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低年级“讲故事”搭建支架
2020-02-04苏沙沙
苏沙沙
“讲故事”是统编本教材的重要语文要素,特别是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师要善用讲故事这种方式。通过激发学生讲故事的热情,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讲故事,促进学生理解语文。讲故事不仅是学生的话语方式,更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方式、生活方式。
“讲故事”作为语文要素,在低年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语言表达思路不清晰、故事讲述不完整、故事讲解无趣味等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搭建讲故事的支架,构筑“故事讲台”,激活学生的“故事嘴巴”“故事耳朵”,有效地提升学生讲故事的语言实践能力。
一、借用文本插图,激发学生讲故事的热情
童年是一个故事,童年也是一首诗。那些闪闪发光的故事,应当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统编本教材中的语文篇目,有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有时候还配有插图。在教学中,即便是非故事的文本,我们也可以采用故事化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借用文本中的插图,能激发学生讲故事的热情。教材文本中生动、丰富、直观、绚丽的插图,为学生讲故事提供了有力支撑。低年级学生,以形象化思维为主,在讲故事中,一些学生会出现逻辑衔接不合理等问题。
如在《开满鲜花的小路》(二年级下册)教学中,如何将该文以故事形式来呈现?我们可以借助插图,从插图中去观察。有美丽的田野,有小动物,有小房子,还有路边的鲜花,小动物凑在一起,谈论着。由此,对该文的讲解,就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对照课文与插图,进行关联对应,将自己看作“鼹鼠”,以角色体验的方式来讲故事。同样,在讲故事实践中,单凭记忆、背诵无法呈现丰盈的课文内容。我们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冊)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唤醒学生的植树经验。对照课文,了解植树过程有哪些环节,邓小平爷爷是如何植树的。如此教学,学生在讲故事时,就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把握植树的具体环节和过程,增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体会。另外,讲故事并非要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来讲,可以让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将故事讲得更有趣。在教学《大象的耳朵》(二年级下册)时,针对“大象的耳朵,为什么会有耷拉着到立起来的改变?”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设置对话环节,请学生阅读“兔子”与“大象”的对话,了解兔子的想法;类比兔子的语气,阅读“小羊”与“大象”的对话。最后,学生融入自己的想象,去猜想别的小动物是怎样议论大象的。讲故事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拓展,也让语文课堂充满童趣。
借助插图,激发学生讲故事的心理需求,让讲故事成为学生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借助讲故事,不仅增进了学生对故事文本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讲故事,应当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觉。
二、把握故事发展顺序,让讲故事有条理
讲故事需要把握故事发展的逻辑顺序。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会搞错人物关系,会弄乱故事发展情节。因此,梳理讲故事的逻辑顺序,为学生讲好故事搭建条理化框架。可以引入“示意图”,对于故事的发展过程,通过图示化形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梳理故事发展的脉络。
在教学《小毛虫》(二年级下册)时,对“小毛虫都经历了哪些变化”进行讲解时,要把握小毛虫变化的时间顺序。通过“示意图”,将最初的样子、时间推移后的样子、最后的样子进行呈现,让学生按照“虫子”“茧”“蝴蝶”的逻辑顺序来讲好故事。针对一些篇幅较长的故事,讲故事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以《小毛虫》为例,从“三个时间节点”入手,对每个节点分列故事,降低学生讲故事的难度。在讲故事时,一些学生会搞混句子的前后顺序。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二年级上册)时,对蝌蚪向青蛙转变的过程,我们可以列出示意图,搭建学生讲故事的“支架”,便于学生厘清语言逻辑顺序。提升讲故事的条理性,要正确辨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特别是人物众多的故事,我们可以画出“重点故事环节”“人物与事件关系”“故事发展规律”等示意图,指明故事发展脉络。如在教学《蜘蛛开店》(二年级下册)时,我们可以设置三个独立的小故事,先由学生朗读,再讲解蜘蛛开店的经历。对学生讲解故事时,提炼关键词,完善示意图,让学生能够完整地讲好故事。考虑到该文故事太长,蜘蛛开了三个店,学生讲述时很容易遗漏内容。为此,我们将故事划分为“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三段,以“什么店”对应“什么招牌”、吸引“哪些顾客”,最后得到“什么结构”为序,将故事、人物、事件进行清晰呈现,让讲故事条理分明。
故事是学生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也是学生的精神家园。通过讲故事,学生的语文学习呈现出生长的态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教师是播种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与学生一起生活,一起讲故事。故事,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思考,更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想象。正是在故事中,学生“生活在别处”。通过讲故事,学生的童年生活更美好。
三、注重语言美感表达,讲故事突出细节
讲故事不仅要讲明故事内容,还要让故事清晰明了、生动有趣。对于故事内容,怎样做到详略得当?怎样提升表达美感?一些学生讲故事,太简略,没有趣味性;一些学生讲故事,太啰唆,没有详略点……我们可以融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厘清故事线索,并对关键点进行标记,指导学生在该详细讲的地方详细表达,该简略讲的地方适当简练。
如在教学《青蛙卖泥塘》(二年级下册)时,首先让学生对照课文,找出都有哪些顾客。接着,请学生思考青蛙为了将泥塘卖给这些顾客,又做了哪些事。然后,以“青蛙卖泥塘”延伸与“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猴”等不同动物之间的对话。最后,对“老牛”和“野鸭”两个动物进行详细标记,需要重点讲清楚。这样,以导图分支的方式,提醒学生在讲故事时分清主次、把握详略重点。另外,在讲解故事时,要让故事听起来更生动,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让故事听起来更精彩。我们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增加一些描写场景、人物形象的词语,丰富学生故事表达的美感。
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欢愉的家园。通过讲故事,学生不仅能获得讲述与聆听的快乐,更能获得一种彼此的积极沟通。作为教师,要赋予学生讲故事的自由时空,让学生敢讲、会讲、善讲,从而将故事讲完整、讲清楚、讲生动。在讲故事中,教师悄悄地播种下文化、精神的种子。教师要成为学生讲故事的同行人,和学生共同点燃一盏故事之灯。
通过讲故事,教师能找到一条语文教学如何进入学生心灵的通道,让学生能够步入语文的诗意丛林。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成为天真儿童与母语文化的情感纽带,充分发掘学生讲故事的潜质、潜能,让学生与教材中的“故事”天然亲近。讲故事的教学方式,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深入理解、真切关怀。教师可借助“支架”,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讲故事。
(作者单位:山东邹平市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