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20-02-07张竞葳王璐璐周文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维持性效能依从性

张竞葳 王璐璐 周文娟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广东中山 528400

研究显示,治疗依从性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多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常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治疗依从性降低[1-2]。因此,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治疗的依从性十分必要[3]。计划行为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行为主要由行为意向决定,而行为意向又由感知到的行为控制力、主体规范与行为态度决定[4-5]。现阶段,计划行为理论已广泛应用于护生教学与临床护理中[6]。本研究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干预,以期能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9 月我院收治的110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2)年龄在18 岁以上的患者;(3)血液透析时间超过3 个月的患者。排除标准:(1)存在沟通、交流障碍的患者;(2)生活难以自理的患者;(3)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4)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5)中途退出的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5 例,男37 例,女18 例;年龄32 ~72 岁,平均(53.6±3.2)岁;血液透析时间5 ~25 个月,平均(19.96±2.28)个月;其中,狼疮性肾病12 例、高血压性肾病13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5 例、糖尿病肾病15 例。对照组55 例,男39 例,女16 例;年龄33 ~71 岁,平均(53.6±3.2)岁;血液透析时间6 ~23 个月,平均(19.23±2.22)个月;其中,狼疮性肾病13 例、高血压性肾病16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3 例、糖尿病肾病1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以患者文化程度为依据,采用合适的语言及口头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沟通和宣教,并向其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

观察组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1)组建专业的护理团队:组建一支专业的健康教育小组,组内成员包括3 名护师(负责护理措施的具体实施)、1 名主管护师(负责协调、把控干预过程)、1 名副主任医师(负责技术支持与指导)。(2)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每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时间控制在60min,每月开展2 次,主要内容包括血液透析患者的液体摄入、运动、饮食、透析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告知患者血液透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使患者明白坚持血液透析的益处与不依从会带来的严重后果;邀请具有良好治疗依从性的患者现身说法,分享治疗经验;向患者分享依从性技巧指导,包括开展现场趣味大赛、个体化案例分析、实物展示、食物处理方法、热量计算方式以及限制液体摄入等技巧。(3)利用微信平台行健康教育:建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家属微信群,由3 名护士每天轮流在微信群内发布血液透析相关知识与技巧,并鼓励患者积极主动的分享治疗或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值班护士要及时为患者存在的质疑提供解答。(4)制订健康日志:日志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体重、运动、服药以及饮食等情况,鼓励患者每天在日志中记录自身情况,并通过微信群及时提交给护理人员。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依从性: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包括透析方案依从、用药依从、液体摄入依从、饮食依从4 个维度,均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依从性越高[7-8]。

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能、护理责任心等,总评分为100 分,护理满意度与得分成正比。

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效能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共有10 个评价项目,均采用Liker 4 级评分法,总评分为0 ~40 分,自我效能感与得分成正比[9]。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分)

组别 透析方案依从 用药依从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n=55) 12.15±1.05 13.68±1.88 9.632 0.000 17.12±1.08 17.99±1.85 11.256 0.000观察组(n=55) 12.19±1.02 16.98±2.08 13.256 0.000 17.15±1.05 22.08±2.08 25.69 0.000 t 0.203 8.729 0.058 10.258 P 0.839 0.000 0.632 0.000组别 液体摄入依从 饮食依从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n=55) 14.05±1.05 15.02±1.18 15.632 0.000 22.12±0.28 23.15±1.12 26.369 0.000观察组(n=55) 14.09±1.02 19.08±1.88 23.158 0.000 22.18±0.23 28.96±2.28 32.158 0.000 t 0.029 9.632 0.126 16.632 P 0.963 0.000 0.638 0.000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n=55) 52.68±2.15 68.96±2.58 12.632 0.000观察组(n=55) 52.72±2.12 92.12±2.88 25.963 0.000 t 0.098 44.421 P 0.922 0.000

2.3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自我效能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干预后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n=55) 15.36±1.28 26.69±2.62 8.632 0.000观察组(n=55) 15.38±1.25 36.12±2.89 15.632 0.000 t 0.189 35.698 P 0.968 0.000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属于一种肾脏代替疗法,为终末期肾病的常见治疗方式[10]。研究显示,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低,这会对疾病的康复效果产生明显影响[11-12]。为此,本研究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各项治疗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究其原因,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缺乏持续性,健康教育效果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削弱,部分患者甚至会遗忘健康教育的内容。计划行为理论认为,决定行为发生的三大因素包括感知到的行为控制力、主体规范与行为态度。其中,行为态度即人体对行为的正、负向评价;主体规范即个体对团体或重要他人是否该执行某项特定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感知到的行为控制力即个体对执行某项特定行为时控制能力的一种主观评价[13]。本研究中通过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干预,经知识讲座、借助微信群开展健康教育等模式,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得到明显提高。自其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执行与组织能力的判断,包括情绪唤起、言语说服、替代经验与成就行为等[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这可能是因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得到提高,治疗信心更加坚定,故自我效能感也随之提高。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感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维持性效能依从性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