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语法下《寄生上流》电影海报的再现意义解读

2020-02-07

大众文艺 2020年24期
关键词:金家阶层参与者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102200]

2019年上映的韩国影片《寄生上流》不仅捧得了金棕榈奖,还斩获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等多个奖项,堪称亚洲电影界的奇迹。该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富裕阶层和社会底层人家之间的复杂故事。贫穷的金家租住在破旧公寓阴暗的半地下室,一家四口都是无业游民,生活异常拮据。机缘巧合之下,长子金基宇凭借伪造的名牌大学文凭朴夫人的信任,来到朴家做了家教。朴家家境富裕,住在豪宅。后来,金家人设下重重圈套、用尽诡计,最终一家人都在朴家有了份安定的工作。本以为能够永远寄生在朴家享受生活,但是金家人的贪婪无度带来的却是血淋淋的悲惨结局。

《寄生上流》不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其电影海报的设计也独具特色,在视觉上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本文将从视觉语法理论的角度分析该海报如何构建影片的再现意义。

一、视觉语法的理论基础

韩礼德(1985)提出语言不仅是一种符号系统,而且还具有社会意义和三种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1]Kress和van Leeuwen(2006)以该理论为基础,把语法分析应用到了视觉层面,构建了用于分析图像的理论框架,提出了视觉语法的概念。他们认为,图像和语言一样也是符号系统,同样能实现社会意义。功能语法研究的是句子和语篇的组成方式和要表达的意义,而视觉语法阐述的是图像中的元素符号如何构成一个表征社会意义的整体。图像能够表征三种意义: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2]这三种意义和语言的元功能之间存在如下的对应关系:

图1 语言元功能和图像表达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海报的再现意义解读

“视觉图像和语言一样,能够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中的人、地点和事物以及人类内心世界的活动”,这就是图像的再现意义。[3]Kress和van Leeuwen(2006)以是否存在矢量为标准,将再现意义划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矢量是两个或多个图像参与者之间构成的斜线关系,是视觉及物性关系的体现,即在视觉及物性结构中,矢量是各种图像参与者之间行为潜势的体现”[4],矢量具有方向性,只存在于叙事再现中,概念再现中没有。如果不同的视觉符号之间存在明显的对角线,就属于叙事再现,否则就是概念再现。

《寄生上流》海报中的八个人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动作,无法形成对角线,因而该图像属于概念再现的范畴。李战子(2003)提出,概念再现较为稳定,涉及的时间因素减少,更为概括,如在类别、结构或意义方面。在视觉图像中,概念再现能够构建更为长久的状态或更概括的事实和关系。[5]概念再现是通过分类过程和象征过程实现的。

1.分类过程

分类过程涉及的主要是隶属关系,观察者通过对图像中的参与者进行归类,进而完成对整体图像的解读,可以说,分类过程是通过分类关系将参与者联系在一起的。

《寄生上流》电影海报的主体部分是朴家和金家的合影,看似是一张普通的“全家福”,彼此挨得很近,很像现实生活中和睦的一家人。但是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张“全家福”的成员分属不同的阶层。

首先,衣着打扮暴露了阶层的差异。海报中穿正装的都是朴家人。朴社长穿着白衬衣和深色西服,小儿子多颂穿的是白衬衣和西装马甲,还在衬衣的领口处端正地打着领结。朴夫人和女儿身穿职业裙装。而穿着休闲装、打扮邋遢的都是金家人。父亲金基泽穿了件灰色长袖T恤,儿子金基宇穿的是深灰色衬衣,而且没有系扣子,松垮地挂在身上。金家女主人穿的是短袖汗衫和裙裤,俊俏的女儿基婷则穿了一身色调灰暗的运动服。八个人中,穿了鞋的都是朴家人,光脚的都是金家人。

因此,尽管这张海报中的两家人看似是平起平坐,照片中两家人的穿戴把海报中的八个人顺理成章地归划到了他们应属的不同的群体。即便并肩站立,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贫富之间的阶层差异是无法逾越的。

其次,构图关系也可以把这两家人区分开来。“视觉图像的分类过程通常是靠参与者之间的构图关系来完成,同类参与者之间的等同关系会通过对称的构图实现,如距离相等、大小一致和排列方式相同等。”[6]金家四口人分别站在朴家人的两边,在构图中呈现对称结构。因此,从每个人在这张“全家福”中的位置也能判断出他属于哪个家庭。

2.象征过程

象征过程是指图像中的参与者是什么以及它表征了什么意义。实现象征过程有两种方式:象征属性和象征暗示。象征属性涉及两个参与者,而象征暗示只涉及意义或身份的承载者。《寄生上流》电影海报中的象征过程都是通过象征暗示完成的。

影片中多次出现了楼梯或上下坡的镜头。地理位置的高低映射的是不同群体的社会地位。电影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就是以高、中、低隔离出来的三个不同的空间。富有的朴家住在高处,金基宇去做家教时,要走过很长一段上坡路才能到达朴家的豪宅。贫穷的金家住在狭小的半地下室,浑身散发着穷酸味和霉味。前管家雯光给丈夫送食物时,金家才发现地下两三层的地下室竟然还有人生活。住在豪宅里的朴家衣食无忧,只是想维持现状。住在半地下室的金家通过玩弄阴谋诡计得到了在上流阶层寄生的机会,或许金家子女通过奋斗能在未来闯出一片天地,但是住在地下两三层的人已经连翻身的动力和欲望都没有了,就像电影中雯光丈夫说的“只要一周给我一次吃的,我就待在这里就好。”影片中的三个空间分别展示了富人、穷人和赤贫三个群体的生活境况。朴家豪宅的地上两层之间也有台阶。饭厅等设在一层,朴家人都住在二层。金家人在朴家的主要活动区域是一层,要想融入朴家,还要继续向上爬台阶。

海报中的楼梯也象征着贫富阶层之间的对立。这也预示着金家人的结局必定是惨烈的,因为他们不可能像影片的前半部分那样,轻易地成功跨越贫富之间的差距,长期在朴家享受生活而不会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本来已经登上了朴家一楼享受生活的金家人,经过一场大暴雨和一次生日聚会,又被打回了原形,甚至落得比原来更惨的结局:金基泽住进了前管家的丈夫住过的地下室。金家殚精竭虑经营的寄生上流社会的生活,兜兜转转,最终只不过是从半地下室搬到了另一个更难熬出头、更深的地下室罢了。这个结局暗示了贫富差距是难以跨越的,底层人物要想实现阶层的跃升相当艰难,即使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可能是更为悲惨的结局。

海报左边的那块山石贯穿电影的始终,被基宇称为“甩也甩不掉”的石头,也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暗示。这块山石是来自中产家庭的敏赫送给基宇的,敏赫说这是块“开运之石”,能让他“石来运转”。拿到石头后不久,基宇顺利地做了朴家女儿的家庭教师,之后金家人成功寄生于朴家,也是这块石头结束了朴家前管家的生命。金家的半地下室被淹,一家人逃出来时,基宇还随身带着那块石头。但是,在影片结尾,基宇又把石头放回了溪水之中,因为他发现就连这块魔石也无法帮他改变命运。

细看这块山石,上面有纹理,而且整块石头没有棱角,很圆滑,毫无疑问,这块石头是在下游的河水里发现的,是经过了下游的水长期冲洗过的,一块来自下游的山石做成的景观石也象征了金家的生活最终是向下走的,会越来越差。这块山石的另一层象征暗示则是穷人的命运。金家人一直都在试图改变现状,跃升到富裕人家生活,最终却没有成功,并且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就像这块山石,无论经过什么变故,它依然稳当地固定在底座上,象征了穷人改变命运和实现阶层变动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结语

本文以Kress&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从再现意义的层面对电影《寄生上流》海报进行了解构,剖析了该电影海报如何通过其图像符号和要素实现了对电影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的构建,这对电影海报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通过对海报进行概念再现的分析可以看出,由图像符号组合成的电影海报和文字语篇一样,也发挥着传递意义和信息的作用,它从视觉层面给观察者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深刻地再现了电影传达的社会意义。

猜你喜欢

金家阶层参与者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移动群智感知中基于群组的参与者招募机制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建构初中数学项目学习有效课堂
崖畔青松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