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2020-02-07汪健
汪健
初中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数学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数学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生活,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增强自身数学应用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贴近生活,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标倡导的“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
一、立足生活教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众所周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就能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深切体会学习数学的启发意义.例如,在教学“利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点时,我就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期中考试结束了,学校决定给优秀的同学颁发奖品,其中男生x人,女生y人.已知男生奖品每件5元,女生奖品每件8元,我班奖品的总价值为136元.男、女生共计有多少人?男、女生人数分别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只是平时遇到时没有认真地思考.我通过这样的生活化问题,可以避开学生对课本中的例题(鸡兔同笼)难以理解的尴尬.实践证明,只要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就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此外,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这样的教学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学会发现生活,强化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数学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垂线”这一知识点时,我就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寻找垂线的知识,并形成垂线的概念.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片:如果把河中的水引到一处农田,怎样挖渠才能使沟渠最短?这样的问题十分贴近生活实际,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接着,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最后,学生提出了很多挖渠的办法,并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中得到了正确的答案.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发现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另外,这样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利用生活经验,促使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人的思考活动离不开经验的指使,而且这种经验会在思考中变得成熟.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活动.实践证明,采取生活经验和数学教学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知识点时,我就利用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多数初中学生都有存款的经历,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银行一年期定期储蓄利率为2.25%,而所得利息中需要交纳20%利息税.如果得到450元的利息,那么存入银行的本金应该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需要通过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来解决,因而能够促进教学内容生活化.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很关心利息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并极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开展综合实践,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验证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知道,生活中的数学信息非常多,这就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能.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后,我就让学生将操场、教室“等比例缩放”;在教学“圆的性质”时,为了巩固教学效果,我就把家中的圆镜子带到课堂上,并在不经意间将其打碎,然后对学生说:“镜子被打碎了,就再去买一个同样的吧!那么买同样的镜子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此时,很多学生立即想到了圆的直径,有的学生说知道半径也可以.此时,我便趁机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能否根据这些碎片来计算出镜子的直径或者半径呢?”这个问题很快让学生产生疑问,这样,我就顺利地引入“弦的垂直平分线必然过圆心”这个定理.这样的实践性活动不仅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实际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深刻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实用价值.这样,才能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