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2020-02-06曹媛,姥义
曹 媛,姥 义
0 引 言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最常见原因。而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大中型动脉多因素炎症性疾病,无症状期长。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亚临床状态逐渐发展,最终临床表现为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或外周动脉疾病[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反映了动脉粥样硬化时内膜层弥漫性增厚,并已被证实是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替代测量方法[2]。心外膜脂肪(epicardial fat,EF)是一种代谢活跃的脂肪组织,近年来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3]。以往研究指出,心外膜脂肪厚度(epicardial fat thickness,EFT)可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4]。超声心动图评估EFT 是无创和廉价的,但是EFT 和CIMT 的关系仍不明确。因而本研究目的是评估2 型糖尿病患者EFT 与CIMT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38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糖尿病组)。入选标准:符合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明显心血管疾病;②血管重建史;③外周动脉疾病;④妊娠期糖尿病;⑤肝肾功能不全者。另同时期招募3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批准号:2018-01-005),所有研究对象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实验室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空腹12 h后抽取静脉血,通过医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AU5800),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1.3 CIMT 检测由临床诊断经验丰富同一B超医师使用同一颈动脉超声(上海通用电器GE,vivid E9)检测,以颈动脉管腔-内膜界面前缘至中层-外膜膜界面前缘的垂直距离做为CIMT。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双侧测量,并用3个测量值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1.4 EFT 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上海通用电器,vivid E9)检测,行左侧卧位检查。EFT 测量方法:分别在胸骨旁长轴切面测量右室前壁心外膜脂肪厚度;大血管短轴切面测量右室游离壁心外膜脂肪厚度;心尖四腔心切面右室游离壁心外膜和心尖脂肪厚度;取最大者为心外膜脂肪厚度。用3个心脏周期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用于评估EFT、CIMT 和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EFT 的预测因子。根据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高血压指南[5],将CIMT≥0.9 mm 作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根据CIMT将糖尿病组患者分组,CIMT≥0.9 mm 患者被认为具有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然后绘制ROC 曲线,分析计算EFT截点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2 组年龄、性别、吸烟、胰岛素和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血脂紊乱、体重指数、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糖尿病组患者CIMT和EF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一般特征比较
2.2 EFT 和CIMT 与临床变量的双变量相关分析在双变量相关分析中,EFT与CIMT呈显著正相关(r=0.573,P<0.001)。EFT与体重指数、病程、空腹血糖、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收缩压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EFT 与年龄、胰岛素、舒张压和高密度脂蛋白无相关性(P>0.05)。CIMT 与体重指数、病程、空腹血糖、HbA1c、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和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糖尿病组患者CIMT和EFT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2.3 线性回归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CIMT、病程、三酰甘油和体重指数是EFT 独立预测因子,其中CIMT 是最重要预测因子(β=0.384,t=4.059,P<0.001),见表3。
表3 逐步线性回归分析预测糖尿病患者EFT的相关因子
2.4 ROC 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687(95%CI:0.536~0.837,P<0.05),见图1。高风险EFT 截点值为6.1 mm,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72.3%。
图1 ROC曲线分析EFT值高风险截点
3 讨 论
EF是靠近心肌的组织,具有特殊的代谢、生热和机械功能。EF作为局部内分泌腺,是不同细胞因子和激素的主要来源。此外,EF还可通过旁分泌和血管分泌机制调节心血管生理。有研究报道,EF是心肌细胞一种重要的能量贮存器[6]。EF富含饱和脂肪酸,与其他内脏脂肪组织相比,其释放和吸收自由脂肪酸能力最强。与其他脂肪组织一样,EF也是抗炎和促炎脂肪细胞因子的来源,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7]。脂联素也在EF 中表达,具有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和抗炎特性,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8]。一般认为,EF 是内脏脂肪组织贮存的重要标志物,可以作为预测代谢综合征风险的指标[9]。研究表明,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EF 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10]。而CIMT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指标。因而,本研究主要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EFT是否与CIMT相关。
本研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2组研究对象收缩末期右心室游离壁ETF,结果发现糖尿病组患者EFT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还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中EFT 与CIMT 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也表明,EFT 还与病程、HbA1c、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血脂显著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相一致[11]。有研究表明,超声心动图EFT 与CIMT 相关性比其他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更为特殊[12]。有研究报道,超声心动图EFT可反映颈动脉或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及严重程度[13]。本研究中EFT 与病程和CIMT 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与Sengul 等[12]发现相似。有研究采用MRI 或CT 评估EF,发现EFT 是无症状2 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14]。本研究结果支持上述发现,并指出EFT 可以作为颈动脉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物。实际上,较高EF与不稳定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有关,后者是最危险的斑块类型。除了与CIMT 的关联之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高风险成人和肥胖儿童中,EFT 还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他标志物相关,包括apoB/apoA-1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15]。以往研究报道了EFT 增加与男性糖尿病患病率独立相关[16]。此外,Meta 分析评价了EF 与代谢综合征指数之间的关系,并指出EF与体重指数独立相关[17]。
总之,本研究表明,2 型糖尿病患者EFT 增加,EFT 与CIMT 显著正相关,因而超声心动图测量EFT是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可靠指标。下一步需要更大的样本量来阐明EF 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