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天太极图(阴阳鱼图)在戏曲脸谱中的应用

2020-02-07

大众文艺 2020年24期
关键词:太极图底色脸谱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建福州 350100)

一、太极图简介

太极图有很多种,如:周敦颐太极图、先天太极图、古太极八卦图(先天太极图周围配以八卦符号)、来知德太极图以及清朝端木国瑚太极图等等。流传至今,唯先天太极图及古太极八卦图人尽皆知、流行最广①。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图”,也就是先天太极图,俗称“阴阳鱼图”或称“天地自然之图”。本文主要介绍先天太极图在戏曲脸谱中的应用,为论述方便简称太极图(图1)。

太极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象征,与中国道教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特别是宋代天文学发展和理学的兴起,作为一种解释世界的图式,太极图被一步步演绎出来。它的发展、定型与儒教、佛学等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明清以后,道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的混合体基本上是以 “太极图”(阴阳鱼图)和“太极八卦图”(图2)作为特定的标志体现。

图1

图2

《中国道教史》指出:“趋向民间化和世俗化,并与明代社会生活和民生风俗发生更密切的关系,是明代道教的基本特点”②。道教与地方宗教盛行,必然把礼仪、法器、服饰等带入民间,通过法事、道场等活动进一步世俗化和大众化。在“敬神”“娱人”的节日里,道场、社火、戏台并存的情形屡见不鲜。道教中的太上老君、十二真君、三清、元始天尊等等,以及区域性人物的频繁出现,必会增加宗教的严肃性和节目的规模性,所以在傩戏、社火、戏台上借用道教的人物和装饰,也就顺理成章了。道教降魔除妖、佛教宣传因果报应等故事对戏曲的推动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太极图以圆为形,通天人之际,尽宇宙之妙,反映自然万物存在现象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圆圈代表天象和宇宙,圈内画着两条阴阳鱼,一黑一白头尾相交形成妙合而凝之态,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③。黄寿祺先生称“此图明人趙㧑谦称为‘天地自然之图’,谓‘虑戏时龙马负而出于滎河,八卦所由以画者也’;並云此图世传蔡元定得于蜀之隐者,秘而不传,趙氏得之于陈伯敷氏,‘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自然之妙’(《六书本义》)”(图3)④。

图3

太极图在戏曲脸谱中的应用首先是以图形的象征性、权威性介入的,代表众所周知的含义。使用太极图图形脸谱的是与道教有一定渊源且懂阴阳、术数的历史人物,并对这些人物持肯定态度。当太极图在脸谱图式上相对定位之后,又转为神怪戏使用,在神怪戏脸谱上起装饰性作用,我们从以下三点来介绍:

二、脸谱中的太极图形与色彩应用

明代太极图基本上以圆的图形出现,圆内的阴阳反转图式均以曲线表示,各家各派虽有不同,但总体上都达到统一的内涵。清人胡谓在《易图明辨》解释说:“其环中为太极,两边黑白回互,白为阳,黑为阴。阴盛于北,而阳起而薄之…”⑤。这时期的太极图强调互补关系,圈内S形动感较强,与地方戏曲脸谱中的太极图有所不同。民间流传的太极图均以“鱼”形出现,两个“鱼眼”分别代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在绘制时保持各地区风格。太极图在地方戏曲脸谱中也是以圆形为主,在表现阴阳环状图式中千姿百态随心所欲,反映浓厚的乡土气息(图4)。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们存在各种色彩组合关系。黑白、红白、绿黄、兰红、红黑、红绿、红黄、红金、黑黄、灰白、红灰、白浅紫、黑浅紫等。用这些色彩对应五行可明显看出,除具有互补、辟邪功能外,相生关系多于相克关系。在图形外轮廓的处理上也各具特色,如秦腔《大雪山》中的碧海,太极图用黑色线勾画(图5),《河北地方戏曲脸谱》《红衣仙子》中的老道,太极图边缘以金色线勾画(图6)。山西戏曲《五岳图》中的杨任,太极图的外框留一白色边线与红㡳色分开(图7)。太极图还通过与其他图形结合加强对人物旳表达,如福建闽西汉剧(外江戏)的包拯脸谱,太极图与月牙结合(图8);胡百川先生社火《脸谱》中姜维脸谱的太极图与七星图结合(图9)等等,这些组合对以后的人物发展奠定了从实践到理论上的基础。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三、太极图在脸谱中的位置

圆形太极图在脸谱中应用之后,为进一步溶入脸谱构成,椭圆形的太极图也开始介入脸谱。虽然立意和表达的内容与圆形一致,但椭圆形有下移的视觉倾向,这种现象在地方戏曲和早期的京剧脸谱中存在较为普遍,可明确地看出椭圆形太极图想介入表演,但在实际应用中行不通。不管是圆形、椭圆形还是其他的太极图造型,在脸谱上它们只能作为“象征”和起装饰作用,与表演中表情(皱眉肌)的变化没有太大关系,有时反而会破坏其寓意性、说明性的表达。所以在京剧发展的高峰期和保留期,太极图椭圆形和下移的表达方式又回复到圆形,并保留在“中正”区域——印堂上方。

在观众概念中太极图只有高高在上的视觉效应才是正确的,这也是脸谱装饰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太极图的图形位置一般是安排在脸谱的中轴线上方额头位置。《太清神签·论额部》指出;“分一面之贵贱,辨三辅之荣辱,莫不定乎额也”⑥。在神秘文化中,古人把对天、地、人三才的宇宙模式对应于人的头部,额代表天的模式。从清代开始,由于剃光的前额为脸谱的发挥提供了“场所”,我们不费其力地看到人物的身份、属性、喻义及象征性的符号都勾画在这个区域。随着脸谱造型的发展,像上面提到的太极图下移谱式虽存在,也只是少数。太极图在脸谱中的使用位置从开始到定位始终都在额头的区域,脸部最明确的地方,在额头高与低的位置编排也能看出创作者对角色所持的态度。太极图图形一般在皱眉肌的上方,有的是在“司空”和“天庭”(相学术语)处勾画。地方戏曲脸谱中也有在两眼之间出现的例子(图5),京剧脸谱中还有的谱式整张脸就勾画一个太极图(见图23)。但不管如何处理,介入表演的太极图大都是有所变形的,没变形的太极图只是作为特定符号指代。

图10

四、太极图在脸谱中与底色的关系

脸谱底色问题颇为复杂,过去在社火、秦腔等脸谱中色彩的使用是“杂色”,多以红、绿、紫、赭、黄等色彩组合而成。这些色彩组合充满了乡士气息,表达主题十分明确,歌颂赞美诸“神”给他们带来丰收的喜悦,这些色彩是因谢神、娱神和喜庆的节日氛围需要应运而生(图10)。在舞台呈现和各种出版的脸谱图册中,脸谱底色存在金、银、肉色、赤、白、赫、黄橙以及碧绿等,色彩慢慢驱向统一。底色和太极图在视觉上存在一定反差,目的是衬托太极图的注目性。后期底色基本上以赤、金为主,肉色为辅,用于表达“身份”和“功能”。

李继友先生在《中国陕北社火脸谱》中指出:“…象征身份者:太上老君、通天教主、庞统等额画八卦太极图或七星,九星等寓其是道家人物”⑦。表达身份的脸谱底色一般以金、肉色为主,银色少量存在。如社火中的伏羲氏,以金为底,配以行云流水的线条,表现创造八卦的先祖人物(图11)。通天教主以灵草、祥云和坎离的卦象出现,构成天地模式,底色也是建立在金色之中(图12)。金色作为宗教色彩中的极色和乘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京剧脸谱中虽有一定变化,但仍然是反映宗教人物的专利,来源于佛教。脸谱底色以肉色出现,集中反映在老子、姜子牙、土地等人物上(图13)。在地方戏曲中还存在黄橙底色,也是借用佛教的色彩表现,主要是在佛教剧中起陪衬作用(图14)。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从脸谱总体发展分析,底色从繁到简。戏曲之初与巫和敬神存在着关联,不同场合会形成不同规矩,其中色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避邪、降妖的功能,脸谱底色均以赤色为主出现。《孝经·士章疏》云:“祭者际也,人神相接,故曰际也”⑧。在原始人心目中,色彩首先是辟邪用的,正如弗雷泽在《金枝》中指出:“给死者涂色或送葬人自己着色则表现了人类日常生活中互相联系的纽带,白色与红、黑一起介入了一种咒术的‘仪式’”⑨。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各地区虽然以不同的色彩作为辟邪色,对这些颜色保持各自见解,但从传统意识来看,中原地区基本上采用红黑这一对色彩作为避邪的象征。从社火到社戏过程中,两者区别在于表演性、动作性和简单的故事情节,在社戏中出现的辟邪人物一般以红、黑为色彩主调。《江南民间社戏》作者蔡丰民在调查报告中指出:“在进行开台仪式时,以关公、包拯、赵公明等神灵形象出场,赶鬼逐崇的情况也非常多见”⑩。这种遗风在各地农村普遍盛行,在众多人物中还有钟馗、临官、鬼王和佛教中的人物。道教戏首推张天师等人,从辟邪到降妖的功能,色彩也随之变为单纯。清代以后,赤色为主的色彩基调出现,在戏曲中这一特点更为明确。

随着戏曲的发展,脸谱底色又有变化,这是对人物的评定、剧情的需要,有时受制于区域性色彩观念的影响,反映在同一层次的人物中是十分明显的。石少山编著的《中国戏曲脸谱》)中的通天教主脸谱,底色为白色(11),脸上带着杀气,在额上勾画的太极图仿佛在旋转扩张,配合大量的黑色线条和少量赤色火焰,刻画出通天教主凶暴的性格、内心膨胀的欲望,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徒弟无能的气愤、对老子徒弟的憎恨之情绪(图15)。在《川剧舞台美术》中也有一张通天教主的脸谱,文中介绍:“通天教主一角,在剧中由净角扮演,挂‘黑满’道貌岸然。出场表演稳重如正生,当知道广成子打伤其弟子之后,演员在耳帐内,当场把脸变为灰蓝色(碧色)(图16)(12),以示其怒形于色,等到听了弟子们的谗言时,演员又在耳帐内再变脸,成为横眉怒目,额头上出现‘太极’‘八卦’,四周火焰四溅,鼻孔生烟,…)”(13)。在南方祁剧中,通天教主脸谱为红色(图17)(14),彩图介绍文字如下:《三进碧游宫》三变大草脸,挂青满、花满、火须,净角应行(15)。可以看出太极图脸谱应用从避邪、降妖功能到剧中人物环境和心理的反映,表演与脸谱变化始终在跟进。在石少山《中国戏曲脸谱》中,南斗星君脸谱底色是白,脸上线条平缓,太极图旁配七个旋转的云纹“如意”曲形,给视觉和表演带来“吉祥”而不是“肃杀”感(图18)。在道教戏中张天师脸谱均以赤色底出现,主题和立意更为明确,此处它并不仅仅只是作为“忠义”的内涵呈现(图19),还表达了更丰富的内容。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在《中国陕西社火脸谱》中,太上老君脸谱底色为粉红色,额头上的图形是九星拱太极图,大有“九五”之尊的寓意(图20)。在《大闹天宫》中与如来佛联手制服孙悟空的情节里,太上老君脸谱在《河北地方戏曲脸谱集锦》中底色以紫色出现,在石少山编著《中国戏曲脸谱》中底色以黄橙色出现(图14)。在《中国京剧脸谱宝典》安天会中以肉色出现(图21)。可以看出在佛教戏中,太上老君脸谱的底色以“间色”出现,他在戏中只起配角作用。

图20

图21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脸谱底色进入演剧后,无论作为主角、配角,还是参与剧情等等,当时的民间艺人就能将这些色彩的运用,做到“分寸不乱,对号入座”。《中国戏曲通史》指出:“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还可以用来表现人物的身份,用来强调性格的对比,用来渲染某种情绪”(16)。在京剧中神怪戏的脸谱大量存在,如长耳定光仙、水怪(图22)等:《封神演义》中的白礼(图23)、汴吉(图24)等等,太极图形都在脸谱中轴线上下位置上布局。除外,京剧中太极图也常作为道具、服饰上的装饰出现在舞台上,成为另一道风景。

图22

图23

图24

五、结语

以上从三个方面介绍太极图在戏曲脸谱中的应用,从图形上分析,最初是以各地区寓意不同的画法参于太极图创作,随后慢慢出现了正统太极图,民间样式消失,但在色彩上还存在着一定变化。在脸谱上太极图的位置安排中最后达到规范化和程式化,肯定的人物太极图一般勾画在额中上方,有争议的人物或是想介入表演的一般太极图勾画在印堂之上。脸谱底色一般以红色、金色为主,银色、褐色、肉色为辅,它与目前戏曲界所认定的红色表示“忠义”有一定的联系,但存在某种隔离。在戏曲发展的某个阶段,众多人物脸谱中突然出现太极图来表达剧中人物成为一大特点,随后慢慢的戏台上的人物又回归或又找到他们各自的原型,同时,为强调角色个性,也为了表演,太极图在戏曲脸谱中出现寓意的转变,引申出对人物的评价,到图形的替代、假借等阶段,终于在戏曲脸谱中孕育出适合表演的变形的太极图式。因此,太极图在中国戏曲脸谱中的延伸和发展是与中华民族息息相生、相伴的,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外显。

注释:

①百度 www.baike.com/wiki/太极图.

②任继愈主篇.《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③(东周)老子.《道德经》.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

④黄寿祺.《周易译注》.上海古藉出版社,1989.

⑤(清)胡谓撰.《易图明辨》.中华书局,2008.

⑥(明)刘伯温.《太清神签》.云南美术出版社,1993.

⑦李继友绘.《中国陕西社火脸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⑧[宋]邢昺疏,金良年,校.[唐]李隆基注.《孝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⑨(美)弗雷泽.《金枝》.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⑩蔡丰民.《江南民间社戏》百家出版社,1995.

(11)《易经》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为小人之意。白色是西方正色,属金,在脸谱中白色分水白和油白两种,水白代表奸诈、多谋。油白代表狂妄骄纵或刚愎自用。

(12)《礼记》卷二十九“衣正色,裳间色”,…同条孔颖达“疏”引皇侃语以释云: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桃红)、碧、紫、骝黄是也。这里引申出尊卑、贵贱之别。

(13)根据(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中阴阳消长的原理在额头上进行了图形上的处理,走向衰败的寓意。

(14)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编.《川剧舞台美术》.四川美术出版社,1989.

(15)湖南省戏曲研究所 郴州地区戏剧工作室编《祁剧脸谱》1980 (内部交流刊物).

(16)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太极图底色脸谱
早春
太极三部曲Ⅱ·太极图
绘出教育的温暖底色
重绘大山里的『青春底色』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做个脸谱迎『六一』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灶王爷的“脸谱”
八卦图
脸谱网如何改变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