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与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2020-02-07李忠娟李冬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阿替普心脑血管溶栓

李忠娟 高 鹏 李冬梅

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急诊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3.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物理诊断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主要病理表现为以冠状动脉粥样斑硬化为基础发生急性闭塞血栓[1]。对于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临床以恢复心肌血液灌注、挽救濒死心肌为主要原则,时间是关键,尽早开通阻塞的血管对疾病预后发挥重要作用[2]。相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静脉药物溶栓治疗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于基层医院即可开展,但静脉溶栓药物应用较为广泛,重组链激酶是第一代溶栓药物,阿替普酶是第二代溶栓药物[3]。本研究重点针对两种药物的具体疗效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接诊的60 例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电脑随机分组,对照组30 例,试验组30 例,病例纳入时间为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56 ~77 岁,平均(62.5±2.3)岁,平均病程(3.6±0.2)h,梗死部位:前壁8 例,下壁8 例,前壁+下壁8 例,广泛前壁6 例。试验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57 ~77 岁,平均(62.6±2.4)岁,平均病程(3.5±0.3)h,梗死部位:前壁7 例,下壁9 例,前壁+下壁9 例,广泛前壁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确诊;(2)患者意识清醒;(3)患者及家属对研究详细了解,签订协议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2)自身免疫功能障碍;(3)凝血功能异常;(4)近1 个月内接受过抗凝治疗的患者[4];(5)心脏手术史及脑血管意外史。

1.2 方法

入组患者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咯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mg。对照组、试验组对应实施重组链激酶(上海实业医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19980018)、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GmbH&Co.KG,注册证号 S20110052)治疗。150 万单位重组链激酶溶于0.05g/mL 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泵注,时间1h。阿替普酶静脉推注8mg,然后把剩余的42mg 于90min内静脉注射完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标准:心电图抬高ST 段90min 内回降>50%,胸痛90min 消失,90min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酶峰提前至14h 内[5]。(2)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6]。(3)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血清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GOT)和CK-MB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治疗前后心脑血管损伤标志物水平。脑钠肽(BNP)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通过循环酶法测量,心肌肌钙蛋白T(cTnT)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血管再通率、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心脑血管损伤标志物水平以()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

试验组血管再通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 <0.05)。

2.2 两组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比较

治疗后,两组心肌酶谱水平均下降,试验组CK、GOT 和CK-MB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4 两组治疗前后心脑血管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心脑血管损伤标志物水平均下降,试验组BNP、Hcy、cTnT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3 讨论

早期再灌注是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为主要方法[7]。介入治疗对医疗条件提出更高要求,风险系数较高,溶栓治疗操作简便、费用较低,且疗效确切[8]。血栓成分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使用针对性溶栓药物可有效溶解血栓,促进血管再通[9]。临床经验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需掌握一定时间窗,及早进行,以及时恢复血供,避免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10]。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比较(,U/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比较(,U/L)

组别 n CK GOT CK-MB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试验组 30 365.00±40.12 140.76±20.54 27.250 <0.05 124.30±25.42 35.58±10.23 17.734 <0.05 48.79±7.42 13.46±7.01 18.957 <0.05对照组 30 365.11±40.23 165.57±20.05 24.315 <0.05 124.12±25.29 47.76±10.21 15.335 <0.05 48.84±7.49 18.77±7.56 15.476 <0.05 t 0.011 4.734 0.027 4.616 0.026 2.82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脑血管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脑血管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

组别 BNP(ng/L) Hcy(μmol/L) cTnT(μg/L)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试验组610.34±100.37 436.77±80.32 7.395 <0.05 21.98±4.32 13.67±4.13 7.616 <0.05 5.70±1.22 4.01±1.16 5.499 <0.05对照组610.10±100.56 509.97±80.43 4.259 <0.05 21.87±4.45 17.00±4.21 4.354 <0.05 5.75±1.13 4.67±1.10 3.751 <0.05 t 0.009 3.527 0.097 3.093 0.165 2.26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重组链激酶、阿替普酶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药物,其进行静脉溶栓对血管再通均有效[11]。但重组链激酶具有抗原性,变态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用药后短时间内不可重复应用[12]。阿替普酶无抗原性,变态反应发生率较小,起效速度较快,但其价格昂贵,给基层百姓带来较大经济负担[13]。统计结果示,试验组血管再通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与重组链激酶比较,应用阿替普酶实施静脉溶栓效果更加显著,安全性更高。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因心肌细胞坏死而释放心肌酶,测定心肌酶含量对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14]。治疗后,试验组CK、GOT 和CK-MB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NP、Hcy、cTnT 为比较典型的心脑血管损伤标志物,Hcy 含量升高可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正常结构与功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1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BNP、Hcy、cTn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与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较,阿替普酶效果更优,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减轻心脑血管损伤,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阿替普心脑血管溶栓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维生素D及钙补充影响POP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生的临床调查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