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植物造景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以神农架郑家湾村为例
2020-02-07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 430068)
随着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由于盲目建设乡村景观,加速了乡村景观风貌的改变,使城乡辨识度变低,乡村特色景观资源慢慢减少,生态系统也遭受到严重破坏。植物造景作为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为人们营造自然生态的环境,也是地域性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此空间内乡村振兴,不仅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同时带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大大改善绿地空间的质量,提升人居环境的品质,构建健康生态的积极空间。
一、概念诠释与作用
(一)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指在满足园林植物生长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园林美学的原理和所处环境选择适宜种植的绿化植物,通过营造手法的合理穿插,发挥其特有的景观特性[1]。
(二)乡村植物造景的作用
1.美化乡村人居环境
植物造景作为乡村景观中最为基本的应用元素,将其与地形、建筑、河道等元素搭配组合,美化人居环境,改善乡村风貌。将乡土植物结合自身的季相特征和当地生长环境,发挥其自身的观赏性,形成动态的景观,彰显当地特色,保留乡土气息,增添生机与活力,营造乡村人居环境。通过保留原有乡村肌理和景观斑块,延续场所文脉和增加乡村体验,借景田园风光来营造大地景观。
2.增加经济收益
植物除了具备食用价值还具备经济价值。第一,有实用、药用价值的采摘类植物。将果树和丰产性植物应用到景观设计中,突显乡村田园特色,通过组织游客采摘活动和乡野景观的体验,拉动经济内需。第二,植物景观构成观赏性花境如向日葵、薰衣草等,打造网红打卡点,带动乡村旅游业,激发乡村的蓬勃。
二、乡村景观提升中的植物造景现状
(一)缺乏对植物造景的认知,忽略植物景观营造,整体失调
目前部分乡村建设中并没有考虑全面,过度强调对建筑的重视而缺乏植物景观营造,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与自然风貌,这在乡村振兴的案例中屡见不鲜。乡村景观是一个整体的环境空间,由建筑、植物等多种要素组合而成,而很多乡村建设,盲目照搬城市景观,缺乏合理搭配当地植物群落,使得乡村风貌与城市同质化严重,不能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元素生硬突兀。
(二)缺乏对植物造景的把控,地域特色和场所精神的引入
很多乡村缺少绿化规划设计和对植物造景的整体把控,让乡村景观出现文化脉络和在地性景观缺失的现象,让人们缺乏对当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植物的选择单一,景观设施不齐全,以及绿化后续养护管理不到位,让人性关怀的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在乡村景观设计项目中,应结合自身用地条件根据开发需要选点选片建设,满足“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生态花海的引入,来拓展乡村观赏面增加乡村风景资源,突出了乡村旅游功能才能为游客提供舒适满意的景观感受。
(三)植物造景与乡村生产关系脱节,生态安全格局出现危机
目前由于道路、水系、农业景观等大面积景观斑块的扩张,乡村景观与乡村生产脱节现象严重,破坏了原有的乡村肌理和生产要素。很多乡村景观往往是复制乡村生活的生活空间,却忽视了满足当地居民的生产,使生产和生活割裂化。同时,在乡村景观的建设过程中,盲目优化乡村环境,而丢弃原有生产设备,过度净化原有生产风貌。不仅失去原本的艺术价值,而且还让原本生产受到影响,让游客也无法感受真正的生产面貌,长期下来使生产关系逐渐脱节,影响原本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
三、案例分析
(一)项目概况
郑家湾村位于神农架东北部钱家湾里,距阳日镇3公里、距神保高速3公里、郑万高铁神农架东28公里。三面环山,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常见植物有:构树、中华金叶榆、黄杨、桦叶荚蒾、银杏、葛枣猕猴桃、漆姑草、金鸡菊、野漆树等。观赏植物:棕榈、雪松、女贞、黄杨、红叶石楠等;赏花植物:独花兰、珍珠梅、紫玉簪、金鸡菊等。该村有较多的银杏树,道路两旁的树木以银杏为主,缺乏对软质景观的营造设计和绿化植物的合理规划,以及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的需要,院落间的植物景观杂乱无章,缺乏美感。
(二)功能结构布局
将该基地规划为“一带、四区、多节点”的功能结构,其中“一带”是横贯全镇的青杨河景观带;“四区”分别为花海休闲区、农业观光区、果园体验区、生态河岸区;多个“节点”包括花海、麦田风吹等。
(三)植物造景在乡村景观设计的发展策略
1.多变的植物营造的手法,打造丰富的层次空间
郑家湾三面环山,林木资源丰富。该林地除局部有野生板栗外,其他林地未形成林相,且林分结构单一。利用现有树种进行立体种植,以果树为主设计,搭配季相变化丰富的观叶植物和观花地被,打造色彩对比鲜明、四季有果可摘、有景可赏的景观群落,完善当地景观风貌,修复景观生境。在风貌性方面,乡土植物尤其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乡土植物,通过原生态乡土植物的组合种植,形成地域植被特色,彰显乡土风貌野趣。绿化种植设计在保护原有自然森林资源与生态树林的基础上,补育原生常绿植物群落,前景景采用低维护的开花植物,如单樱、独花兰、珍珠梅、山茶等,以植物的自然生长习性、季象变换为基础采取乔、灌、草组成的多层景观,以最低的干预构建生物群落乡村景观的建造需要乡村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基础。同时花海休闲区通过引入向日葵大片栽植,打造量大而美的生态花海,吸引游客打卡,形成观光旅游业带动经济的发展(图1)。
图1
2.选用丰产性植物,营造体验式乡村景观
乡村肌理遭到破坏在进行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村景观应将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景观融入其中,将生产纳入具体的管理内容之中。在“稻田风吹”的节点里,充分利用原有大片水田,将当地主要农副业水稻打造为当地特色体验产业,使其具有观赏性的同时,缓解一定的就业压力,营造壮观的大地景观。稻田这种丰产性、低维护的植物的运用,经过长期的栽培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在营造体验式乡村景观的基础上还践行可持续性景观,创造一个生态宜居的乡村景观。在稻田中设计1M的田间道,让水稻景观作为连接游客的重要载体,规划游客参与性的活动,引导游客近距离体验乡村气息,并与村民体验产业延展发生互动,并定期举办播种节、收割节让游客前来观光体验,让游客可以体验劳作的乐趣,给游客提供多元化的减压交往空间(图2)。
图2
3.选用适宜的植物景观构建,修复当地生态韧性
在生态湿地观光区选用适宜的乡土植物,让植物发挥调节空气温湿度、释放氧气和负离子等的作用,实现最低干预的生态设计,修复当地生境,营造积极健康的活动场所,打造人性化的生态环境。因为青扬河贯穿其中,保留其本身自然曲折的河道形态以及自然形成的河滩,在河道两旁种植由柳树、柿子树、枫杨等树种构成的乡土植物缓冲带,丰富岸边景观视线,提升水质和生物多样性,保留自然生态的植物景观形态。利用铜钱草、茨菇、旱伞草、纸莎草、马蹄、芋类植物、马蹄莲、菖蒲、芦苇等耐湿性乡土植物通过高低组合、自然变化来营造生态生境及地域特色的乡土景观效果。合理配置沉水植被达到缓冲雨水、处理污染物和阻隔有害物质并提高水生态系统的净化效率作用,同时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形成利于建设健康的人居环境,形成统一的绿色生境网。
四、结语
在世界多元化、城市快速化发展的今天,大量乡村景观资源遭到浪费,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面对这些问题,要想保持乡村景观设计发展的独特魅力,必须强调植物营造的重要性,真正提升了乡村的人居环境,丰富乡村景观提升的方法。景观是朝阳产业,农户对自身环境的打理可以掌握技能,从事专业的园林植物养护工作,丰富职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可能带来的旅游能增加潜在的家庭收入。植物景观作为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奠定了乡村景观风貌的基调[2],同时也为后来乡村振兴的发展打下了稳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