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2020-02-07李晨曦李静怡吕欣娜
李晨曦 李静怡 吕欣娜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方法: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丁苯酞在缺血性脑卒的作用机制入手,分析了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机制和治疗效果。结果:丁苯酞能够通过多种保护机制,在缺血性脑卒的治疗中,有效地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抑制病情发展,安全性较高。结论:在缺血性脑卒治疗中,应用丁苯酞不仅能够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而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在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丁苯酞;缺血性脑卒;保护机制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169-01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的血管突然破裂或者由于血管阻塞,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导致的脑组织损伤。该病的致病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等因素。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目前在社会上,脑卒中已经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原因。而对于脑卒中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丁苯酞是国际上唯一具有线粒体保护作用的脑微循环重构剂,能够在脑卒中的多个病理环节作用[1]。本文对丁苯酞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机制及治疗效果作如下论述。
1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
脑缺血首先影响脑组织的供血、供氧,造成脑组织损伤;其次,脑缺氧导致线粒体结构异常,线粒体呼吸受影响,线粒体能量代谢转为无氧代谢,大量乳酸产生,最终导致脑组织酸中毒,脑能量迅速耗竭。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表现为细胞大量的凋亡,这在脑损伤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脑缺血还会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受损的脑细胞会产生大量的血小板活化因子、TNF-α及白介素-1β等炎症因子,诱导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的表达,使白细胞浸润到局部缺血脑组织。
脑缺血后,致死区和正常区之间存在半暗带,该区域可维持一定量的血流来维持新陈代谢,神经保护的根本目的是挽救半暗带,治疗的不及时,会使该区域迅速发展成梗死灶。
2 丁苯酞在缺血性脑卒的保护机制
2.1保护线粒体,抑制细胞凋亡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脑缺血时,脑细胞内的ATP逐渐耗竭,最终导致神经细胞功能缺损。丁苯酞作用机制的发挥是通过影响线粒体中的各种细胞凋亡因子如:PDCD-5、FAS、BCL-2。这是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降低脑缺血后半暗带区的神经细胞死亡,保护线粒体功能。丁苯酞还可以通过改变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复合酶Ⅳ活性,对线粒体产生保护作用,改善线粒体功能,控制后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2对抗缺血后炎症,保护神经细胞
脑卒中的重要病理过程就是炎症反应。丁苯酞能够对TNF-α及白介素-1β等炎症因子导致的内皮细胞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同时降低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粘附。丁苯酞还能通过血管内皮细胞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分泌,来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2.3重建缺血区微循环,减小梗死面积
脑缺血后,缺血的病灶包括了中心的坏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半暗带的治疗不及时,会使发展成梗死灶,使得脑梗死区不断扩大,因此尽早恢复和循环半暗带区的血液供应是非常重要的。当脑梗死区血管的血流受阻后,吻合支的血管可以扩张形成旁路,血液迂回通过恢复循环。丁苯酞可以通过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的水平,促进血管开通和重建缺血区微循环,增加脑血流,抑制血小板的凝集、粘附和防止血栓的形成,改善脑血流状态,恢复神经功能恢复。
2.4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保护血脑屏障
脑缺血引起的最直接的变化是脑组织的能量代谢障碍。脑缺血时线粒体呼吸受到影响,由有氧代谢转成无氧代谢,丁苯酞的应用可以逆转这一过程,即:逆转脑缺血时线粒体呼吸链中复合酶的活性,来改善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在研究中显示,脑缺血病灶周围会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加,5-羟色胺释放增多,这系列不良反应都会破坏血脑屏障,加重神经水肿。
低糖低氧的条件下,丁苯酞可以通过减少皮质神经细胞白细胞介素-1β、TNF-α和其他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引起的Rho A激活,抑制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减少血脑屏障通透性损伤和神经水肿的形成。
3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
有助于提高治疗安全性。丁苯酞在临床应用中,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丁苯酞的副作用可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部分患者出现皮疹或精神症状。胃肠道不适的患者,在停药后恢复正常。仅有个别的报道表明患者的精神症状表现出轻度幻觉、幻视、躁动不安。因此在中度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中,选择丁苯酞是有效的,用药的安全性有保证。丁苯酞较传统的口服制剂有较少的不良反应,给医生提供了新的方案选择,使脑梗死患者能获得更大的益处。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的恢复,在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的水平,改善脑血流状态,以达到恢复神经功能的目的。
4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在全球范围内最高发的脑血管疾病,我国是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影响脑卒中发病的因素包括了血压、血糖、胆固醇、吸烟、饮食、体力活动等一系列可控的因素。但正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病的风险也不断提高,脑卒中是一种发病急、预后差、致死率高的疾病,幸存者会有严重的后遗症,对患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是国家级Ⅰ类,同时也是全球唯一具有线粒体保护作用的脑微循环重构剂。在多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进行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了丁苯酞能够保护线粒体,減小脑缺血后的梗死面积,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在脑缺血的多个病理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安全有效[2]。
因此在缺血性脑卒治疗中,应用丁苯酞不仅能够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而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在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侯园园,梁志刚,孙旭文.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8,24(19):3841-3846.
[2] 徐伟东.丁苯酞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5):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