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整合与运用

2020-02-10宋学勤倪梦琪

关键词:理论课红色资源

宋学勤,倪梦琪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红色文化能够体现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来说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红色基因和弘扬红色文化, 他指出,要“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精神底色,是中华文明的进步成果,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思想底蕴。 正确引导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感知和认同红色文化, 使红色文化入脑入心,成为新时代青年追求进步、站稳立场、提升品德的不竭精神力量,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2]有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题。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本体论阐释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创新运用红色文化资源,首先要厘清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外延,明晰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和价值, 这是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现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当前学界相关研究涉及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等概念,为准确把握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外延, 有必要厘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学者指出,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 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3](P1)也有学者指出,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 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4]还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形式多样,有旧居、旧址、遗址等物质形式的,有文献、标语、歌曲等信息类型的,还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精神层面的,这些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功能独特,具有跨越时空的强大吸引力、冲击力和感染力, 对于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3](P1)

结合学界观点, 本文认为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创造的先进文化,是精神层面的概念;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的范畴基本一致,是红色文化的载体,包括红色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和精神文化产品。 红色文化资源以各种形式蕴含和表现红色文化, 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品质的集中表现, 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和青少年的成熟成长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鲜明的历史性和政治性,是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最直接的契合点,是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整合与运用的逻辑起点。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性特点,表现在其内容方面,即无论是红色遗址、英雄人物事迹还是文艺作品,其内容与历史真实发生的事件、真实存在的人物密切相关, 这些内容构成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主体;同时,红色文化资源的各种表现形式都指向共同的价值取向, 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 其存在就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的正确性的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 “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效地整合与运用红色文化资源, 既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也是对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二、 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整合的可能性

深刻把握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契合点, 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前提和逻辑起点。 红色文化资源所承载的革命性精神和体现的价值旨趣,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同质异构性, 这就使得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可能性。

1.内容同质: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天然资源

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伴随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奋斗历程, 反映了党的发展壮大历史和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 建设的奋斗历史, 红色文化的这一深厚内涵本身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 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中涵盖丰富的红色文化的素材, 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和共同的历史承载。

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详实、生动的素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包含了大量红色文化的内容,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将课本内容进一步具体化、直观化,使课程内容更加丰满、生动,进而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减少课堂教学中因知识点堆砌和理论说教带来的枯燥感。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例。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一代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5](P1)《纲要》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讲述列强侵华的史实和中国人民反击侵略的艰辛历程, 介绍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及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为中编讲授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 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做铺垫。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1949)》, 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战胜帝国主义侵略并最终取得民族独立、 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的过程,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时期是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2018)》, 讲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伟大进程,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整个课程为学生展现了完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 开设《纲要》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 “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5](P1)。 而红色文化资源正是这段党史国史的最直观的物质表现和最凝练的精神表达,红色文化资源所传递的精神信念与《纲要》课的教学目的存在高度的契合,其具体内容又能够极大地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在讲授《纲要》课的过程中,有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素材可以被引入课堂,具体来说,比如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中央苏区、延安、西柏坡等标志性地点旧址;建党以来产生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宝贵革命精神资源;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典型英雄人物事迹;《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保卫延安》等经典文学作品;《刑场上的婚礼》《高山下的花环》《铁道游击队》《中华儿女》《周恩来》《焦裕禄》 等经典影视作品;《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东方红》《长征》等经典音乐作品;《毛主席去安源》《开国大典》《江山如此多娇》 等代表性美术作品;《太行山上》《我的长征》《恰同学少年》《彭雪枫》《亮剑》《复兴之路》《建党伟业》《建国大业》《辛亥革命》等纪实性作品。这些都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救亡图存的历史记录, 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 可以极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之外,红色文化资源在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同样有诸多体现。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共同奋斗,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红色文化资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实践运用的一种证明, 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和发展的伟大历程的见证。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每一具体课程都离不开红色文化及其所展现的伟大精神,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近百年奋斗历程孕育出的历史文化宝藏,用最直观、最感性的方式,立体、全面地展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百年间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天然的资源。 合理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够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育人价值。

2.价值同一: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共同的精神内核

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具有政治性和学理性并存等特点。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就要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站位,使之既有政治性又有学理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应遵循“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2]。 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整体上的要求。 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价值取向上同源,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能够使之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的一种保障; 同时, 二者都具有知识性, 对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进行整合凝练, 能够增强课程的学理性。 可见, 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一致的理论和价值根基。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优秀文化传播的阵地,同时也是对腐朽、落后、反动文化进行批判的战场。 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 也要帮助他们深刻认识错误的社会思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 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 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6]红色文化资源为反击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提供了有力武器, 能够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历史虚无主义以编造“历史故事”、曲解放大所谓“历史细节”为主要手段,抹黑革命英雄人物、 篡改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 意图颠覆史实结论, 推翻唯物史观和人民立场, 在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中制造混乱、 消解历史、误导思想,妄图达到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而思想政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通过旧址和文物等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 直观生动再现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 通过革命战争中产生的歌曲、标语、信函内容等文献性红色文化资源,多维全面反映党和人民英勇顽强的精神风貌;通过现代影视和文艺作品等艺术性红色文化资源,全景深度展示重大历史事件和伟大斗争意义。 总而言之,有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传递的价值“不言自明”,让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和歪曲论点“不攻自破”。因此,从批判性的角度而言, 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于同样的立场, 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说服力。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 更广泛、 更深厚的自信”[7]。通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来帮助学生实现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 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更加深远持久。 红色文化资源中包含的真实历史遗迹、 鲜活的人物事迹和富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其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共通之处, 将其系统地整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 更容易使学生形成感性的情感认同, 能够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更加切实的感知, 并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做出更理性的价值选择。参观红色文化遗址、聆听英雄人物的故事,能让学生减少课堂理论灌输带来的枯燥乏味感;阅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观看经典的红色艺术作品, 能让学生的情绪备受感染。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课堂内外一切有效形式, 向青年学生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鲜活性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波澜壮阔, 让他们从中了解到近代以来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独立富强所做出的努力; 对学生讲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奋斗史,使学生增强民族荣誉感、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过运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让学生更能够感受并领悟到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并将其内化为将来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原生动力。整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更大的实效。

三、 将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落到实处

红色文化资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着丰富的利用价值,但能否发挥其价值,使其真正成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深厚力量, 关键在于将红色文化资源整合运用工作落到实处。

1.“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关键在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整合红色文化资源, 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关键也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应自觉增强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使自身信仰坚定、专业能力过硬,这是发挥创造性的基本前提。

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 教师要用人格去影响人格,用情感来激发情感,使“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2]成为现实。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具备合格的政治素养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才能引导学生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这要求加强教师自身人格建设,做为学为人的表率,以身作则践行所教所讲。其次,教师是文化传播者,是活的书本,是学生眼中最生动的典范。行胜于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率先垂范才能用好红色文化资源、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只有做到课堂内外言行一致、自觉践行所教所讲,才能在学生面前有说服力。教师是最直接接触青年学生的群体, 要在课堂内外践行其所教所讲,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教师只有严于律己、表里如一、知行合一,才能真正用理论引导学生、用思想影响学生、用情感感化学生、用行动带动学生。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熟悉红色文化资源,从而进一步去影响学生。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全面认识和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特征、内心需求,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实施思想引导和情感教育,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 使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更加灵活有效。

要让教师“讲好信仰”,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是最基本也是长期要求。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时,要求教师对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深入地研究探索,根据时代需要、 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其运用方式方法。教师是整个课程的主导者,他们对课程内容的认知程度决定了课程的高度,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教学等方面的水平,增强教师业务能力是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前提, 也是教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 因此教师首先要熟悉党史国史,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熟练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教会学生“以史为鉴”。 为此,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岗前培训、课程培训,提高教师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运用能力,使其培养自觉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意识, 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来开展教学与科研、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备深厚的科研实力,充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宝贵财富,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来; 要不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习——授课——再学习”的良性循环和思想升华。同时教师还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2],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要结合学术前沿、 社会前沿和国际前沿。

2.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去标签化”:衔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现实衔接,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提升思政课效果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 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2]。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教学目标。

红色文化涵盖了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漫长历史进程中所凝练的各种优秀文化品质,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全面。 但对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与红色文化孕育的环境相去较远,他们对于红色文化所承载的内容和精神可能会感到空洞, 在他们眼里, 红色文化很容易成为一种“标签化”的东西。而红色文化一旦被“标签化”,就容易使青年学生对其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着重研究如何在红色文化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联系,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去标签化”,与现实生活相对接、相关联,从而消弭学生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心理距离, 使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产生情感认同,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 衔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 首先,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将红色文化资源 “搬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开展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6]例如,运用数字化技术,将红色革命遗址、 革命历史文物等拍摄制作成小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在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穿插播放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红色经典歌曲等。又如推出“思政课VR 体验”,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VR技术结合起来,利用VR 技术观看天安门升旗、参观新中国成立70 年伟大成就展等,让红色文化资源“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们的实地观看感,感受现场氛围,情绪受到感染。 其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思政课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第二课堂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拓展,即可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又可增强教学实效。 例如,举办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专题文艺活动和红色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等, 这些活动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竞争、娱乐中学习红色文化知识、接受思想教育。 再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迁移”到红色文化资源富集地,使其由校内延展到校外。 充分利用红色旅游景点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红色革命旧居遗址、红色革命纪念馆和红色文物展览馆等地方, 组织开展现场教学;开展“重走红军路”“重走红军挑粮小道”活动, 模拟开展强渡泸定桥、 黄洋界保卫战等活动,进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红军行军的艰苦、战斗的艰险、生活的艰辛、获胜的艰难,从而感情受到冲击、灵魂受到洗礼、意志得到磨砺、精神得到升华。

3.“课程+思政”: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各学科专业教学中

红色文化资源不仅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相关,与其它学科也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他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6]。 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也要在学校各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红色文化资源涉及到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不仅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发挥其教育功能, 也能够在其他各学科中被挖掘并运用。 各门学科教学内容或直接或间接地与红色文化资源有着关联, 例如在物理课讲授航天知识时,教师如果能够将“两弹一星”元勋的事迹和“载人航天精神”渗透其中,学生就更容易对相关专业知识学习产生兴趣, 这种人文情怀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就要求学校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使红色文化资源全面地融入学校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培德育人作用,努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其他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全面落实“课程思政”,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索,切实做好发掘和整合工作。学校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带动其他学科专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这一传统由来已久,思政课教师在红色文化资源教学素材选择、 课程内容与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结合、 教学方式方法运用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宣讲等方法, 对不同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促进其他专业教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他们在教学中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切实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自觉担当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历史使命。

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红色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强红色文化建设、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职责。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宝贵资源, 是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政课创新的有效途径。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地整合并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既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也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 要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自觉性,并发挥其带头作用, 影响其他专业教师有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教学教育,实现学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把思政课延伸到课堂外、拓展到校园外, 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这一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理论课红色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