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对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研究
2020-02-06黄玉敏
黄玉敏
【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将我科2018年收治的52例ARDS 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 对照组A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B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断俯卧位通气。结果: 通气24h两组病人血气分析,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 FiO2)、血氧饱和度(SaO2)等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改善 ARDS 病人各项血气分析指标。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1-127-0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是危重病人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死率高。俯卧位通气(PPV)作为ARDS辅助治疗的一种手段,最早在1974年提出,即人工徒手使患者在俯卧位下行机械通气,以帮助患者改善通气功能一种体位治疗方法。它可以减轻患者背侧肺组织压力,促进肺泡复张,改善气体交换[1]。目前,PPV作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018年我科共收治52例ARDS病人,给予间断PPV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① 诊断符合ARDS患者,确诊后48h内;②无俯PPV治疗禁忌症;③血气分析PaO2/ FiO2≤300mmHg (呼吸机参数PEEP≥5 cmH20)。 排出标准:①确诊超过48h;②有PPV治疗禁忌症,不适合翻身。③血气分析PaO2/ FiO2>300mmHg。本研究共收集52例ARDS病人,其中男29 例,女23例,平均年龄(52.22±12.8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观察组B各26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A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B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断PPV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 。
1.2.2 实施方法 需熟练掌握PPV技术医护人员来实施体位治疗,翻身前充分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停止鼻饲。实施治疗一般需7名医护人员,翻身时,1名医生负责协调指挥站在患者头侧;患者两侧各站3人,负责肩、腰、臀及腿部,转换时,先将患者平移至床一侧,再向病床对侧翻转,使患者侧卧,至后移成俯卧位。头部垫高,头下垫凹形枕,使颜面部悬空偏向一侧;关节处垫软枕,使腹部悬空,防止腹主动脉受压,影响静脉回流,两侧手臂向上伸直放于两侧,骨突处使用防压疮敷料贴,心监电极片贴于背部相应的位置,整个过程需确保各种导管、引流管通畅。
1.2.3 相关护理 ①保证病人安全:治疗前充分评估,选择适当时机,确保有足够护理人员来实施操作。②充分镇静镇痛: Rass评分一般要求达到-4至-5分,必要时使用肌松药。③PPV治疗由于体位改变、体位引流会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加,从而增加吸痰次数给操作带来不便。因此在间隔时间,应加强对气道的清理,保持口鼻腔局部清洁。④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填写监测表,每h记录观察指标,定时监测血气分析,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⑤保持管路通畅:充分评估各种管道的固定情况,保持通畅防止脱管。⑥营养实施:由于深镇静可使胃肠蠕动减慢,导致排空延迟,从而导致胃残余量增加,因此治疗时应增加其残余量的监测,及时调整肠内营养速度,必要时暂禁食,避免发生反流、呕吐等并发症,从而造成窒息或误吸的可能。⑦避免肢体长时间持续受压导致压疮发生,可在受压部位予防压疮敷料贴,定时小范围挪动病人。
1.2.4 通气时间 取决于病人耐受程度、生命体征变化及氧合指标,一般平均6h~8h 变换体位, 每天1~2 次,通气过程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
1.2.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通气前及通气2h、4h、24h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 、RR)和血气指标(Pa02/Fi02、 PaO2、 SPO2、 PaCO2)。
1.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所有数据用(x±s)表示,各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俯卧位通气有利于改善ARDS的症状:①促进塌陷肺泡复张,有效提高病人的氧合:俯卧位通气时,胸腔内负压由背侧向腹侧减小,背侧胸腔内负压增大,跨肺压增大,促进背侧肺泡重新开放。②能改善通气血流比:俯卧位时肺内血流重新分布,腹侧区域血流增加而背侧区域血流减少,通气血流比明显改善。③能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俯卧位时,背侧肺通气区域由重力转变为非重力依赖区,呼吸系统顺应性增加。
3.2 有利于痰液引流:ARDS患者由于体位及镇静药物的使用,深部痰液难以得到有效引流,有研究显示[2],俯卧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痰液引流更为充分。
3.3 可增加有心脏前负荷储备功能患者的心输出量:由于PPV治疗可改善病人氧合,从而降低其肺血管阻力,降低右心室后负荷,从而引起右心室射血增多。
综上所述,ARDS 病人经过PPV治疗效果显著,与其他辅助措施如ECMO、CRRT等治疗手段相比,具有无创性、费用少等优点[3],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小结
通过此次研究,科室制定了PPV治疗的操作流程及监测表,每h记录观察指标,把握各个工作环节,加强细节管理与监控,加强护士培训,对于已经确认的有效措施,对其操作标准化,规范操作流程,进一步完善实施PPV治疗的临床监护,为护理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有利于质量管理监控,不断提升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乃伟,刘素彦,沈悦好, 等.俯卧位机械通气技术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和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3):1597-1601.
[2] 窦丽雯,张采红,杜全胜, 等.重度ARDS患者持续床旁血液滤过同时行俯卧位通气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3):44-45.
[3] 牛慧敏.俯卧位通气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