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体骨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的临床研究

2020-02-07王加波成业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椎间隙椎间腰椎间盘

王加波 成业东 吴 杰

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淮安医疗区脊柱二科,江苏淮安 223000

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年轻人的发病趋势较大,已成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1-2]。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腰腿痛等症状,并且容易合并脊柱侧弯、椎管狭窄等症状,严重者会引起大小便障碍、间歇性跛行等[3],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椎间融合技术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的疼痛症状,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的首选方案,虽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但关于融合方式的选择以及材料的选取,临床上争议热度仍然较高。目前,临床上关于自体骨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患者的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患者74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 组(采用单纯自体骨环形植骨治疗)32 例和B 组(采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42 例。纳入标准:(1)具有自主行为能力,可正常交流;(2)经X 线片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小关节突增生、腰椎管狭窄、腰椎出现滑脱等;(3)保守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的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2)有腰椎外伤史;(3)伴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4)精神系统疾病或认知障碍;(5)自身免疫系统缺陷者。A 组男18 例,女14 例;年龄40 ~70 岁,平均(55.1±6.2)岁;其中合并腰椎滑脱者4 例,腰腿痛合并间歇性跛行者8 例,单纯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者12 例,合并下肢感觉障碍者8 例。B 组男24 例,女18 例;年龄41 ~70 岁,平均(56.2±6.4)岁;其中合并腰椎滑脱者6 例,腰腿痛合并间歇性跛行者10 例,单纯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者14 例,合并下肢感觉障碍者1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仪器选用椎间融合器(深圳市斯玛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批号:SM1801)。A 组取俯卧位,局部麻醉患者,然后对患处常规消毒铺巾,切开后正中位置,将患者病变的黄韧带、椎体棘突及椎板清理干净,保证患者硬膜囊减压充分。将患者的突出间盘摘除,对患者椎板及棘突的去除部位进行修剪,先修剪出一较大骨块,将剩余的骨块制成骨粒置入患者的椎间隙,最后在椎间隙后端置入大骨块,夯实充分。将关节突关节外侧的骨皮质咬除,使其呈凹槽状,之后将小骨粒放入凹槽状中,采用明胶海绵对其进行覆盖。B 组患者的突出间盘摘除前的操作与A 组一致,将患者椎板及棘突的去除部位制成小骨粒,然后将其置入椎间隙前段,将适量的骨粒修整并填入合适的椎间融合器,牵开保护神经根,置入椎间隙,融合器后缘距椎体后缘3 ~5mm。固定好椎间融合物的位置,冲洗并放置引流管,最后将伤口缝合[4-5]。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住院时间。(2)术前1 天、术后1 个月、术后6 个月分别记录两组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JOA)及椎间隙高度。根据JOA 腰腿椎评分标准[6]对两组的腰椎功能进行评分,共分为4 个条目,包括膀胱功能、临床特征、日常活动受限度、主观症状,分数范围为0 ~29 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腰胸椎功能越好。椎间隙高度[7]:下位椎体上面的淡影线与上位椎体下面的致密线之间的距离。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或F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表1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住院时间(d)A组 32 227.45±32.18 276.56±38.76 21.25±4.52 B组 42 229.14±31.76 280.42±39.41 20.18±4.41 t 0.225 0.420 1.023 P 0.822 0.675 0.309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2.2 两组患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情况

手术前1d、手术后1 个月,两组的JOA 评分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6 个月,两组的JOA 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手术前1d、手术后1 个月高(P <0.05)。手术后1 个月,两组的JOA 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手术前1 天高(P <0.05)。手术后6 个月,B 组的JOA 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均较A 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情况比较

注:与手术前1d 的同组相比,*P <0.05;与手术后1 个月的同组相比,&P <0.05

组别 n JOA评分(分) 椎间隙高度(mm)手术前1d 手术后1个月 手术后6个月 F P 手术前1d 手术后1个月 手术后6个月 F P A组 32 13.25±3.34 18.42±4.78* 21.45±5.12*& 21.971 0.000 9.86±2.18 11.56±3.11* 13.78±3.56*& 5.008 0.009 B组 42 14.17±3.41 18.35±4.36* 24.32±6.23*& 38.068 0.000 9.74±2.25 11.65±3.36* 15.96±4.78*& 24.966 0.000 t 1.160 0.066 2.013 0.230 0.111 2.069 P 0.250 0.948 0.048 0.818 0.912 0.042

3 讨论

腰间盘突出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其发病基础为椎间盘发生退变。受人们体力劳动、日常生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腰椎间盘反复承受旋转、挤压等应力,很容易引起机体的纤维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8-9]。若不及时治疗,会损伤受力最大的纤维环后部,使脊柱丧失正常的稳定性,从而引起患者出现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0]。

目前,临床上通常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患者,手术的作用是对脊柱的生理力学结构进行重新构建,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11]。单纯自体骨环形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患者的再生性及传导性较好,且机体不会出现排斥反应,融合率较高[12]。在机体承受旋转以及压缩应力时,脊柱的前柱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采用前凸型融合器能够获得更大的椎间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沉降的风险[13]。近年来,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逐渐应用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患者,能够使患者的脊柱获得更大的稳定性,具有更强的支撑作用,并且可缩短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患者的椎间隙高度[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6 个月,两组的JOA 评分及椎间隙高度较手术前1 天、手术后1 个月均明显改善,手术后1 个月,两组的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较手术前1 天有所改善,提示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椎间隙高度,有助于融合重建腰椎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5]。手术后6 个月,B 组的JOA 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均显著高于A 组,这提示了从长期治疗效果来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效果较好,可认为椎间融合器植骨能够使脊柱获得更好的稳定性,提供更强的支撑作用,与既往研究报道相符[16]。与单纯自体骨环形植骨治疗相比,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的优势为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具有更强的支撑作用、能够更稳定地维持椎间隙高度、能使患者尽早下地活动、能够长期防止骨吸收、明显改善胸腰椎功能[2]。

综上所述,采用自体骨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患者,两种治疗方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JOA 评分及椎间隙高度。从长期治疗效果来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椎间隙椎间腰椎间盘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为什么人老了就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