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护在472例社区孕期妇女中的临床应用
2020-02-07刘湘晖王志慧
刘湘晖 徐 剑 王志慧
1.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东广州 510240;2.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广东广州 510240
妊娠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选择适当的时机怀孕和分娩一直受到产科医生和育龄妇女的关注[1]。在二胎政策开放之后,孕妇随之增多,这使得妇产科开始面临更大的工作挑战[2],当下孕产妇妊娠期保健也更加重要[3]。传统的医疗监护模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医疗资源,执行相对比较谨慎。作为远程医疗的新模式,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护系统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妇产科,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监护孕期妇女的情况,还可以将所有的孕妇信息进行统筹,一并管理,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4]。所以,本研究选取2018 年5 月~2020 年1 月944 例孕期妇女采用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护和常规居家护理,通过比较分析孕妇分娩时间、分娩出血量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探讨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护在孕产妇监护与保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20 年1 月在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行产前检查的孕妇944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孕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72 例产妇采用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护,对照组472 例产妇采用居家护理。研究组孕妇年龄28 ~39 岁,平均(33.6±5.0)岁,初产妇310 例,经产妇162 例。对照组孕妇年龄27 ~38 岁,平均(29.2±5.6)岁,初产妇320 例,经产妇152 例。两组孕妇均成功分娩。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诊断标准符合第8 版《妇产科学》[5],且能正常进行沟通的孕妇;(2)孕妇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有精神类疾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孕妇[6]。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居家护理,对照组孕妇在家自行进行胎动计数,并定期至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当听诊时出现胎心异常、胎动异常、时间超过预产期的孕妇,应立即到医院进行产前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ST),同时采用超声多普勒EFM 仪(型号:eFM-30)对孕妇进行胎心监护。
1.3.2 研究组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护方法进行监护。在进行本研究前,孕妇有权知道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并同时告知家属,获得孕妇以及家属的同意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全程进行随访。医护人员将远程监护相关应用方法以及应用软件的操作方法告知孕妇及其家属,并嘱咐其每周按时记录自身以及胎儿的相关情况,及时上传以便于技术人员每天能够了解研究状况。孕妇采用远程胎心监护系统(深大云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监护,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听胎心操作,1min/次,每6 小时1 次,如有发现异常[7],例如胎动情况不佳,应增加检测的频率,检测结果均上传至远程胎心监护系统。该系统测量到的数据信号传送至系统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及时发送短信通知医护人员审查数据,医护人员根据数据情况做出相应的诊断和解决措施,服务器再把医生的审查结果通过短信发送至孕妇手机上,并及时复查,清除所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以保证研究能够安全、完整的进行[8-9]。
1.4 观察指标
对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护和居家护理的两组孕妇的分娩时间、分娩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 评分、脐动脉血气异常、低血糖和感染等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分娩时间和分娩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孕妇的分娩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娩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分娩时间和分娩出血量比较
表1 两组孕妇分娩时间和分娩出血量比较
组别 n 分娩时间(h) 分娩出血量(mL)研究组 472 4.32±0.43 201.56±32.23对照组 472 5.41±0.65 321.43±54.32 t 32.901 28.434 P<0.05 <0.05
2.2 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比较显示,研究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孕妇健康作为公共卫生内容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中国二胎政策的放开,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加剧,以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医疗机构的产科服务能力相对不足,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2]。而且孕妇在妊娠期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如叶酸的缺乏导致不良孕产等,不同程度影响了胎儿和孕妇的生命安全[10]。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护系统则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妇产科,不仅可以随时监护孕期妇女的妊娠情况,还可以将所有孕妇的信息进行统筹管理,有利于对妊娠期妇女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当今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现代医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开创了一系列集家庭检测、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多维一体的新型远程医疗模式[11-12]。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护系统是由多种技术镶嵌而成,如传感器技术、人脸识别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该系统可以将患者的相关信息与监护平台相连接,从而达到医护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实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监测的目的。患者只需要下载相关应用软件,并选择自身的一部分生理参数,上传至终端,便可让医护人员了解到相关情况,还可以让医护人员观察到参数的变化,做出相关的诊断和处理措施,进而保证患者的健康状况[13]。从孕妇方面的研究突出了物联网远程监护系统的普及和提高对家庭幸福感的重要性。
对妊娠期妇女进行胎心监测是了解胎儿宫内情况的常用方法,为改善传统胎心监护存在的缺点,实施物联网的远程监护成为许多孕产妇的首选监测方案[14]。根据胎心监护结果,指导分娩时机,改善临床结局,是孕期常规保健的一种有效补充,为妊娠期妇女的自身健康以及胎儿健康提供了安全保障。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远程胎心监护系统的孕妇NST 图形异常的检出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新生儿Apgar 评分均优于采用常规监测的孕妇[8]。本研究主要是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控妊娠期妇女作为研究组,与常规居家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孕妇的分娩时间为(4.32±0.43)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41±0.6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孕妇的分娩出血量为(201.56±32.23)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21.43±54.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控比一般的居家护理在孕妇分娩时间和分娩出血量的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提高孕妇分娩的安全性,预防新生儿疾病的发生。同时,本研究还比较了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发现研究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控制能有效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安全性明显优于一般的居家护理。
在患者知情允许下,医护人员还可以把孕妇的相关参数通过互联网的远程系统传递给家属,因此,家属也可以实时观察到孕妇的具体健康状况,从而达到对孕妇的全面监护。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利用,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个人的健康安全问题更加重视,此举措与传统监护模式相比,是适应时代潮流的表现,此系统可应用于妇产科、呼吸内科、腹外科以及神经内科等需要监测的科室[15-16],以实现应有的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护对孕期妇女的健康状况以及新生儿的安全都明显优于常规传统监护,有效减少孕妇的分娩时间和分娩出血量,还可以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