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炎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2020-02-09黎云清卢汝梅韦建华廖广凤

广州化工 2020年1期
关键词:苦参碱小檗生物碱

李 俊,黎云清,卢汝梅,韦建华,廖广凤,李 兵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炎症主要指活体组织对于各种损害因子所发生的防御性反应,一般表征为红、热、肿、痛。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的抗炎机制是主要影响炎症介质的相关性[1]。抗炎类生物碱一般是环状结构,氮原子位于环内,具有与酸成盐,显著的生理特点,主要包括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系生物碱、萜类生物碱、色氨酸系生物碱、甾体类生物碱、组氨酸系生物碱、鸟氨酸系生物碱、赖氨酸系生物碱。

研究生物碱类具有抗炎活性的化学成分,为预防与治疗各种相关炎症性的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系生物碱

1.1 苯丙胺类生物碱

He W等[2]研究从麻黄碱中提取的盐酸麻黄碱(EH)在巨噬细胞中的抗炎活性,同时评价了EH对树突状细胞的功能(DCs)的抗炎与调节活性。研究显示:EH可增加肽聚糖(PGN)刺激的树突状细胞产生抗炎细胞因子IL-10,且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与IL-12的产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炎症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戴贵东等[3]采用二甲苯诱发小鼠耳廓肿胀的方法探讨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 )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高剂量伪麻黄碱对小鼠耳廓肿胀度的抑制率为92.7%(P <0.05 ),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吴桂荣等[4]通过二甲苯小鼠抗炎造模实验观察得知,大剂量的药物可显著性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炎症(P<0.01)。在100~200 mg·kg-1均不同程度地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炎症反应,提示伪麻黄碱水杨酸盐对炎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贾宁等[5]采用蛋清、羧甲基纤维素与棉球致炎的方法,研究秋水仙碱(colchicine)的抗炎作用。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腹腔注射和灌胃对造模大鼠炎症的影响。结果显示,秋水仙碱对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腹腔注射秋水仙碱可显著抑制蛋清与羧甲基纤维素诱导的大鼠炎症反应。

李万等[6]采用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趾肿和肉芽肿诱导的炎症模型,对益母草碱(Leonurus)进行抗炎研究。结果显示,益母草碱对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渗出性炎症与肉芽肿形成的慢性炎症,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指出:益母草总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1.2 异喹啉类生物碱

1.2.1 普通异喹啉类

Qi W等[7]从伏生紫堇属植物夏天无(RHIZOMA CORYDALIS DECUMBENTIS)中分离得到生物碱1R,9S,7’S-O-methylegenine(a1)与两种新的生物碱:1S,9R,7’S-O-methyl egenine(a2)和1S,9S,7’S-O-methylegenine(a3)。研究显示:a1,a2,a3对大鼠多形核白细胞(PMN)释放β-葡萄糖醛酸酶的抑制率分别为41.3%,35.6%,32.4%。结论表明,三种化合物均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可望用于开发风湿性关节炎新药。这与夏天无中临床应用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密切相关。

Yan W等[8]从延胡索中分离得到紫堇生物碱(CA),通过代谢组学结合体内外相关研究分析,探讨CA的抗炎作用及可能的机制。采用后足皮下注射福尔马林诱导小鼠的急性炎症反应,通过检测足肿胀指数评价CA的抗炎作用,同时在体外检测相关的靶基因iNOS、NF-κB、TNF-α。结果显示,CA对小鼠的足肿胀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抑制了NF-κB,TNF-α 的表达。临床上可能成为替代阿司匹林的新型抗炎药物,为CA的临床应用和抗炎新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 吗啡烷型生物碱

李鑫等[9]采用角叉菜胶模型来评价青藤碱(Sinomenine)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青藤碱中各剂量均能显著降低角叉菜胶所致炎大鼠足组织TNF-α 与IL-1β 含量;在200~400 mg·kg-1可显著降低PEG2含量;400 mg·kg-1时可显著降低5-HT含量(P<0.05,P<0.01)。发现青藤碱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1β,PEG2和5-HT有关。

李晓娟等[10]选择具有正常巨噬细胞显著特征的7J74巨噬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观察药物青藤碱对于细胞株增殖、肿瘤坏死因子-α信使核糖核酸(TNF-α MRNA)以及NO合成等多靶点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青藤碱在1 mmol/L对细胞株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在1 mmol·L-1对TNF-a蛋白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93.64%;在500~1000 μmol·L-1可抑制LPS刺激下NO的合成。结论证实,青藤碱的抗炎作用明显,且其主要作用靶点可能集中在蛋白质的合成水平。

叶仙蓉等[11]通过修饰青藤碱中的C环衍生了7种化合物,通过巴豆油诱导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法筛选抗炎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7 β-甲氧基-二氢-青藤碱(a4)和化合物6,7-双羟基-7,8-二氢-青藤碱(a5)对小鼠肿胀抑制率分别为0.82和1.18,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活性。

图1 异喹啉类生物碱新化合物结构

1.2.3 小檗碱和原小檗碱类生物碱

小檗碱(Berberine)是从中药黄连、黄柏和三颗针等小檗科植物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且文献中对于小檗碱的抗炎机制报道较多。李宇馨等[12]通过观察小檗碱对小鼠甲醛诱导的足肿胀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PGE2)的影响,研究小檗碱的抗炎作用。以吲哚美辛为阳性组,小檗碱低中高量给药比较差异。结果显示,吲哚美辛组及小檗碱中、高剂量组PGE2含量较低,均能显著降低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结论指示,小檗碱的抗炎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组织中的PGE2含量有关。

郝钰等[13]通过研究小檗碱对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诱导的多形核白细胞(PMN)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及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小檗碱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小檗碱与IL-1或TNF共同处理HUVEC,可抑制IL-1和TNF激活的内皮细胞与PMN的粘附。小檗碱与TNF共同处理PMN,能抑制TNF诱导的PMN与HUVEC的粘附增强。结论指出,小檗碱可通过抑制炎症发生时PMN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而抑制炎症反应。

研究[14]通过比较小檗碱和小檗红碱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通过宏观评分、炎症标志物和炎症细胞因子生成来评估二者在DSS诱导的结肠炎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显示小檗红碱(20 mg·kg-1)与小檗碱(50 mg·kg-1)及阳性对照柳氮磺胺吡啶(200 mg·kg-1)相比,可显著降低疾病活动指数。结论指出,小檗红碱治疗可明显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病变,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抑制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细胞炎性因子(TNF-α),具有良好的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可望代替小檗碱进行临床上抗炎药物的应用。

黄藤碱是一类可作为治疗肠炎、胃炎、慢性子宫内膜炎等各种炎症的药物,具有强的抗炎活性。Baoqi Yan等[15]研究黄藤碱(Palmatin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g EECs)炎症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ELISA,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培养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表明黄藤碱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一氧化氮(NO)等细胞因子的释放,同时黄藤碱能促进前列腺素E2(PGE2)和IL-10的分泌,且显著下调LPS诱导EECs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等的表达。结论指出,黄藤碱可显著减少LPS诱导的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

1.2.4 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姚茹[16]通过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及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和佛波酯(TPA)诱导的小鼠耳肿胀的炎症模型,研究莲心碱的抗炎活性与机制。采用Griess检测NO的浓度,利用ELISA检测前列腺素2(PGE2)的浓度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和MAPKs 炎性信号通路、PCR检测炎性基因环氧化酶-2(COX-2)和诱导性NO和酶(iNOS)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可下调炎性基因中iNOS与COX-2中mRNA表达。进一步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莲心碱可改善LPS诱导的小鼠炎性细胞浸润,且显著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与IL-1β的含量。该研究从分子机制与动物水平上证明了莲心碱的抗炎活性。

张乐之等[17]通过膜腔注射角叉菜胶致小鼠胸膜炎模型,分别测定炎症白细胞cAMP浓度、磷酸二酯酶(PDE)活性及胞质内游离钙的浓度等,研究粉防己碱(tetrandrine)的抗炎作用。结论指出,粉防己碱主要通过降低炎症白细胞Ca2+的浓度而抑制PDE的活性,进而增加cAMP的炎症白细胞浓度而抑制炎性细胞的释放,这可能是粉防己碱重要的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从蝙蝠葛中分离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蝙蝠葛碱(Dauricine)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应用,但对于重症肺炎的作用尚不清楚。Hui Li等[18]研究蝙蝠葛碱对重症肺炎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采用H5N1和肺炎链球菌(D39)合并诱导小鼠产生严重肺炎。分别通过ELISA和qRT-PCR法检测蝙蝠葛碱逆转TNF-a、IL-6和IL-1b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进行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蝙蝠葛碱可显著降低TNF-a、IL-6和IL-1b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并减弱肺组织学的改变,提示蝙蝠葛碱能明显抑制肺组织和细胞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论指出,蝙蝠葛碱对重症肺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3 苄基苯乙胺类生物碱

研究发现石蒜碱(Lycorine)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的硝酸氧化物合成(iNOS)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水平[19]。且石蒜碱对LPS处理的RAW264.7细胞释放NO,PGE2,TNF-α和IL-6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石蒜碱可抑制LPS诱导的促炎症介质的产生并增加LPS诱导后小鼠的存活率,发挥着一定的抗炎作用。

2 萜类生物碱

2.1 单萜类生物碱

通过研究龙胆碱(GE)对Freund’s完全佐剂(FCA)诱导的大鼠关节炎的影响[20],采用FCA诱导大鼠关节炎症模型,双氯芬酸钠(DS)和法舒地尔作为阳性对照,并测定了足后爪的体积,同时进行免疫蛋白印迹分析。结果显示,GE对后爪的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显著降低,有助于治疗急性和慢性关节炎症,有望成为临床上潜在的抗关节炎药物。

2.2 倍半萜类生物碱

Chang G等[21]从雷公藤根中分离出5种新的倍半萜吡啶类生物碱,通过测定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产生的NO,评价所有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triptersinine S(b1)、9'-O-Acetyl-7-deacetoxy-7-oxowilfortrine(b2)对巨噬细胞释放NO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b2,被鉴定为最有前途的候选物,用于进一步科学研究它们作为抗炎剂的潜在用途。

有学者从雷公藤茎中分离到两个新的倍半萜吡啶生物碱[22],即dimacroreg-elines A和dimacroregelines B(b3)。这两种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广泛的1D和2D NMR光谱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化合物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b3在20 μM浓度下对人类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Zhi-Fei W等[23]研究石杉碱甲(Huperzine-A)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石杉碱甲除了抑制乙酰胆碱(AChE)活性外,还抑制了转录因子核因子κB的核转位,降低了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这些结果证实了石杉碱甲对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与胆碱能抗炎通道有关,且其重要的机制可能是石杉碱甲抑制AChE的活性。

2.3 二萜类生物碱

朱凡等[24]采用乙醇注射法制备乌头碱质体,并用二甲苯诱发的耳肿胀法诱导炎症模型研究其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乌头碱醇质体对二甲苯致炎的抑制率大于30%,其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可用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治疗。王鹏等[25]采用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肿胀与小鼠甲醛致痛模型,考察紫杉醇脂质体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均可明显抑制致炎足趾的肿胀程度(P<0.05),且小鼠舔足次数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显示,紫杉醇脂质体凝胶剂量在(1.5~6 mg·kg-1)内,可有效降低模型大鼠足趾肿胀程度,指出紫杉醇脂质体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同时也为临床应用抗炎药新剂型提供途径。

通过对C18-和C19-二萜类生物碱的抗炎镇痛作用进行探讨[26]。从乌头根中分离出三种C19-二萜类生物碱,0.1~10 mg·kg-1给药皮下注射剂量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活性,抑制率为77.8%~94.1%。研究显示8-O-deacetyl-8-O-ethylcrassicauline A(b4)和8-O-ethylyunaconitine(b5)两种化学成分的抗炎镇痛效果最佳。

Duan XY等[27]从大头乌头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C20二萜生物碱Bulyayina A (b6)和Bulyayina B。研究了二者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的影响。生物活性试验表明b6对脂多糖(LPS)激活的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NO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体外用药100 μg·mL-1时抑制率为74.60%。研究指出,b6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

Ruihua G等[28]从乌头(Aconitum iochanicum)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C19二萜生物碱,分别为7,8-epoxy-franchetine(b7)和N(19)-en-austroconitine A(b8)。研究表明,两种新化合物(40 μmol·L-1)对LPS激活的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NO分别显示为27.3%和29.2%的抑制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图2 萜类生物碱新化合物结构

3 色氨酸系生物碱

3.1 色胺吲哚类

Yuan S M等[29]研究吴茱萸碱(Evodiamine)对转基因小鼠模型中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使用ELISA检测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 的表达水平,使用Western印迹测定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证实吴茱萸碱可显著降低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炎症反应的IL-1β,IL-6,TNF-α 和COX-2的表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模型的认知能力。

滕之颖等[30]采用AOM建立炎症相关性结肠癌小鼠模型,采用DSS诱导持续炎症反应,比较小鼠结直肠癌长度,肿瘤数目与大小,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和PCNA的表达。探讨吴茱萸碱对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结论显示,吴茱萸碱可减弱组织炎症的水平与细胞之间的异常增殖,有效改善模型小鼠脱肛,便血等症状,增加模型小鼠的存活率,肿瘤细胞数量显著减少,指出吴茱萸碱具有抑制炎症相关性结肠癌反应的作用。

Zhongyan Z等[31]通过探讨吴茱萸碱可能的抗溃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胃粘膜病变明显减轻。吴茱萸碱预处理可降低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且可显著提高血清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吴茱萸组对Rho、胞浆和核NF-KBP65等的蛋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表明吴茱萸碱抗小鼠胃溃疡机制可能与通过Rh/NF-κB途径改善抗氧化剂和抗炎状态有关。

研究学者从蝙蝠葛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吲哚生物碱衍生物nauclealise A (c1),3,14-dihydro-19-O-ethylangustoline (c2)和其他六种已知吲哚生物碱[32]。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分离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NO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是c1的抗炎活性最强,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可作为抗炎药物的候选化合物。研究从山茱萸的茎叶中分离到一个新的吲哚生物碱[33],即17-O-methyl-19-(Z)-naucline (c3)。实验证明c3在体外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产生NO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发现该抑制作用相当强(IC50值为8.8 μg·mL-1)。结论指出该生物碱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为我国抗炎药临床应用提供新的途径。

3.2 单萜吲哚类

张则强等[34]研究马钱子碱(Strychnine)对Freund’s完全佐剂所诱导的大鼠免疫性关节炎原发性与继发性的影响。计算致炎前后足跖的肿胀度,结果显示,在马钱子碱大(16 mg·kg-1)、中(8 mg·kg-1)剂量组对大鼠佐剂关节炎原发性炎症病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指出马钱子碱具有良好的抑制免疫性关节炎原发与继发性变态反应的作用。

李磊等[35]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的造模方法,研究不同pH对马钱子碱经皮吸收速率、油水分配系数以及抗炎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马钱子碱在pH=9缓冲液中的经皮吸收速率与油水分配系数均显著提高,且对小鼠耳壳肿胀抑制率也明显增强,且确定抗炎作用的有效剂量为30 mg·kg-1。为临床应用抗炎药提供新的保障。

通过探讨士的宁(strychnine)对小鼠空心海绵移植血管生成模型中与相关的炎症性血管生成和促炎细胞因子的颗粒化等关键成分的影响[36]。测定了血管生成,巨噬细胞累积相关炎性与纤维原性细胞因子等指标。结果显示,士的宁可减弱了血管组织的主要成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指标。结论指出:士的宁对炎症血管具有一定的作用效果。

通过采用体内的抗炎试验对小鼠角叉菜胶诱导的胸膜炎模型细胞迁移和渗出进行评估,发现提取物在400 mg·kg-1剂量下显示出最佳的抗炎活性[37]。并鉴定出lyaloside ,(E)-O-(6′)-cinnamoyl-4-hydroxy-3,5-dimethoxy-lyaloside,strictosamide,pauridianthoside,vallesiachotamine lactone,E-vallesiachotamine和Z-vallesiachotamine等七种单萜吲哚生物碱。

4 赖氨酸系生物碱

4.1 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

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的数量多,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类生物碱的研究多集中于苦参碱类生物碱。主要是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槐果碱(sophocarpine)、槐胺碱(sophoramine)及其槐定碱(sophoridine)等。研究显示[38]苦参碱类生物碱具有非甾体类激素样抗炎与抗过敏效应,临床上报道可用于治疗湿疹、急性肾炎及鼻炎等。焦霞等[39]通过建立小鼠的哮喘模型,观察氧化苦参碱对于造模小鼠肺组织病理与细胞总数的影响。并检测肺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可显著抑制小鼠肺组织ICAM-1mRNA表达(P<0.05),明显减弱气道变应性炎症。结论指出,苦参碱抗炎反应是其能够治疗哮喘疾病的主要机制。

Jiang L等[40]研究氧化苦参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研究氧化苦参碱是否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与增殖。研究发现,氧化苦参碱可显著降低IL-6,IL-8的表达与增殖。结论指出,氧化苦参碱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作为未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应用。

黄秀梅等[41]通过研究苦参碱、槐定碱等6种生物碱对于炎症介质白三烯C4与白三烯B4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以鼠腹腔白细胞为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LTC4与LTB4的水平。结果显示,槐定碱仅对LTB4的生物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其他五种生物碱对LTB4和LTB3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Shuai-Shuai G等[42]探讨苦参碱(MT)对VCR引起的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采用VCR给药诱导小鼠痛性神经病变模型,研究苦参碱在炎症和氧化应激中可能机制。结果显示,苦参碱对VCR诱导的氧化应激与炎症介质(MPO、TNF-A、IL-6和IL-10)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指出:苦参碱可改善VCR诱导的疼痛性神经病变,其机制主要归因于苦参碱氧化应激减少和抗炎性作用的神经保护作用。

4.2 蒎啶类生物碱

国内外对于蒎啶类生物碱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较多,对其抗炎作用研究却很少。Hai-Long Z等[43]采用不同的色谱方法,从决明子的根中分离得到{4-[(1E)-3-hydroxyprop-1-en-1-yl]-2-methoxyphenoxy}piperidin-2-one(d)和其他类型等11种化合物,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炎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d对RAW264.7细胞产生NO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图4 蒎啶类生物碱新化合物结构

5 鸟氨酸系生物碱

主要为吡咯烷类生物碱,王方等[44]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与棉球诱导大鼠肉芽肿实验模型研究水苏碱(Stachydrine)的抗炎作用。通过检测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膜炎性渗出液中蛋白质和白细胞(WBC)数、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前列腺数2(PGE2)及其NO的含量,研究水苏碱抗炎相关机制。结果显示,12~21.12 mg·kg-1剂量下水苏碱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炎症部位各炎症介质指标的含量。

6 组氨酸系生物碱

主要为咪唑类生物碱,以研究小叶毛茛草叶中咪唑类生物碱epiisopiloturine(e)的抗伤害与抗炎活性为目的[45]。通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使用1种诱导爪水肿和腹膜炎的药物评价e的抗炎活性。结果显示,给药0.1~1 mg·kg-1均可显著减轻角叉菜胶诱导的爪水肿(p<0.05)。结论指出,该生物碱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图5 组氨酸系生物碱新化合物结构

7 甾体类生物碱

国外学者等[46]从藜芦中提取分离一种特征性新生物碱jervine(f),并研究其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通过CAR诱导大鼠足爪水肿炎症模型,在给药后5 h后测量足部的体积,并估计了大鼠血清中GPx,SOD,GR,MPO,CAT酶活性和上清液的GSH,LPO水平以及TNF-α和IL-1β等炎症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jervine在角叉菜胶诱导的足爪水肿中抑制率为50.4%~73.5%。通过CAR注射增加的炎症生物标志物如TNF-α,IL-1β 和MPO也得到了明显的抑制。结论指出,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图5 甾体类生物碱新化合物结构

8 其他类型生物碱

Yu Z等[47]从植物中中分离到hemerominor A-H(g1-g8)等8种新的γ-内酰胺类生物碱。通过RAW264.7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的亚硝酸盐浓度测定NO的量,采用MTT还原评估细胞活力,结论证明所有化合物均对RAW264.7巨噬细胞中LPS诱导的NO产生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为抗炎新药开发的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图6 γ-内酰胺类生物碱新化合物结构

9 结 语

目前,生物碱类抗炎药在临床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1805年从阿片中分离出吗啡单体化合物到紫杉醇、麻黄素等一系列抗炎药的开发,越来越多的生物碱类抗炎药物被发现,且具有较强的活性。通过对天然药物进行深入化学与药理活性的筛选,进行体内外实验发现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是目前的重要方向。伴随炎症作用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临床治疗药物也在不断的被发现,但由于生物碱天然药物成分结构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仍然有许多天然药物在细胞与分子水平的作用靶点还不清楚,已有的部分抗炎药物更多的是针对单靶点的药物,且在应用过程中有很多不良反应涌现。因此,目前的对于抗炎药物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对于抗炎类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资源。研究中草药的生物碱类抗炎成分是当今科研领域新药开发的热点,同时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最具前景的领域。

猜你喜欢

苦参碱小檗生物碱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贵州野生小檗属植物土壤与植株微量元素相关性及富集特征
苦参碱对乳腺癌Bcap-3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交泰丸中小檗碱联合cinnamtannin D1的降血糖作用
氧化苦参碱对SGC7901与ECV304的体外活性比较研究
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形成规律
HPLC法同时测定痹通药酒中4种生物碱成分
氧化苦参碱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和单面针中的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