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手脑并用提升劳技素养

2020-02-06吉晓燕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劳技动手劳动

吉晓燕

劳动教育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加强对于儿童的操作性指导,坚持以儿童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慣为主要目标,但是又要凸显技术教育,从而不断提升儿童的劳动素养。那么如何在劳技教学中不断提升儿童的劳技素养呢?

一、强化教师引导。教师在进行劳技教学时也要引导学生做好预习。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预习了就可以明确学习的目标,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而思考如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因为劳动教学注重手脑并用,知行合一,他们边思考边实践,整个过程就变得充满乐趣,儿童也会对整个过程充满兴趣。教师也能够借助预习的环节强化对于预习结果的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储备和情感状态,从而把握起点,找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劳技学科区别于语数外学科,大多数语数外课堂上准备书本、纸笔就足矣,但是劳技课堂需要在纸笔的基础上准备好工具和制作材料,有时候还要根据所学知识点的需要向身边的人请教一些知识和技能,或者上网查阅相关的信息。课前的精心准备既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又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儿童手脑并用的能力。

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整个教学流程,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精心预设相关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细化课堂教学的过程,引导儿童主动探究,参与合作,不断激发儿童的手脑并用兴趣,真正把南通市教科院要求的“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十二字方针落到实处。我在教学时,常常采用制作而成的现成作品导入,既激发了儿童的兴趣,同时为少教多学积累了时间。在关键的步骤,我一般采用投影出示图片或者视频,将制作动作进行分解、放慢,让学生在形象的指导中直观感知,从而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学生开始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不时加以点拨,遇到大多数学生制作有困难的地方,教师要耐心示范、引导,从而降低制作难度,让学生品尝到劳技制作过程的乐趣。作品制作成功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展示,其他学生或者教师进行点评,互通有无,让孩子们从不完美的作品中找到完善的方法,从成功的作品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喜悦。

课后,教师还需要做好后进学生的辅助学习,由于学生之间身心发展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存在差异,他们对于课堂上教与学适应性存在不同,其发展需求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我们根据劳技教学的纲要要求,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预置了具有差异性课后动手制作的作业,引导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课后练习在内容和形式上要给予儿童自主选择的权利,从而让他们乐在其中,不断提高手脑并用的创新能力。

二、强化动手操作。劳技课程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只是让学生按照老师预设的方案进行动手还远远不够。在劳动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动手又动脑,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儿童形成劳动的观念和品质。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不少劳动实践活动不但对于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掌握是个锻炼,而且考验儿童的意志品质。例如在钉纽扣、打扫卫生和择菜、炒菜以及整理居室等劳技活动时需要耐心细致,还需要做事有条理。在进行活动量相对较大的农艺或者田园实践活动时,更加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而这些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在学习钉纽扣的时候,需要儿童自己钉纽扣,但是现在的孩子们大多娇生惯养,父母很少让他们做家务,更不用说有一定危险性的针线活,因此刚刚练习的时候,尽管再三强调,但是还是有不少小孩把缝衣针扎到手指了,有的还流出血来,于是他们就不愿意钉纽扣了。这时我总是耐心地做着思想工作:“解放军怕牺牲,就撂挑子不干了,你说国家能安全吗?农民也嫌苦嫌累,不愿意去田里耕种,会有饭吃吗?小孩子怕学习,将来长大会成为有用之才吗?我们才遇到一点儿小困难,就畏缩不前,这能行吗?况且只要我们勤于练习,谨慎小心,肯定能够把事情做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能够见到彩虹呢?”老师的耐心引导,让儿童重新树立信心,使他们迎难而上,最终学会了技术掌握了本领。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磨炼,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激发他们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进而锤炼出吃苦耐劳的性格,养成爱劳动的好品质。

三、丰富实践活动。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需要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劳动教育更加应该把课堂教学和校内外的劳技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的教育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劳技实践活动。例如我们带领小孩子到饭店学习烹饪,孩子们看着厨师们精彩的表演,作品的美轮美奂,滋味的唇齿留香,都让他们兴趣盎然,在此基础上,还邀请厨师和孩子们谈谈高超厨艺是如何练就的,让孩子们懂得鲜花的背后是汗水,高超的背后是勤奋。此外,我们还和孩子一道参观温室大棚中的蔬菜瓜果,了解农作物的栽培历史和种植技术。通过小组合作的集体实践活动,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动手方面的劳动技能。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对于儿童劳动品质的形成具有独特的功能,有助于孩子的自我教育。

劳技课程具有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中做,从做中学,亲身体验操作过程,不断习得劳动知识和技能,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2016年江苏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陶行知手脑并用思想在劳技教育中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TY-C/2016/02。】

猜你喜欢

劳技动手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热爱劳动
论小学劳技剪纸课创新能力的培养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挖掘乡土资源,推进“一校一品”校本开发
动手动脑多快乐
劳技实践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