创立和发展解放全人类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大量艰苦斗争、 为推动和领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进行毕生斗争,这些正是“斗争”所以成为马克思“生命要素”的基本内涵。

四、弘扬马克思的斗争精神,接续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当今世界,有些人认为“革命”早已结束,“斗争”不再需要,进而质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合法性。如前所述,这是对“革命”“斗争”概念内涵的狭隘解读,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误读和曲解。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包括暴力的政治斗争、 军事斗争,也包括改造和建设新世界的经济斗争、思想文化斗争等一切巨大的社会变革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 有矛盾就会有斗争。 ”[19](P15)实现伟大梦想,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促进社会进步,必然面临伟大斗争。 中国共产党的梦想、使命和事业所以伟大,因为它始终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同时也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因为它不仅包括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同时也包括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直至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实现。毋庸置疑,这是一场空前伟大的社会革命。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推进这场伟大社会革命,必须也必然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其一,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坚决捍卫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资本主义的灭亡、社会主义的胜利、共产主义美好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这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运动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20](P347)革命理想高于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构筑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道义制高点。 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比喻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21](P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接续奋斗的一个重要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须也只能在坚守、 捍卫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现实斗争中逐步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以来就为之流血斗争的伟大梦想, 也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前赴后继、不断探索和斗争的伟大梦想。中国人民的不断探索和斗争,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近百年的艰辛探索和斗争, 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将实现的光明前景。 历史表明,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所以能前赴后继,创造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就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念。先烈先辈们深知,伟大理想未必能在自己手中实现, 但他们坚信自己的追求不仅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也完全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为真理而斗争,为真理而牺牲,无比高尚、光荣和神圣。 “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22](P8)现实生活中,名利、金钱、享乐、美色等种种诱惑也每时每刻在考验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即便是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道义制高点的伟大理想信念, 也需要在不同形式的斗争中坚守和捍卫,包括对内对外的各种思想斗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党性修养,“不论时代如何变化, 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23](P397)

其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4](P62-63)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 又是服务现实、 引领人类未来的理论,必然强调与时俱进、随地适应。 发展着的科学理论,将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 紧密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力量之源。 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 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 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24](P62-63)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 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不仅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同时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且善于进行重大理论创新的丰富智慧和巨大勇气。 社会发展没有止境,理论创新没有终点。在世界历史大发展大变革的21 世纪,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 马克思主义必将不断获得空前发展, 必将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其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保持革命热情,弘扬斗争精神,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为人类谋大同。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政治革命,而是一场深刻而伟大的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 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25]没有伟大斗争,不仅没有伟大社会革命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 也没有伟大社会革命的接续推进, 更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最终实现。 当今世界仍然面临着极大的不稳定性, 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利益冲突此起彼伏,国内外总有那么一些人和势力不愿意看到中国人民过好日子, 更不愿意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他们千方百计利用一切机会和方法,或思想政治文化,或经济军事外交,或隐蔽或公开,竭其所能干扰和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各类矛盾、困难、风险、问题和挑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有的来自自然,也有的来自人为,有的可预测,有的不可预测,有的源于经济文化社会领域,也有的源于政治军事外交和意识形态领域。 总之,“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我们要继续进行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26](P39)“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九十七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进行下去,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26](P37-38)

其四,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确保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斗争本领,提升党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 民族复兴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都是空想。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坚强领导取决于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把党建设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天然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作为领导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复兴中华民族、造福人类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方面要全面从严治党, 勇于自我革命, 要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 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 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 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27](P309-310)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注重实践,“要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28]要敢于更要善于同国内外一切企图分裂分化中国、一切企图阻挠中国统一和发展、 一切企图破坏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倒行逆施作坚决斗争。

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实现共产主义美好理想, 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彻底最深刻的伟大社会革命,因而其斗争最复杂最艰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不仅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客观要求, 也是人类推进一切进步事业的基本规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理想信念,更要努力弘扬马克思为人类为真理而斗争的伟大品格,充分汲取马克思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智慧, 让“斗争”成为我们最重要的生命要素,成为我们推进伟大革命和伟大事业的根本途径。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斗争马克思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