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衡火罐联合中药泥灸在寒湿痹阻型腰痛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2020-02-06邹生燕李春红

护理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火罐腰痛腰部

邹生燕,李春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 100035)

腰痛病是以自身感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症[1],隶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此病多因病人夏天贪凉过度或久居寒冷、潮湿之处等,致使风寒湿邪气侵袭体内,使腰部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因此寒湿痹阻型在临床中为常见的类型之一。此病的治疗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如针灸[2⁃3]、推 拿[4⁃5]等,有 效地缓解了病人的疼痛症状,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平衡火罐的基础上,将中药泥灸技术应用于寒湿痹阻型腰痛病病人的护理中效果满意,同时避免了晕针及推拿手法带来的不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本院内科病房及中医护理门诊寒湿痹阻型腰痛病病人共96例,根据病人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病人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35~65岁;病程7 d 至36 个月。对照组病人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34~66岁;病程10 d至34 个月。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筋伤学》中腰椎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6]进行诊断。①腰部疼痛症状反复发作伴有坚硬感;②夜间及晨起时疼痛剧烈,稍活动后减轻,但活动过多或劳累后症状加重,时可有反射性疼痛症状;③X 线片可显示腰椎间隙变窄、椎管和腰椎变形、椎间关节肥大,CT 及核磁扫描可清楚地显示椎骨、椎间盘、椎管病变。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①多见于青壮年;②有慢性腰痛、慢性劳损、腰部外伤或受寒湿史;③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④腰痛性质呈放射性,向臀部及下肢放射,且腹压增加时疼痛会加重;⑤下肢神经受到压迫会感觉迟钝,病程长的病人易出现肌肉萎缩,膝或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且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⑥CT、MRI 等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X 线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或有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现象。

1.2.3 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及《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9]寒湿痹阻证:腰腿部重着,转侧不利,遇寒痛增,得热则减,伴下肢活动受限,舌质胖淡,苔白腻。

1.3 纳入标准 ①所有病人均经CT 或MRI 确诊为腰痛病;②符合腰痛病寒湿痹阻型的中医诊断标准;③年龄为35~75岁,意识清楚,无认知功能障碍者;④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对伴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病人;皮肤破溃、皮肤病及中药过敏的病人;孕妇、经期妇女;重度骨质疏松者及尚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症状的病人;有严重心、脑、肺疾病及有腰椎节盘滑脱的病人不纳入观察对象。

1.5 干预方法

1.5.1 对照组 对照组病人给予单纯的平衡火罐疗法进行干预。

1.5.1.1 操作前护理 ①查阅病人病历并询问病人有无心脏病及其他影响拔罐治疗的病史。②病室温度适宜,注意保暖。③向病人讲解此项操作的目的,观察病人操作部位皮肤是否完整。④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情绪。⑤准备用物:95%乙醇棉球、灭火瓶、大小适宜的玻璃罐、打火机、止血钳、甘油、一次性手套、一次性纱布2 块。

1.5.1.2 操作中护理 ①闪罐:沿两侧膀胱经一个从上到下,一个从下到上,进行顺时针闪罐共3 个来回。②揉罐:用闪罐所用的罐底,顺着膀胱经由上而下进行螺旋形揉罐3 个来回。③走罐:戴一次性手套在病人背部均匀地涂上适量的甘油,选取3 号罐进行走罐,顺着膀胱经由上至下进行走罐,共3 个来回。④抖罐:继续用3 号罐顺着膀胱经由上至下采用Z 形手法进行抖罐,共3 个来回。⑤留罐:用一次性纱布擦去留在病人背部的甘油,选取腰俞(双)、大肠俞(双)、肾俞(双)、脾俞(双)、环跳(双)等穴位进行留罐5 min,通过温煦五脏,来恢复人体的整体平衡。每周做3 次,2 周为1 个疗程。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泥灸。中药泥灸源于中药外治新方法[10⁃15],泥灸由院内制剂室进行加工而成,并由医生根据病人的病症开具相应的处方,护士遵医嘱实施。

1.5.2.1 操作前护理 ①病室温度适宜,注意保暖。②向病人讲解此项操作的目的,观察病人操作部位皮肤是否完整。③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情绪。④准备用物:自制中药泥灸(火山泥、玉石粉、蜂蜡、艾灸粉、红花、透骨草、砭石粉、坎离砂等)、甘油、涂药板、一次性纱布2 块、PE 保鲜膜、一次性手套、毛巾、LCD高精度测温仪[余姚市品益电器有限公司,产品型号:PY⁃SM5(LCD)]及湿润烧伤膏(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00004)。⑤将基础温度为21~22 ℃的泥灸500 g 放入800 W 功率的微波炉大火加热30~90 s 后(完全软化),将泥灸取出,用涂药板将其搅拌均匀后用测温仪进行测温,待温度下降至35~40 ℃时涂在选择的穴位上。

1.5.2.2 操作中护理 ①协助病人采取坐位或俯卧位,暴露背部,遵医嘱选取腰俞(双)、大肠俞(双)、肾俞(双)、脾俞(双)、环跳(双)等穴。②戴手套,将甘油少许涂抹在病人肩部,范围以大于施灸部位边缘2 cm 为宜,将之前备好温度合适的泥灸均匀地涂在整个腰部穴位上,范围35 cm×20 cm,厚度约2 个1 元硬币厚度,敷完后覆盖PE 保鲜膜,取舒适体位,注意保暖。③泥灸实施过程中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皮肤温度等变化,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1.5.2.3 操作后护理 ①30 min 后将泥灸取下,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施灸部位。②若出现皮肤发红属正常现象不必处理,若出现烫伤水疱,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吸疱液,涂烫伤膏并敷无菌纱布。

1.5.2.4 注意事项 ①操作前、在将泥灸敷于病人皮肤之前,操作者要进行2 次测温,将泥灸摊敷在病人皮肤上时应询问病人温度是否合适,以免烫伤的发生。②泥灸加热时间应每次加热30 s,若达不到预定温度应继续加热30 s,切勿长时间加热,若药物加热至冒泡,会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而影响药物的效果。③操作过程中随时询问病人的感受,若出现烧灼、热烫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④施灸后若有局部发红、发紫或发黑,此为泥灸所拔“瘀毒”溢于皮肤而致,属正常反应,不久即可消退。

1.6 疗效指标及评定标准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2 周为节点,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痛病中医疗效评定标准[7]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法对病人压痛及腰部疼痛进行评定。

疗效标准:痊愈为病人治疗后腰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日常生活恢复正常,疗效指数评分≥90%;显效为病人治疗后腰痛症状及日常生活有所改善,疗效指数评分≥70%,<90%;有效为病人治疗后腰痛症状及日常生活稍有改善,病人疗效指数评分≥30%,<70%;无效为治疗后腰痛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评分<30%。疗效指数(n)=(疗效前积分-疗效后积分)∕疗效前积分×100%。病人压痛及腰部疼痛评分采用VAS[16]:划一条10 cm 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分,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 分,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护士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临床评定以0~2 分为优,3~5 分为良,6~8 分为可,>8 分为差。临床治疗前后使用同样的方法即可较为客观地做出评分,并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1.7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时间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²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压痛及腰部疼痛评分改变状况 干预后2 周,观察组病人压痛及腰部疼痛等症状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同期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病人压痛及腰部疼痛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3.1 平衡火罐联合中药泥灸改善寒湿痹阻所致腰痛的作用机制 我国古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就有:“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紧固,腰脽痛,寒湿持于气交而为疾也”的记载。寒性收引,易导致腰部经脉拘挛;湿性重着黏滞,易留于筋骨,闭阻经脉;二者可致经络气血滞涩,通利不畅而导致腰痛。腰部作为人体运动的核心枢纽,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寒湿痹阻作为此病的常见证型多为腰部经络气血运行阻滞不通而导致,本研究针对此证型特点,首先为病人进行平衡火罐(包括闪罐、揉罐、走罐、抖罐、留罐)治疗,通过平衡火罐的良性刺激,有效将病人体内的湿气及寒气拔出,然后利用中药泥灸的温热效应,刺激病人局部,使药物渗透效果持续增强,而达到激发经气,调理全身气血等作用。

3.2 平衡火罐联合中药泥灸可提高寒湿痹阻所致腰痛病人的治疗效果 平衡火罐疗法是由闪罐、揉罐、走罐、抖罐、留罐5 种手法结合而成,在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理念的指导下,在病人背部行左右、上下交叉相配的平衡取穴方法,并结合不同的拔罐手法达到温经通络,使体内的寒气拔出,从而缓解病人的不适症状。

中药泥灸是一种在人体特定部位通过用泥药热灼和熨烫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其是在我国传统的中药蜡疗技术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本研究所用的中药泥灸成分蜂蜡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曾有记载:“……用蜡二斤,于悉罗中熔,捏作一兜鍪,势可合脑大小,搭头致额,其病立止也。于破伤风湿、暴风身冷、脚上冻疮……均有奇效。”

蜂蜡是由蜂群中的工蜂腹部的四对蜡腺分泌的脂肪性物质属天然生物制品,能刺激人体上皮组织生长,有利于皮肤创伤的愈合。艾灸粉具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的功效,还有一定的渗透力,陈放时间越长,渗透力越强;火山泥中含有30 多种矿物元素和多种生物活性效应的稀土元素,能够调节细胞膜的渗透性;红花和透骨草等能温中散寒,有除湿止痛作用。将火山泥、蜂蜡、艾灸粉、红花、透骨草等多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进行混合,在微波炉热力的作用下将皮肤的毛孔打开,将药物成分渗透到身体内部,将人体内的风、寒、湿、瘀、毒等邪气拔出,使药物长时间均匀释放药效直达病所,缓解神经、肌腱、血管、骨膜等组织所受压迫,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整阴阳、持久镇痛的作用。

液状石蜡是从矿物质及沥青中提取的含有铅汞等重金属物质,长期贴敷于人体,容易产生毒性反应,因此笔者选用甘油,甘油是从动植物体内提取的甘油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涂抹在病人的皮肤上能起到保温保湿及润滑的作用;对于保鲜膜的选取目前市面上多为PE 及PVC 材质两种,而PE 材质的保鲜膜较PVC材质的保鲜膜更加环保,安全,且耐热,因此本研究选用PE 材质的保鲜膜进行保温。

3.3 平衡火罐联合中药泥灸改善寒湿痹阻所致腰痛的研究优势及不足 本研究将平衡火罐及中药泥灸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其优势在于:①缓解症状明显。通过平衡火罐治疗,病人体内寒气、湿气可以拔出,局部毛孔张开,这时通过泥灸的温热及渗透作用,使药物渗透至体内,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症状。②安全性高。本研究所用的泥灸将纯天然的中药及艾灸粉等进行混合,采用微波炉进行加热,操作前、敷泥前均使用测温仪进行测温,保证了病人的安全,本研究所有病人均未出现烫伤及变态反应。③适用范围广。对于腰痛病人来说,涂在整个腰部穴位上,避免了针灸、推拿、点穴等穴位的局限性。④贴敷效果好。中药泥灸可直接贴敷在病人皮肤上,较中药热敷包更贴合皮肤。⑤渗透性强。本研究敷泥灸的厚度为2 个一元硬币的厚度,敷完后用PE 保鲜膜覆盖,能够起到保温持久,增加药物渗透的效果。⑥操作便利。本研究所用的泥灸不需在无菌环境下操作,因此操作非常便利。⑦方便卫生。本研究所选用的泥灸,加热后成糊状,逐渐变凉后则呈一整片,加上在泥灸下还要涂上薄薄的一层甘油,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本泥灸可根据药物的不同进行加减且可随意贴敷身体的任何部位,省时省力,干净卫生。

本研究的不足:①本研究样本量少,需要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才能提高评估的准确性。②本研究所用的中药泥灸只能加热15~20 次,最多不过30次,因为多次加热泥灸内的砭石粉就会丧失,无法结成团,泥灸会出现松散,因此,笔者今后会对药物的性质进行深入研究,以节约耗材,达到预期效果。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 周后观察组病人压痛及腰部疼痛等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说明平衡火罐及中药泥灸两种疗法进行结合疗效远远高于其中一种单独使用,能够更有效地缓解病人的局部不适症状,增加了药物渗透的效果,使药物长时间均匀释放药效直达病所,缓解神经、肌腱、血管、骨膜等组织所受压迫,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整阴阳的作用。

综上所述,平衡火罐联合中药泥灸可使寒湿痹阻所致腰痛病人的症状得到改善,同时在国家对中医大力扶持的形势下,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了中医护理的特色及优势,使中西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火罐腰痛腰部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闪火罐加温和灸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职业腰痛早防治
短信笑坛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久坐当心腰“感冒”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
火针加火罐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